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涂层、透明背板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4150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料、涂层、透明背板及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涂料包括如下原料组分:树脂20~55%、含硅物质0.1~1%、固化剂1~5%、有机溶剂40~75%;其中,所述的含硅物质由硅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水解缩合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涂料制得的涂层和透明背板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耐磨性以及优异的抗湿热老化性能,与不同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涂料、涂层和透明背板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

A coating, a coating, a transparent backplan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料、涂层、透明背板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料、涂层、透明背板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光伏领域,双面发电由于其较高的发电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发展而来的双玻组件却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组件整体重量过重,运输中组件损毁率高和安装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透明背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透明背板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不可避免存在易刮伤的问题,能改变这一情况就变得尤为重要,而透明耐磨涂层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透明耐磨涂层,顾名思义,透明和耐磨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作为涂层的基本材料树脂,绝大部分情况下,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但耐磨性较差,现有技术中,加入填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涂层的耐磨性。但是填料粒径过大,会引起涂层的透明度下降,填料粒径过小,则不容易分散,或分散后出现团聚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如何能制备出兼顾透明度和耐磨性的透明背板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耐磨性的涂料、涂层、透明背板及制备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涂料,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涂料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其中,所述的含硅物质由硅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水解缩合制得。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涂料包括如下原料组分:优选地,所述的硅酸酯、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和所述的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1~2:0.5~4,进一步优选为1:0.5~2:0.5~3.5。优选地,所述的硅酸酯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四乙酯、四(2-乙基己基)硅酸酯、硅酸异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型号KH550硅烷偶联剂、型号KH570硅烷偶联剂、型号KH560硅烷偶联剂、型号KBM403硅烷偶联剂、型号KBM580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为草酸、甲酸、乙酸、盐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制备所述的含硅物质时,在水和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的水解缩合反应,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制备所述的含硅物质时,所述的硅酸酯、所述的水和所述的有机溶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2~10:40~80,更优选为1:8~10:65~75。优选地,所述的树脂为聚酯树脂、聚酯多元醇、醇酸树脂、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的固化剂为MDI、TDI、XDI、HDI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制备所述的涂料时,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的硅酸酯、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所述的催化剂、水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反应0.5~2h,离心干燥得到所述的含硅物质;(2)将所述的树脂溶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中,再加入所述的含硅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的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所述的涂料。优选地,步骤(1)中,控制搅拌的速度为300~500rpm。优选地,步骤(1)中,控制干燥的温度为60~150℃,干燥时间为6~24h。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所述的含硅物质后,采用超声波进行混合分散,控制分散时间为5~30min。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所述的固化剂后,控制搅拌时间为0.5~1.5h。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涂层,所述的涂层由上述涂料固化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背板,其包括基材以及形成在所述的基材上的涂层,所述的涂层由上述涂料固化形成。优选地,所述的基材是PET、PP、PBT、PC、PA、PI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涂层或透明背板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涂料涂覆在所述的基材表面,挥干溶剂制得。本专利技术中,涂布的方法包括刮涂、喷涂、浸涂、旋涂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挥干溶剂可以采用自然挥发,或者在75~85℃下固化4~10h。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硅酸酯在酸性催化条件下的水解缩合特点,让其不会缩聚成球形,而是形成无定形状态,让其和硅烷偶联剂一起反应有助于形成密集网状结构,后将其加入树脂溶液中,利用含硅物质表面自由能低,倾向于富集在表面的特性,让这种含硅的无定形网状结构呈现在空气面,再利用固化剂起到的一定交联作用,使此种无定形网状物之间的密度进一步提高,和树脂之间的粘接力提高。因为这种无定形网状物是无机物结构,所以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且因为是无定形结构,故不会对透明度产生影响。而因为有树脂的存在,和不同基材的附着力也很优异。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涂料制得的涂层和透明背板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耐磨性以及优异的抗湿热老化性能,与不同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涂料、涂层和透明背板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不同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为本行业中的常规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1)将0.2g正硅酸四乙酯,0.1gKH570加入到2g去离子水和15g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0.1g草酸,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pm,搅拌1h,然后将产物进行离心,取下层沉淀物,放入烘箱烘干,控制烘箱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10h。(2)将20g聚酯多元醇(宇田化工)溶于60g乙酸乙酯中,后将(1)中烘干产物0.2g加入其中,使用超声波分散均匀,分散时间为10min,再加入1gMDI,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h,后将其刮涂在PET基材上,80℃烘干3h,得到透明耐磨涂层。实施例2:(1)将0.3g正硅酸甲酯,0.5gKH550加入到3g去离子水和20g甲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1g甲酸,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pm,搅拌2h,然后将产物进行离心,取下层沉淀物,放入烘箱烘干,控制烘箱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10h。(2)将30g醇酸树脂(长兴树脂2101-M-55)溶于70g丁酮中,后将(1)中烘干产物0.3g加入其中,使用超声波分散均匀,分散时间为10min,再加入5gXDI,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h,后将其旋涂在PP基材上,80℃烘干3h,得到透明耐磨涂层。实施例3:(1)将0.5g正硅酸四乙酯,0.1gKBM403加入到1g去离子水和20g异丙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1g乙酸,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pm,搅拌2h,然后将产物进行离心,取下层沉淀物,放入烘箱烘干,控制烘箱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10h。(2)将40g聚酯多元醇(宇田化工)溶于35g乙酸丁酯中,后将(1)中烘干产物0.5g加入其中,使用超声波分散均匀,分散时间为10min,再加入3gHDI,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h,后将其刮涂在PBT基材上,80℃烘干4h,得到透明耐磨涂层。实施例4:(1)将0.3g硅酸异丙酯,0.1gKH560加入到3g去离子水和20g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1g甲酸,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pm,搅拌2h,然后将产物进行离心,取下层沉淀物,放入烘箱烘干,控制烘箱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10h。(2)将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涂料包括如下原料组分:树脂          20~55%;含硅物质      0.1~1%;固化剂        1~5%;有机溶剂      40~75%;其中,所述的含硅物质由硅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水解缩合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涂料包括如下原料组分:树脂20~55%;含硅物质0.1~1%;固化剂1~5%;有机溶剂40~75%;其中,所述的含硅物质由硅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水解缩合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酯、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和所述的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1~2:0.5~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酯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四乙酯、四(2-乙基己基)硅酸酯、硅酸异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型号KH550硅烷偶联剂、型号KH570硅烷偶联剂、型号KH560硅烷偶联剂、型号KBM403硅烷偶联剂、型号KBM580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催化剂为草酸、甲酸、乙酸、盐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的含硅物质时,在水和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的水解缩合反应,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的含硅物质时,所述的硅酸酯、所述的水和所述的有机溶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2~10:40~8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柏夏修旸刘源陈洪野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