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以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19439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以及结构,包括在台背区域将合格土分层回填并压实;挖除靠近桥台的回填土并形成倒三角形区域;在倒三角形区域内使用混凝土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使用混凝土回填形成混凝土结构,从而在桥台与台背区域回填的土体之间形成过渡结构,改善桥台与路基的连接情况,减小不均匀沉降,减小结构物与路面受到的损坏,避免出现跳车现象。

A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Backfilling Construction on Back of abu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以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是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以及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桥梁台背在一定范围内压实作业面狭小而无法采用强压设备进行施工,使得台背区域较难达到规定压实度要求,台背处路基压实质量与开阔段路基填筑质量相比较,先天存在劣势,通车后荷载反复作用容易引起台背处路基的压缩沉降,尤其是台背墙内侧。同时路基与台背衔接处刚柔相济,桥台为刚性,路基为柔性,两种结构对基底的承载力和沉降量也不同,将加剧不均匀沉降状况。桥梁工程的台背回填一直存在不均匀沉降将引起跳车现象、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加速结构物与路面的损害等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以及结构,用于改善路基与台背的连接结构,减小台背区域的沉降。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在台背区域将合格土分层回填并压实;步骤S2:挖除靠近桥台的回填土并形成倒三角形区域;步骤S3:在倒三角形区域内使用混凝土回填。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S1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1:清理基坑并进行测量放样;步骤S12:进行分层铺土,每铺一层之后,进行压实工作,每层土的厚度不超过30c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S12中,回填土压实之后,在该层回填土上设置多个检测点检测压实度。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S12中,所述的压实工作包括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稳压并低振多次后,通过压路机进行静压直至无明显轮迹,并对台背区域周边采用夯实机具夯实以防止对台背区域内的土体造成损坏。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S3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31:采用挖掘机将紧邻桥台的回填土挖除,直至挖到台背基底,开挖区域底部宽度为50-100cm,远离桥台的一侧按1:1放坡以形成倒三角形开挖面;步骤S32:将倒三角形开挖面修整为台阶状,每级台阶宽30-50cm、高30-50cm,从而形成倒三角台阶状区域。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S3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31:采用混凝土分层浇筑倒三角台阶状区域,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与台阶的厚度相同。最顶层混凝土浇筑之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采用低标号混凝土。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结构,包括桥台和设置在台背区域内的回填土,所述的桥台与回填土之间设置有倒三角形的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结构与回填土的接触面为阶梯面。本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使用混凝土回填形成混凝土结构,从而在桥台与台背区域回填的土体之间形成过渡结构,改善桥台与路基的连接情况,减小不均匀沉降,减小结构物与路面受到的损坏,避免出现跳车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桥台,2-混凝土结构,3-台背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在台背区域3将合格土分层回填并压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1:清理基坑并进行测量放样。步骤S12:进行分层铺土,每铺一层之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稳压并低振多次后,通过压路机进行静压直至无明显轮迹,每层土的厚度不超过30cm,回填土压实之后,在该层回填土上设置多个检测点检测压实度,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台背区域3周边采用夯实机具夯实以防止台背区域3周边土体对台背区域3内的土体造成损坏。步骤S2:挖除靠近桥台1的回填土并形成倒三角形区域。步骤S3:在倒三角形区域内使用混凝土回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31:采用挖掘机将紧邻桥台1的回填土挖除,直至挖到台背基底,开挖区域底部宽度为50-100cm,远离桥台1的一侧按1:1放坡以形成倒三角形开挖面。步骤S32:将倒三角形开挖面修整为台阶状,每级台阶宽30-50cm、高30-50cm,从而形成倒三角台阶状区域。步骤S31:采用混凝土分层浇筑倒三角台阶状区域,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与台阶的厚度相同,最顶层混凝土浇筑之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通过在桥台1与回填土之间浇筑混凝土,能够利用混凝土形成过渡结构,使桥台1到回填土的强度能够呈梯度缓慢变化,从而缩小由于强度不同带来的沉降量不同,避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跳车现象。利用混凝土结构2增强了桥台1受支撑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桥台1发生位移或变形。混凝土结构2靠近回填土的一侧为倾斜的斜面,能够对回填土的端部起到压实的作用,从而增强回填土部分的强度,有利于防止回填土部分损坏而引起路面损坏。将倒三角形开挖面设计为阶梯面,使混凝土结构2与回填土之间能够互相承受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压力,有利于保持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结构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保证路面结构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寿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在台背区域将合格土分层回填并压实;步骤S2:挖除靠近桥台的回填土并形成倒三角形区域;步骤S3:在倒三角形区域内使用混凝土回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在台背区域将合格土分层回填并压实;步骤S2:挖除靠近桥台的回填土并形成倒三角形区域;步骤S3:在倒三角形区域内使用混凝土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1:清理基坑并进行测量放样;步骤S12:进行分层铺土,每铺一层之后,进行压实工作,每层土的厚度不超过3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2中,回填土压实之后,在该层回填土上设置多个检测点检测压实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2中,所述的压实工作包括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稳压并低振多次后,通过压路机进行静压直至无明显轮迹,并对台背区域周边采用夯实机具夯实以防止对台背区域内的土体造成损坏。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台背回填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钦佩王伟金冰资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