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32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解决上了上述技术问题。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对称设置;上模联接板,临近上模座设置,且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下模联接板,临近下模座设置,且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两个导柱,连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且位于上模联接和下模联接板两侧;上定位板,临近上模联接板设置;下定位板,临近下模联接板,与上定位板对应设置;轴向定位块,位于上模联接板和下模联接板之间;脱模机构,临近轴向定位块设置;解决了目前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的不安全性和不可靠性。

A Tool Mould for Rotor Cold Pressing Reinfor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涉及压筋工装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电机转子装配一般有热套入装配和冷压入装配两种工艺方案。而小功率钢板电机的转子基本上都是采用热套工艺。这种热套工艺简单可行,加工方便。但这种热套工艺也存在很多弊端,高能高耗。而转子冷压入轴工艺技术具有耗电量低,生产效率高,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等优点被公司推广,但是如何保证转子铁芯在轴的固定以及防止反转带来的不可靠风险,如何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行业内的关键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解决上了上述技术问题。所述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对称设置;上模联接板,临近所述上模座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下模联接板,临近所述下模座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两个导柱,连接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且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两侧;上定位板,临近所述上模联接板设置;下定位板,临近所述下模联接板,与所述上定位板对应设置;轴向定位块,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之间;脱模机构,临近所述轴向定位块设置。更具有至少两个导套,两个导套分别套设于两个导柱。更具有多个定位柱,设置在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之间。更具有冷压压筋转子。所述冷压压筋转子包括两个上模,所述两个上模平行设置;所述冷压压筋转子包括两个下模,两个所述下模平行设置,一个所述下模和一个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冷压压筋转子包括两个脱模板,一个所述脱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上模之间,一个所述脱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下模之间;所述冷压压筋转子包括两个压缩弹簧组,每个所述压缩弹簧组分别临近所述脱模板设置。附图说明1下模座2下模联接板3导柱4上模联接板5导套6定位柱7上模座8轴向定位块9上定位板10冷压压筋转子11下定位板13脱模机构101上模102下模103脱模板104压缩弹簧组100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图1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结构图图2冷压压筋转子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提升目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100,所述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100包括上模座7和下模座1,所述上模座7和所述下模座1对称设置;上模联接板4,临近所述上模座7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7和所述下模座1之间;下模联接板2,临近所述下模座1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7和所述下模座1之间;两个导柱3,连接所述上模座7和所述下模座1,且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4和所述下模联接板2两侧;上定位板9,临近所述上模联接板4设置;下定位板11,临近所述下模联接板2,与所述上定位板9对应设置;轴向定位块8,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4和所述下模联接板2之间;脱模机构13,临近所述轴向定位块8设置。更具有至少两个导套5,两个导套分别套设于两个导柱3。更具有多个定位柱6,设置在所述上模联接板4和所述下模联接板2之间。更具有冷压压筋转子10。所述冷压压筋转子包括两个上模101,所述两个上模101平行设置;所述冷压压筋转子10包括两个下模102,所述两个下模102平行设置,一个所述下模102和一个所述上模101相对设置;所述冷压压筋转子10包括两个脱模板103,一个所述脱模板103设置在两个所述上模101之间,一个所述脱模板103设置在两个所述下模102之间;所述冷压压筋转子10包括两个压缩弹簧组104,每个所述压缩弹簧组104分别临近所述脱模板103设置。工作件由所述上模101和所述下模102组成,用于挤压工件外圆表面,是挤压隆起筋的的成形零件。所述上模101和所述下模102用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模联接板4和所述下模联接板2位置,所述轴向定位块8用于控制隆起筋的轴向尺寸,定位板用于控制压筋后隆起的程度。将工件放入所述脱模板103的圆弧槽内。然后,启动液压机,开始压筋,所述上模座7下行,与所述脱模板103接触工件,并开始压缩所述压缩弹簧组104,所述脱模板103在所述压缩弹簧组104的反作用下开始逐渐接触并压紧工件,实现工件在模具中的自动装夹;同时,所述上模座7带动所述上模101和所述下模102挤压工件外圆表面,直至上、下定位板贴紧,完成四条隆起筋的挤压成形动作。最后,所述上模座7上行,压缩状态的所述压缩弹簧组104开始恢复,所述脱模板103将工件从所述上模101和所述下模102脱出,完成工件脱模;此时,用摄子夹出工件,完成挤压加工。本技术采用的结构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熟知的为主,并不局限于以上结构。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解决了目前冷压压筋转子的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对称设置;上模联接板,临近所述上模座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下模联接板,临近所述下模座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两个导柱,连接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且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两侧;上定位板,临近所述上模联接板设置;下定位板,临近所述下模联接板,与所述上定位板对应设置;轴向定位块,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之间;脱模机构,临近所述轴向定位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对称设置;上模联接板,临近所述上模座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下模联接板,临近所述下模座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两个导柱,连接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且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两侧;上定位板,临近所述上模联接板设置;下定位板,临近所述下模联接板,与所述上定位板对应设置;轴向定位块,位于所述上模联接板和所述下模联接板之间;脱模机构,临近所述轴向定位块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具有至少两个导套,两个导套分别套设于两个导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冷压压筋的工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具有多个定位柱,设置在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