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3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借助于载车板上的伸缩支脚,可将车辆放置在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满足上下两层停车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将仅设置有伸缩支脚的载车板层叠堆放,从而节省存放空间。

Stereo Parking Equipment and Car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本技术涉及停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及其载车板。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当前已经全面进入汽车时代。然而,随之而来的停车难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停车空间开始往立体发展,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复杂,需要配置多台升降设备,成本非常高,而且停车时需要用户手动将车辆停进空间狭小的可升降载车板上,操作难度极大,取车时因为车辆的堆叠放置,往往需要进行多次位置交换才能将车辆移至取车位置,停、取车操作时间长,因此阻碍了立体停车库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利用停车机器人自动停车的智能车库系统,停车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直角转弯的功能,可将承载有车辆的载车板托起并移动到停车位上。虽然使用停车机器人能够方便停车和取车,但是只适用于单层停车库,并没有增加停车库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为具有两相对长边和两相对短边的矩形结构,所述伸缩支脚为四个,其中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侧伸出,另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长边侧伸出。优选地,所述伸缩支脚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滑动连接,以通过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或者,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优选地,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直线运动的方式时:所述伸缩支脚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支脚为管状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且整体位于所述支脚内;所述基座与穿过所述支脚和第二套管的第一固定轴连接固定,所述推杆与穿过所述支脚的第二固定轴连接固定,且所述支脚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沿支脚的运动方向延伸以避让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避位槽;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旋转运动的方式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所述基座与所述承载板铰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支脚铰接,并且所述推杆与所述支脚的铰接位置远离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的铰接位置。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接电装置,所述接电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电极触点,所述电极触点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上的电源触点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至少四个沿着所述承载板的周向分布的支撑脚。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充电转接装置,所述充电转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脚上的电源触点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的充电接口。优选地,所述至少四个支撑脚中的四个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的四个边角处,所述电源触点为两个,且位于所述承载板的相邻边角处的支撑脚上。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固定接口和通过柔性导线与所述固定接口连接的活动接口。优选地,所述固定接口上设有卷线器,所述活动接口的柔性导线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上述若干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车板,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所述载车板的各伸缩支脚一一对应、以供所述伸缩支脚放置的承接部件。优选地,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具有用于以层叠方式放置多个所述载车板的放置空间和在所述放置空间内环绕布置的多个支撑平台;多个所述伸缩支脚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所述支撑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匹配,以通过所述支撑平台支撑位于所述放置空间中最下层的所述载车板。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具有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所述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上述若干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车板,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中设有与所述载车板的各伸缩支脚一一对应、以供所述伸缩支脚放置的承接部件,所述立体停车位的下层停车空间的承载面上设有与所述载车板上的各电源触点一一对应的弹性电极,所述弹性电极用于与供电电网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当需要将其承载的车辆放置在立体停车位的上层停车空间时,可以控制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伸出至承载板的外侧,以形成多个支撑点,然后使载车板下降一定距离,直至伸缩支脚放置在上层停车空间的承接部件上即可;而当需要将其承载的车辆从上层停车空间搬离时,先使载车板上升一定距离,直至伸缩支脚与上层停车空间的承接部件分离,然后控制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退回至承载板的内侧即可;另外,对于没有固定支撑脚的载车板,可以将若干载车板层叠起来并放置到存放架上,通过自动导引车从层叠放置的载车板下方将所有载车板举升以实现载车板的取放。由此可见,配置有伸缩支脚的载车板能够适用于上下两层停车空间的立体停车位,提高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而将没有固定支撑脚的载车板层叠堆放,节省了闲置载车板的放置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载车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载车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示出的载车板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示出的载车板与电源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载车板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示出的伸缩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伸缩支脚沿A-A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5中示出的接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立体停车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该载车板与自动导引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配套使用,实现全智能化立体停车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停车空间,降低立体停车设备的建造成本;同时,该载车板适用于层叠堆放方式,有利于节省存放空间。如图1所示,载车板10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11,该承载板11可采用强度、刚度较高的钢制材料成型,为了减轻重量,比如由钢管和板材组合而成,并且可以在车辆放置台面上设置有与车辆的四个车轮位置对应的防滑区,该防滑区可以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1 CN 20182109629381.一种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包括具有车辆放置台面的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上的伸缩支脚,多个所述伸缩支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伸缩支脚具有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的活动支撑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为具有两相对长边和两相对短边的矩形结构,所述伸缩支脚为四个,其中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侧伸出,另两个伸缩支脚的活动支撑端可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长边侧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脚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驱动机构和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滑动连接,以通过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或者,所述支脚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运动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和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直线运动的方式时:所述伸缩支脚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支脚为管状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且整体位于所述支脚内;所述基座与穿过所述支脚和第二套管的第一固定轴连接固定,所述推杆与穿过所述支脚的第二固定轴连接固定,且所述支脚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沿支脚的运动方向延伸以避让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避位槽;在所述支脚被配置为旋转运动的方式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推杆,所述基座与所述承载板铰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建刘建权刘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