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闪发器和空调系统,其中闪发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加。进而使得高压制冷剂在第一流道中前行的过程中运动截面逐渐扩大,从而达到扩压减速的作用,从而使得靠近出液口的高压制冷剂运动速度大大降低,防止气态制冷剂撞击沉积的液态制冷剂,从而产生起雾,影响气液分离效果,导致压缩机补气带液的情况发生。
Flasher housing assembly, Flash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闪发器壳体组件、闪发器和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是涉及闪发器壳体组件、闪发器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空调系统中,为提升机组性能和增大制冷效果,常采用补气增焓技术,使得经过冷凝器的高压制冷剂经过节流后闪蒸成蒸汽,并进入闪发器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出来的气体制冷剂用于压缩机中间补气,以及同上一级压缩的高温气体混合后降低其温度,减少下一级叶轮压缩气体所需做功的大小,进而提升机组的性能。但是若闪发器的气液分离效果不佳将导致压缩机补气带液,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闪发器和空调系统,以避免气液分离效果不佳导致压缩机补气带液的情况发生。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加。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主要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使得从壳体的进液口进入的气液混合态高压制冷剂能够进入螺旋形的第一流道,增加高压制冷剂在所述壳体中气液分离的路径,在螺旋形的第一流道中前行的高压制冷剂基于气态和液态的惯性不一样会逐渐分离,达到气液分离的效果,液态的制冷剂则沉积,从所述出液口排出,气态的制冷剂则能够从所述壳体的排气口排出。而通过进一步将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设计的逐渐增加,从而使得高压制冷剂在前行的过程中运动截面逐渐扩大,从而达到扩压减速的作用,从而使得靠近出液口的高压制冷剂运动速度大大降低,防止气态制冷剂撞击沉积的液态制冷剂而起雾,影响气液分离效果,导致压缩机补气带液的情况发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闪发器壳体组件还包括均为螺旋形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上下交错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上设有第一过液孔,所述第一过液孔贯穿所述第一导流件或第二导流件,用于制冷剂向下流出所述第一流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液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液孔沿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的螺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上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液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多个首尾对应的第一导流板,多个第一导流板沿所述第一导流件的螺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多个首尾对应的第二导流板,多个第二导流板沿所述第二导流件的螺旋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导流板的中心所在的线为第一升角基准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升角基准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流道升角,所述第一流道升角a1为5°~10°,和/或相邻的第二导流板的中心所在的线为第二升角基准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二升角基准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流道升角,所述第二流道升角为5°~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或所述第二导流板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为扇环,相邻的第一导流板或相邻的第二导流板对应的扇环分别为第一扇环和第二扇环,所述第一扇环上靠近所述第二扇环的侧边线为第一侧边线,所述第二扇环上靠近所述第一扇环的侧边线为第二侧边线,所述第一侧边线与所述第二侧边线之间的夹角a2为5°~10°,第一扇环与第二扇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环的两个弧形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出液口的直径,且所述扇环的两个弧形边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壳体半径的二分之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或第二导流板上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板或第二导流板的第二过液孔,所述第二过液孔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为U型孔,所述U型孔的对称中心线与对应的扇环的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之间的夹角a3为5°~15°,所述U型孔与对应的扇环的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为多个,多个第一流道之间依次上下交错设置。一种闪发器,包括上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闪发器,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使得在所述第一流道中进行气液分离的高压制冷剂在达到出液口时速度大大降低,避免气态制冷剂撞击液态制冷剂产生水雾,影响气液分离效果,导致补气带液的情况发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闪发器还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排气管,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进液的进液口、用于出液的出液口和用于排气的排气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导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口导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导通,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所述进液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偏心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的进液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气液过滤网和环形挡气板,所述挡气板沿所述壳体的内壁周向环设,所述挡气板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气液过滤网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用于过滤液体,所述气液过滤网位于所述挡气板与所述排气口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气板的外径D、所述挡气板的内径d和所述进液口的口径H满足以下关系:且d≥2H、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圆柱筒本体和盖设在所述圆柱筒本体两端的顶盖和底盖,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圆柱筒本体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底盖上,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圆柱筒本体轴向上的高度为H1,所述圆柱筒本体上与所述底盖连接的端面为底面,所述气液过滤网与所述圆柱筒本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挡气板与所述圆柱筒本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圆柱筒本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4,所述进液口的半径为R,当所述进液管的流速小于等于3m/s,且所述排气管流速小于等于20m/s时,H4+R+50mm≤H3≤H2-50mm,当所述进液管的流速大于3m/s,且所述排气管流速大于20m/s时,H4+R+100mm≤H3≤H2-100mm。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闪发器。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闪发器提高气液分离效果,避免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中出现补气带液的情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闪发器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所述闪发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中所述闪发器A-A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闪发器,11、壳体,111、进液口,112、圆柱筒本体,113、顶盖,114、底盖,12、第一流道,121、第一导流板,122、第二导流板,123、第一过液孔,124、扇环,125、U型孔,13、进液管,14、出液管,15、排气管,16、挡气板,17、气液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有第一流道12,所述第一流道12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流道12与所述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为螺旋形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上下交错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上设有第一过液孔,所述第一过液孔贯穿所述第一导流件或第二导流件,用于制冷剂向下流出所述第一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液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液孔沿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的螺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上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液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多个首尾对应的第一导流板,多个第一导流板沿所述第一导流件的螺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多个首尾对应的第二导流板,多个第二导流板沿所述第二导流件的螺旋方向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导流板的中心所在的线为第一升角基准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升角基准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流道升角,所述第一流道升角a1为5°~10°,和/或相邻的第二导流板的中心所在的线为第二升角基准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二升角基准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流道升角,所述第二流道升角为5°~1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或所述第二导流板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为扇环,相邻的第一导流板或相邻的第二导流板对应的扇环分别为第一扇环和第二扇环,所述第一扇环上靠近所述第二扇环的侧边线为第一侧边线,所述第二扇环上靠近所述第一扇环的侧边线为第二侧边线,所述第一侧边线与所述第二侧边线之间的夹角a2为5°~10°,第一扇环与第二扇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0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闪发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环的两个弧形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出液口的直径,且所述扇环的两个弧形边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壳体半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何俊豪,赵全超,李宏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