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03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氧气呼吸气囊具有与囊内腔相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和排水口,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具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装有第一热风筒、第一热风过滤筒和第一软管风干筒;第一热风过滤筒具有第一热风入口、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一软管接口及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一气囊接口,第一热风过滤筒以其第一热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风筒的热风出口相连,第一热风过滤筒内靠近第一热风入口处装有过滤网;第一软管风干筒具有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二气囊接口和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二软管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风干速度快。

Air Drying Device for Oxygen Respiratory Bag and Respiratory H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氧气呼吸器的风干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
技术介绍
当氧气呼吸器在一次使用后需要再次投入使用时,必须进行维护才能再次使用。一是高压氧气瓶的更换;二是清净罐填装新的氢氧化钙,即使使用时间很短仍须更换填装了新氢氧化钙的清净罐;三是氧气呼吸气囊、呼吸软管、面罩在使用后会聚积废水,需要重新清洗等待晾干。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要求后才能重新组装呼吸器再次投入使用。如果气囊、呼吸软管中的水分未晾干存有水分的话,会影响氢氧化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如果此时重新组装氧气呼吸器投入使用,会对被救护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是死亡。上述氧气呼吸器组件的维护,其中高压气瓶的更换、清净罐的重新填装等都很方便、快捷,仅是氧气呼吸气囊、呼吸软管重新清洗后等待晾晒风干的时间较长,一般为5至6个小时,所以很难达到快速重新组装呼吸器投入使用的要求。上述氧气呼吸器组件组装成氧气呼吸器时,一条氧气呼吸气囊对应两根呼吸软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极大缩短氧气呼吸气囊、呼吸软管风干时间,进而可以实现快速重新组装氧气呼吸器投入使用的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所述氧气呼吸气囊具有与囊内腔相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和排水口,所述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具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装有第一热风筒、第一热风过滤筒和第一软管风干筒;所述第一热风过滤筒具有第一热风入口、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一软管接口及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一气囊接口,第一热风过滤筒以其第一热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风筒的热风出口相连,第一热风过滤筒内靠近第一热风入口处装有过滤网;所述第一软管风干筒具有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二气囊接口和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二软管接口。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热风筒主要由第一筒体及装于第一筒体内的第一电机、第一扇叶和第一电热元件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上还对称装有与所述第一热风筒、第一热风过滤筒和第一软管风干筒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二热风筒、第二热风过滤筒和第二软管风干筒。采用上述结构的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氧气呼吸气囊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热风过滤筒的第一气囊接口连接、将一根呼吸软管与第一软管接口连接,然后再将呼吸气囊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软管风干筒的第二气囊接口连接、另一根呼吸软管与第二软管接口连接,开启所述的第一热风筒,即可同时吹扫一条氧气呼吸气囊和两根呼吸软管,较传统的自然风干相比,风干速度快,通常用时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可以实现快速重新组装氧气呼吸器的目的。本技术中,所述安装板上还对称装有与所述第一热风筒、第一热风过滤筒和第一软管风干筒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二热风筒、第二热风过滤筒和第二软管风干筒,可以同时完成两套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即同时完成两条氧气呼吸气囊及四根呼吸软管的风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中的氧气呼吸气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应用本技术对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进行吹扫风干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先参见图1、图2,本技术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所述氧气呼吸气囊具有与囊内腔相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1、2、3和排水口4,所述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具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上装有第一热风筒20、第一热风过滤筒30和第一软管风干筒40;所述第一热风过滤筒30具有第一热风入口31、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一软管接口32及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一接口1连接的第一气囊接口33,第一热风过滤筒30以其第一热风入口31与所述第一热风筒20的热风出口相连,第一热风过滤筒30内靠近第一热风入口31处装有过滤网34;所述第一软管风干筒40具有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二接口2连接的第二气囊接口41和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二软管接口42。所述第一热风筒20主要由第一筒体21及装于第一筒体内的第一电机22、第一扇叶23和第一电热元件24构成。所述安装板10上还对称装有与所述第一热风筒20、第一热风过滤筒30和第一软管风干筒40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二热风筒50、第二热风过滤筒60和第二软管风干筒70。第一热风筒20、第二热风筒50分别连有电源插头80。再参见图3,图3示出了应用本技术对氧气呼吸气囊8及呼吸软管9进行吹扫风干时的工作状态。应用本技术可同时吹扫风干两套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图3中的箭头方向,为热风流走向,示意出了热风由热风筒到热风过滤筒再到氧气呼吸气囊及一根呼吸软管,由氧气呼吸气囊的第二接口进入到软管风干筒,再由另一根呼吸软管排出,热风同时可经第三接口排出,进而实现对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所述氧气呼吸气囊具有与囊内腔相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1、2、3)和排水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具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上装有第一热风筒(20)、第一热风过滤筒(30)和第一软管风干筒(40);所述第一热风过滤筒(30)具有第一热风入口(31)、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一软管接口(32)及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一接口(1)连接的第一气囊接口(33),第一热风过滤筒(30)以其第一热风入口(31)与所述第一热风筒(20)的热风出口相连,第一热风过滤筒(30)内靠近第一热风入口(31)处装有过滤网(34);所述第一软管风干筒(40)具有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二接口(2)连接的第二气囊接口(41)和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二软管接口(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所述氧气呼吸气囊具有与囊内腔相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1、2、3)和排水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氧气呼吸气囊及呼吸软管的风干装置具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上装有第一热风筒(20)、第一热风过滤筒(30)和第一软管风干筒(40);所述第一热风过滤筒(30)具有第一热风入口(31)、可与所述呼吸软管连接的第一软管接口(32)及可与所述氧气呼吸气囊第一接口(1)连接的第一气囊接口(33),第一热风过滤筒(30)以其第一热风入口(31)与所述第一热风筒(20)的热风出口相连,第一热风过滤筒(30)内靠近第一热风入口(31)处装有过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辉刘巍路鹏刘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