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362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所述热嘴组件包括沿纵轴线延伸的热嘴、阀针、及连接于所述热嘴的嘴尖,所述嘴尖包括沿所述纵轴线延伸的嘴尖本体和构成部分热流道的第一流道,所述嘴尖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并用于向型腔浇注塑胶的嘴口,所述热嘴具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热嘴组件还定义了出胶孔,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出胶孔与所述嘴口间隔一定距离,所述阀针沿纵轴线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胶孔。该热嘴组件使得注塑流量可控、且注塑的产品品质较高。

Hot nozzle assembly and hot runn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较普通模具而言,通过热流道系统注塑的塑胶产品质量更高,且热流道系统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开放式系统,存在流量不可控,嘴口处于常开,进胶不可控,容易产生流延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技术人员经过研究,设计了一种针阀式系统,嘴尖4设有嘴口5,针阀6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嘴口5。该技术虽然实现了流量可控、注塑完成后嘴口关闭,不会产生溢胶。但产品嘴口处会有明显的痕迹,长时间生产易产生毛边,且时序控制时,嘴口处产品表面会产生太阳晕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该热嘴组件使得注塑流量可控、且注塑的产品品质较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包括沿纵轴线延伸的热嘴、阀针、及连接于所述热嘴的嘴尖,所述嘴尖包括沿所述纵轴线延伸的嘴尖本体和构成部分热流道的第一流道,所述嘴尖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并用于向型腔浇注塑胶的嘴口,所述热嘴具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热嘴组件还定义了出胶孔,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出胶孔与所述嘴口间隔一定距离,所述阀针沿纵轴线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胶孔。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嘴组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热嘴固定设置的衬套,所述出胶孔设于所述衬套。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衬套与所述嘴尖本体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热嘴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嘴尖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衬套设于所述第二端。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衬套与所述嘴尖本体相抵接。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出胶孔两侧的入胶端部和出胶端部,所述入胶端部包括内径大于所述出胶孔的通孔、及连通所述通孔和出胶孔的上锥孔。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胶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的连接孔、及连通所述连接孔和出胶孔的下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出胶孔的内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嘴口设置为复数个,且复数个所述嘴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纵轴线所成角度相同,复数个所述嘴口相对于所述纵轴线在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嘴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热嘴的浇口套,在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周向上,部分所述浇口套位于所述热嘴和嘴尖本体之间,且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部分所述嘴尖本体突出于所述浇口套和热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中,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热嘴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阀针移动来打开或关闭出胶孔,注塑完成时,出胶孔封闭,阻断了后续的塑胶进入到热嘴,也就是阻断了压力,从而实现流量可控。另外,由于出胶孔与嘴口间隔一定距离,阀针通过打开或关闭出胶孔来控制流量,使得嘴尖的嘴口远离阀针并不跟阀针配合,因此嘴尖的嘴口是开放式的,进而使得浇注到型腔上的浇口更加美观,长时间生产也不会产生毛边、且产品表面也不会出现太阳晕等异常现象,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热嘴组件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嘴尖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热嘴组件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热嘴组件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再者,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上述术语的限制。上述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流道可以被称作第二流道,同样,第二流道也可以被称作第一流道,这并不背离该申请的保护范围。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该热流道系统包括热嘴组件、温控箱以及至少形成于热嘴组件中的热流道,通过对注胶材料加热和温控的手段,将熔融状态的塑料依次经热嘴组件后浇注到模具的型腔中,避免浇注系统凝料的形成。热嘴组件包括沿纵轴线12延伸的热嘴14、阀针15、及连接于热嘴14的嘴尖16,嘴尖16包括沿纵轴线12延伸的嘴尖本体18和构成部分热流道的第一流道20,嘴尖本体18上设有与第一流道20相连通的嘴口22,其中,嘴口22用于向型腔浇注塑胶,热嘴14具有与第一流道20相连通的第二流道24。热嘴组件还定义了出胶孔28,且在纵轴线12的延伸方向上,出胶孔28与嘴口22间隔一定距离,阀针15沿纵轴线12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出胶孔28。从而进行浇注或停止浇注。本优选实施例中,热嘴组件定义了出胶孔28,通过阀针15移动来打开或关闭出胶孔28,注塑完成时,出胶孔28封闭,阻断了后续的塑胶进入到热嘴,也就是阻断了压力,从而实现流量可控。另外,由于出胶孔28与嘴口22间隔一定距离,阀针15通过打开或关闭出胶孔28来控制流量,使得嘴尖16的嘴口22远离阀针15并不跟阀针15配合,因此嘴尖16的嘴口22是开放式的,进而使得浇注到型腔上的浇口更加美观,长时间生产也不会产生毛边、且产品表面也不会出现太阳晕等异常现象,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热嘴组件还包括相对于热嘴14固定设置的衬套26,出胶孔28设于衬套26,阀针15沿纵轴线12可移动地部分位于衬套26内部。衬套26、热嘴14及嘴尖16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件。如此设置,更加便于制造。当然,也可以将出胶孔28设置于热嘴14或嘴尖16上,只要保证在纵轴线12的延伸方向上,出胶孔28与嘴口2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即可。具体的,衬套26固定设置于热嘴14上,且在纵轴线12的延伸方向上,衬套26与嘴尖本体18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出胶孔28与第一流道20相连通,当出胶孔28被打开时,从出胶孔28中流出的塑胶流向第一流道20,再通过嘴口22浇注到型腔。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于衬套26与嘴尖本体18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因此,出胶孔28直接与第二流道24相通,从出胶孔28中流出的塑胶先经过第二流道24,再流向第一流道20。进一步的,衬套26过盈配合于热嘴14。衬套26也可采用螺纹连接于热嘴14,当然,衬套26和热嘴14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沿纵轴线12的延伸方向上,热嘴14具有第一端30和与第一端30相对设置的第二端32,嘴尖16设于第一端30,衬套26设于第二端32。其中,衬套26与热嘴14的第二端32相平齐,当然,衬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包括沿纵轴线延伸的热嘴、阀针、及连接于所述热嘴的嘴尖,所述嘴尖包括沿所述纵轴线延伸的嘴尖本体和构成部分热流道的第一流道,所述嘴尖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并用于向型腔浇注塑胶的嘴口,所述热嘴具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组件还定义了出胶孔,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出胶孔与所述嘴口间隔一定距离,所述阀针沿纵轴线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胶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包括沿纵轴线延伸的热嘴、阀针、及连接于所述热嘴的嘴尖,所述嘴尖包括沿所述纵轴线延伸的嘴尖本体和构成部分热流道的第一流道,所述嘴尖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并用于向型腔浇注塑胶的嘴口,所述热嘴具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组件还定义了出胶孔,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出胶孔与所述嘴口间隔一定距离,所述阀针沿纵轴线可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胶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组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热嘴固定设置的衬套,所述出胶孔设于所述衬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衬套与所述嘴尖本体之间间隔一定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热嘴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嘴尖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衬套设于所述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