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隆志专利>正文

吸盘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12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吸盘的结构改良,是由一吸盘、一弹簧、一固定座、一阀杆组及一控制把手组成,其中吸盘上方中央延伸有一拉杆,拉杆旁侧预设处并形成有一凹穴,且该凹穴底面是以一通孔而贯穿出,固定座为一盖体,其中央设有一穿孔,且该固定座相对于吸盘凹穴处是形成有一定位孔,以便可供阀杆组穿入套设,阀杆组具有一阀杆与一弹性组件,该阀杆下方是形成为一塞头,塞头上方并一以延伸杆而接设有一拉动部,控制把手枢结处具有一偏心部,上方则为延伸出的扳动部;由上述结构,得到卸下时较容易的吸盘结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不用进行破坏性的钻孔或钉入钉子,即可将物品 固定于平整面上的「吸盘的结构改良」,尤指其是具有相通连的凹穴与通 孔,配合阀杆组的作动,即能迅速将吸盘拆卸下,以便以达使用的较佳便 利性。
技术介绍
吸盘具有吸附于平整面上并固定的功能,且吸附过程快速、方便,又 不需要进行破坏式的钻孔或钉入钉子等动作,因此广为人们所使用,如浴 室、厨房、汽车或玻璃面上,均经常可见到利用吸盘来做为固定的结构, 更甚至有些加工母机,亦会以吸盘来做为固定工作物的媒介,而以往的吸 盘利用真空吸附后,会因为时间的因素与吊挂的重量而脱落,吸附力与载重性欠佳,因此便有增强吸附力与载重力的结构产生,如图6及图7所示, 其是由一吸盘60、 一固定座61、 一弹簧62及一控制把手63所组成,其 中,吸盘60是可吸附于平整面上而产生真空的吸力,上方中央延伸出有 一拉杆601,固定座61为一盖体,其中央设有一穿孔611,外侧则可供各 式置物或定位结构设置,控制把手63枢结处具有一偏心部631,上方则为 延伸出的扳动部632。其结构的组合,弹簧62是穿套在吸盘60的拉杆601上,吸盘60则 利用拉杆601由固定座61的穿孔611穿入,使吸盘60能够被固定座61 所盖合,控制把手63再枢设于吸盘60穿过固定座61的拉杆601上,通 过此,当吸盘60贴合于平整面上时,是可控制扳动部632,让控制把手 63能以偏心部631抵住固定座61,而将吸盘60往外拉,使其内部产生真 空吸力,吸盘60外周缘并被固定座61下压,以利用该一压一吸的设计, 来让吸盘60可更确实地吸附于平整面上。惟,上述的吸盘60虽能确实吸附,但当控制把手63的扳动部632扳 回时,其吸盘60仍会保持在真空吸附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而不易将吸 盘60由平整面卸下,且因为吸盘60是被固定座61所盖合住,故将无多 余的空间可供对象伸入并撬动吸盘60,以破坏其真空,如此,将会大幅提 高吸盘60卸下时的难度,及会让使用者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破坏真空上, 使用起来相对不便。所以,如何针对上述现有吸盘结构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 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技术人即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 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 乃推出本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现有的吸盘结构,当控制把手的扳动部扳回时,其吸盘仍会保持在真 空吸附的状态下,而不易将吸盘由平整面卸下,且因为吸盘是被固定座所 盖合住,故将无多余的空间可供对象伸入并撬动吸盘,以破坏其真空,如此,将会大幅提高吸盘卸下时的难度,该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盘的结构改良,其是由一吸盘、 一弹 簧、 一固定座、 一阀杆组及一控制把手所组成,其中,吸盘是可配合吸附 于平整面上而产生真空吸力,上方中央是延伸有一拉杆,拉杆旁侧预设处 并形成有一凹穴,且该凹穴底面是以一通孔而贯穿出,让吸盘可利用凹穴 与通孔的接连,而令位于吸盘上、下方的空气能相对流通,固定座为一盖 体,其中央设有一穿孔,外侧则可供各式置物或定位结构设置,且该固定 座相对于吸盘凹穴处是形成有一定位孔,通过以可供阀杆组穿入套设,阀 杆组具有一阀杆与一弹性组件,该阀杆下方是形成为一塞头,塞头上方并一以细长的延伸杆而接设有一T字状的拉动部,且该拉动部的外径是略大于固定座的定位孔,而塞头则略小,及塞头是与吸盘的凹穴呈相对的匹配, 控制把手枢结处具有一偏心部,上方则为延伸出的扳动部,通过由上述结 构,以便可组成吸盘的结构改良。