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43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润滑油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包括进油箱、冷却水箱和出油箱,所述进油箱、冷却水箱和出油箱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冷却水箱位于进油箱和出油箱之间,所述进油箱设有进油口,所述出油箱设有出油口,所述冷却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水箱中设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螺旋状,所述冷却管用于连通所述进油箱和出油箱。该冷却器采用螺旋式冷却管,增长冷却油通行距离,使得润滑油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变长,从而使得冷却更加彻底。

A coil type lubricating oil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润滑油冷却
,特别是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压缩机润滑油不仅润滑压缩机传动部件,同时也对传动部件进行冷却,将传动部件产生的摩擦热带走,因此润滑油温度会逐级上升,为保持润滑油对传动部件的润滑性能和冷却性能,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使润滑油温度保持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润滑油冷却器就是用冷却水对压缩机润滑油进行冷却的装置。原有润滑油冷却器为圆柱形列管式冷却器,如图1所示,其换热结构由若干跟列管4组成,润滑油从列管4一端流向另一端,冷却水在冷却水箱体3中流过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列管4端部之间焊接,焊缝5对冷却水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水与润滑油混合,这种结构的润滑油冷却器结构复杂、焊接量大,且冷却效率一般。针对现有列管式冷却器存在的缺陷,本人积极思考力求寻求一种不需要增加冷却器尺寸也能够提高冷却器冷却效率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列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存在冷却效率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该冷却器采用螺旋式冷却管,增长冷却油通行距离,使得润滑油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变长,从而使得冷却更加彻底,且流体在螺旋管中流动具有一定的离心力,可以提高换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包括进油箱、冷却水箱和出油箱,所述进油箱、冷却水箱和出油箱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冷却水箱位于进油箱和出油箱之间,所述进油箱设有进油口,所述出油箱设有出油口,所述冷却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水箱中设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螺旋状,所述冷却管用于连通所述进油箱和出油箱。该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注入到进油箱中,经过各个冷却管流通,在冷却水箱中经过冷却水冷却后流入到出油箱,螺旋状的冷却管使得润滑油在冷却水箱中流通的时间增加,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增加冷却器长度就可以实现冷却时长增加,冷却更加彻底,且流体在螺旋管中流动具有一定的离心力,可以提高换热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为同一外径的螺旋管。本方案中,将冷却管外径设置为相同,使得一根螺旋管占位较小,在相同宽度的冷却水箱中可以布置更多的冷却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宽度为160mm的长方体冷却水箱中,每排布置有3个外径为50mm的螺旋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水箱的不同侧。本方案中,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水箱的不同侧,避免冷却水进入冷却水箱后直接从出水口流出,提高冷却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油箱一侧,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油箱一侧。本方案中,水流方向与润滑油流向相反设置,提高冷却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口连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用于排出冷却水。本方案中,负压泵用于提高冷却水的流速,从而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率。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注入到进油箱中,经过各个冷却管流通,在冷却水箱中经过冷却水冷却后流入到出油箱,螺旋状的冷却管使得润滑油在冷却水箱中流通的时间增加,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增加冷却器长度就可以实现冷却时长增加,冷却更加彻底,且流体在螺旋管中流动具有一定的离心力,可以提高换热效率;2、冷却水与润滑油流向相反,提高了冷却效率;3、提高冷却水流速,从而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原列管式润滑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进油箱,101-进油口,2-出油箱,201-出油口,3-冷却水箱,301-进水口,302-出水口,4-冷却管,401-外径,5-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包括进油箱1、冷却水箱3和出油箱2,所述进油箱1、冷却水箱3和出油箱2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冷却水箱3位于进油箱1和出油箱2之间,所述进油箱1设有进油口101,所述出油箱2设有出油口201,所述冷却水箱3设有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所述冷却水箱3中设有若干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为螺旋状,所述冷却管4用于连通所述进油箱1和出油箱2。具体的,所述冷却管4为同一外径401的螺旋管,在宽度为160mm的长方体冷却水箱3中,每排布置有3个外径为50mm的螺旋管,将冷却管4的外径401设置为相同,使得一根螺旋管占位较小,在相同宽度的冷却水箱3中可以布置更多的冷却管4。综上,该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注入到进油箱1中,经过各个冷却管4流通,在冷却水箱3中经过冷却水冷却后流入到出油箱2,螺旋状的冷却管使得润滑油在冷却水箱中流通的时间增加,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增加冷却器长度就可以实现冷却时长增加,冷却更加彻底,且流体在螺旋管中流动具有一定的离心力,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位于所述冷却水箱3的不同侧。本方案中,将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设置在冷却水箱3的不同侧,避免冷却水进入冷却水箱3后直接从出水口流出,提高冷却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301位于所述出油箱2一侧,所述出水口302位于所述进油箱302一侧。本方案中,水流方向与润滑油流向相反设置,提高冷却效率。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出水口302连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用于排出冷却水。本方案中,负压泵用于提高冷却水的流速,从而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箱(1)、冷却水箱(3)和出油箱(2),所述进油箱(1)、冷却水箱(3)和出油箱(2)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冷却水箱(3)位于进油箱(1)和出油箱(2)之间,所述进油箱(1)设有进油口(101),所述出油箱(2)设有出油口(201),所述冷却水箱(3)设有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所述冷却水箱(3)中设有若干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为螺旋状,所述冷却管(4)用于连通所述进油箱(1)和出油箱(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箱(1)、冷却水箱(3)和出油箱(2),所述进油箱(1)、冷却水箱(3)和出油箱(2)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冷却水箱(3)位于进油箱(1)和出油箱(2)之间,所述进油箱(1)设有进油口(101),所述出油箱(2)设有出油口(201),所述冷却水箱(3)设有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所述冷却水箱(3)中设有若干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为螺旋状,所述冷却管(4)用于连通所述进油箱(1)和出油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式润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为同一外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大勋唐伟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诺力斯百盛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