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57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裁装置,涉及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转动设置于底座上方的承载台、转动设置于底座上并位于承载台上方的转台以及位于转台上方的下压单元,承载台的回转轴线与转台的回转轴线重合。转台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冲裁组件,每组冲裁组件均包括冲裁件,且各组中的冲裁件的直径不同。各冲裁件位于同一圆周上,且转台的回转轴线经过各冲裁件所在的圆周的圆心。承载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落料孔,落料孔与冲裁件一一对应,用于与对应的冲裁件配合,共同冲裁待冲裁件。转动转台及承载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的冲裁件正对。该冲裁装置不但不需要拆装、更换部件,而且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提高冲裁的效率。

Blan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裁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冲裁装置。
技术介绍
纽扣电池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像一颗小纽扣的电池,其因体积较小的优势,而在各种微型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纽扣电池的极片主要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正极和负极之间可以透过隔膜进行离子传输。通常正负极片的直径不同,同时,为了避免正负极直接接触导致短路,隔膜的直径又大于正极片的直径和负极片的直径,即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的直径均不相同。所以,在使用同一装置冲裁极片和隔膜的时候,需要更换直径不同的冲裁件,以切出所需直径的极片和隔膜。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冲裁极片和隔膜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换模具不但步骤比较繁琐、所需的拆装工具复杂,而且拆装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严重影响了冲裁极片和隔膜的效率。因而,亟待设计一种新的冲裁装置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裁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冲裁极片和隔膜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换模具步骤比较繁琐、所需的拆装工具复杂,而且拆装过程耗时也比较长,严重影响冲裁极片和隔膜的效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冲裁装置包括底座、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承载台、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承载台上方的转台以及位于所述转台上方的下压单元,所述承载台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台的回转轴线重合;所述转台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冲裁组件,每组所述冲裁组件均包括冲裁件,且各组中的所述冲裁件的直径不同;各所述冲裁件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转台的回转轴线经过各所述冲裁件所在的圆周的圆心;所述承载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与所述冲裁件一一对应,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冲裁件配合,共同冲裁待冲裁件;转动所述转台及所述承载台,所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的所述冲裁件正对;所述下压单元用于驱动与其动力输出端正对的所述冲裁件下降,对与所述冲裁件对应的所述落料孔处的待冲裁件进行冲裁。进一步的,所述转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冲裁组件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用于供所述冲裁件的底端进出的第一通过孔,所述安装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过孔的尺寸;所述冲裁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限位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孔的顶端,并设置有容所述下压单元进出的第二通过孔;所述冲裁件包括冲裁部和与所述冲裁部固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过孔的尺寸以及所述冲裁部的直径;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冲裁部的外周,且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底端抵接。冲裁组件包括固设于安装孔顶端的限位件和套设于冲裁部外周的弹性复位件,限位件能够对冲裁件进行限位,防止冲裁件冒出安装孔,弹性复位件能够使得下压单元的作用力消失后,冲裁件自动复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冲裁部均为圆柱状。进一步的,所述转台和所述承载台固套于同一转轴上,所述落料孔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冲裁件的正下方。转台和承载台固套在同一转轴上,落料孔位于与其对应的冲裁件的正下方,使得落料孔能够和与其对应的冲裁件同步转动,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冲裁装置的使用更加便捷。进一步的,所述转台上均布有四组所述冲裁组件。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单元包括压柱和用于驱动所述压柱升降的驱动部,所述压柱为所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底座上固设有用于为所述压柱进行轴向限位的轴向限位座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驱动部的驱动部安装座。