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本技术提供吸盘的结构改良,其利用凹穴、通孔配合阀杆组的结 构设计,是能顺利破坏吸附中吸盘的真空状态,且不需要扳回控制把手, 仍能让吸盘顺利地卸下,故该结构不仅没有吸盘无法卸下,造成使用者困 扰的现象产生,更因为吸盘卸下时容易、迅速,而让该结构相对具有使用 时的较佳便利性。为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图式简单说明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吸附状态示意图4:是本技术拉动阀杆暨破坏吸盘真空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将控制把手扳回再拉动阀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现有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现有的立体分解图8:是现有将控制把手扳回暨吸盘仍保持在真空状态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本技术部分吸盘-----10凹穴-----12-----20固定座----30定位孔----32阀杆组----40-----411拉动部----413控制把手---50扳动部----52现有部分拉杆-通孔-穿孔-11 1331阀杆-----41延伸杆----412弹性组件---42偏心部----51 吸盘-----60 拉杆-----601固定座----61 穿孔-----611弹簧-----62 控制把手---63偏心部----631 扳动部----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先请由图l及图2所示观之,其是由一吸盘IO、 一弹簧20、 一固定座30、 一阀杆组40及一控制把手50所组成,其中,吸盘10是可 配合吸附于平整面上而产生真空吸力,上方中央是延伸有一拉杆ll,拉杆 11旁侧预设处并形成有一凹穴12,且该凹穴12底面是以一通孔13而贯 穿出,让吸盘10可利用凹穴12与通孔13的接连,而令位于吸盘10上、 下方的空气能相对流通,固定座30为一盖体,其中央设有一穿孔31,外 侧则可供各式置物或定位结构设置,且该固定座30相对于吸盘10凹穴12 处是形成有一定位孔32,以可供阀杆组40穿入套设,阀杆组40具有一阀 杆41与一弹性组件42,该阀杆41下方是形成为一塞头411,塞头411上 方并一以细长的延伸杆412而接设有一T字状的拉动部413,且该拉动部 413的外径是略大于固定座30的定位孔32,而塞头411则略小,及塞头 411是与吸盘10的凹穴12呈相对的匹配,控制把手50枢结处具有一偏心 部51,上方则为延伸出的扳动部52。其结构的组合,复请由图l所示观之,阀杆41是由固定座30的定位 孔32穿入,再将弹性组件42由阀杆41下方套设于延伸杆412外,而令 弹性组件42两端能分别撑抵于固定座30内方壁面及塞头411上方的端部 上,使阀杆41在常态时,能利用弹性组件42弹力的带动,而往下位移,弹簧20是穿套在吸盘10的拉杆11上,吸盘10则利用拉杆11由固定座30的穿孔31穿入,使吸盘10能够被固定座30所盖合,控制把手50再枢 设于吸盘10穿过固定座30的拉杆11上,通过此,即完成组合。其结构的使用,先请由图3所示观之,当吸盘10贴合于平整面上时, 是可控制扳动部52,让控制把手50能以偏心部51抵住固定座30,而将 吸盘10往外拉,塞头411则能顺势塞入于吸盘10的凹穴12内,以封闭 通孔13,让吸盘10内部能产生真空吸力,再配合固定座30下压吸盘10 外缘,即可让吸盘10确实地吸附于平整面上;又,当吸盘10欲卸下时, 是直接在阀杆41拉动部413上施予拉力请同时由图4所示观的,让阀杆 41能被拉动而往上位移,相对带动塞头411脱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盘的结构改良,其是由一吸盘、一固定座、一阀杆组及一控制把手所组成,其中,吸盘是可配合吸附于平整面上而产生真空吸力,上方中央是延伸有一拉杆,固定座为一盖体,其中央设有一穿孔,控制把手枢结处具有一偏心部,上方则为延伸出的扳动部,其特征在于:    吸盘拉杆旁侧预设处是形成有一凹穴,且该凹穴底面是以一通孔而贯穿出,固定座相对于吸盘凹穴处是形成有一定位孔,供阀杆组穿入套设,阀杆组具有一阀杆与一弹性组件,该阀杆下方是形成为一塞头,塞头上方并一以延伸杆而接设有一拉动部;    通过由上述结构,阀杆是由固定座的定位孔穿入,再将弹性组件由阀杆下方套设于延伸杆外,吸盘则利用拉杆由固定座的穿孔穿入,使吸盘能够被固定座所盖合,控制把手再枢设于吸盘穿过固定座的拉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陈隆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