进一步的,所述轴向限位座包括顶板和多根立柱,各所述立柱均一端与所述顶板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压柱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孔,所述压柱穿过所述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枢接于所述驱动部安装座上的转动轴、固套于所述转动轴上的齿轮以及固设于所述压柱上的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传动,来驱动压柱升降,操作简单、便捷,且精度高。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接。进一步的,包括接料盒,所述接料盒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正对所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本技术提供的冲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冲裁装置包括底座、转动设置于底座上方的承载台、转动设置于底座上并位于承载台上方的转台以及位于转台上方的下压单元,承载台的回转轴线与转台的回转轴线重合。转台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冲裁组件,每组冲裁组件均包括冲裁件,且各组中的冲裁件的直径不同。各冲裁件位于同一圆周上,且转台的回转轴线经过各冲裁件所在的圆周的圆心。承载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落料孔,落料孔与冲裁件一一对应,用于与对应的冲裁件配合,共同冲裁待冲裁件。转动转台及承载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的冲裁件正对。下压单元用于驱动与其动力输出端正对的冲裁件下降,对与冲裁件对应的落料孔处的待冲裁件进行冲裁。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冲裁装置时,转动转台和承载台,使所需尺寸的冲裁件和落料孔位于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的正下方,使待冲裁件覆盖于与目标尺寸一致的落料孔处,然后操作下压单元进行冲裁即可。通过转动转台和承载台,改变与下压单元正对的冲裁件和落料孔即能够冲裁出不同尺寸的部件,不但不需要拆装更换部件,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因而,有利于提高冲裁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裁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裁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冲裁装置的A-A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冲裁装置的B处放大图。图标:1-底座;2-承载台;21-落料孔;3-转台;4-冲裁组件;41-冲裁件;42-限位件;43-弹性复位件;5-压柱;6-驱动部;61-转动轴;62-齿轮;63-齿条;64-操作手柄;7-轴向限位座;8-驱动部安装座;9-接料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承载台(2)、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并位于所述承载台(2)上方的转台(3)以及位于所述转台(3)上方的下压单元,所述承载台(2)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台(3)的回转轴线重合;所述转台(3)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冲裁组件(4),每组所述冲裁组件(4)均包括冲裁件(41),且各组中的所述冲裁件(41)的直径不同;各所述冲裁件(41)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转台(3)的回转轴线经过各所述冲裁件(41)所在的圆周的圆心;所述承载台(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落料孔(21),所述落料孔(21)与所述冲裁件(41)一一对应,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冲裁件(41)配合,共同冲裁待冲裁件(41);转动所述转台(3)及所述承载台(2),所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的所述冲裁件(41)正对;所述下压单元用于驱动与其动力输出端正对的所述冲裁件(41)下降,对与所述冲裁件(41)对应的所述落料孔(21)处的待冲裁件(41)进行冲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承载台(2)、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并位于所述承载台(2)上方的转台(3)以及位于所述转台(3)上方的下压单元,所述承载台(2)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台(3)的回转轴线重合;所述转台(3)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冲裁组件(4),每组所述冲裁组件(4)均包括冲裁件(41),且各组中的所述冲裁件(41)的直径不同;各所述冲裁件(41)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转台(3)的回转轴线经过各所述冲裁件(41)所在的圆周的圆心;所述承载台(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落料孔(21),所述落料孔(21)与所述冲裁件(41)一一对应,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冲裁件(41)配合,共同冲裁待冲裁件(41);转动所述转台(3)及所述承载台(2),所述下压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的所述冲裁件(41)正对;所述下压单元用于驱动与其动力输出端正对的所述冲裁件(41)下降,对与所述冲裁件(41)对应的所述落料孔(21)处的待冲裁件(41)进行冲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冲裁组件(4)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用于供所述冲裁件(41)的底端进出的第一通过孔,所述安装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过孔的尺寸;所述冲裁组件(4)包括限位件(42)和弹性复位件(43),所述限位件(42)固设于所述安装孔的顶端,并设置有容所述下压单元进出的第二通过孔;所述冲裁件(41)包括冲裁部和与所述冲裁部固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过孔的尺寸以及所述冲裁部的直径;所述弹性复位件(43)套设于所述冲裁部的外周,且一端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炳徐阳王陶陈波李星星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