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86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椎间融合器本体包括:上层、聚氨酯缓冲层、中心层、下层、定位柱和限位槽,所述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与中心层复合连接,其中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且上层和下层与中心层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定位柱贯穿聚氨酯缓冲层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植骨孔,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具有安装稳定,下沉、移位情况发生几率较小的优点。

A kind of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颈肩痛及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椎体间进行椎体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方法之一。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各种各样的椎间融合器相继开发出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理想的椎间融合器要求能纠正脊柱畸形,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保持椎间隙的稳定,最重要的是促进骨融合。目前的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其弹性缓冲效果不佳,影响植入位置的脊椎关节活动的灵活性,椎间融合器内部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造成下沉、移位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椎间融合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得安装稳定,下沉、移位情况发生几率较小的带有缓冲功能的椎间融合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植骨孔、连接机构,椎间融合器本体包括:上层、聚氨酯缓冲层、中心层、下层、定位柱和限位槽,所述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与中心层复合连接,其中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且上层和下层与中心层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定位柱贯穿聚氨酯缓冲层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侧面。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钛合金侧板和凹槽,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内中心层的侧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和融合器枪的锁紧装置连接的钛合金侧板。优选的,所述上层和下层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多个齿牙,多个齿牙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上层和下层的外表面从后向前平滑倾斜向内设置。优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一侧开口与椎间融合器本体前端面的边线重合。优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显影丝孔,两个显影丝孔分别位于椎间融合器本体相对的两个边角处。优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后端面设有生理弧度。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通过聚氨酯缓冲层使得本装置具有弹性缓冲的功能,保证脊椎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同时有效的降低融合器内部应力集中,进而造成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且通过限位槽对上层和下层的自由度进行限位,使得本装置的弹性缓冲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椎间融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椎间融合器本体;11、上层;12、齿牙;13、聚氨酯缓冲层;14、中心层;15、下层;16、定位柱;17、限位槽;2、定位槽;3、生理弧度;4、植骨孔;5、显影丝孔;6、连接机构;61、钛合金侧板;6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椎间融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植骨孔4和连接机构6,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4;所述连接机构6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侧面。需要说明:植骨孔4用于移植自体骨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从而有利于相邻两节脊椎的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椎间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层11、聚氨酯缓冲层13、中心层14、下层15、定位柱16和限位槽17,所述中心层1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11和下层15,上层11和下层15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13与中心层14复合连接,其中中心层14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16,且上层11和下层15与中心层14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定位柱16贯穿聚氨酯缓冲层13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17内。需要说明:上层11、下层15和中心层14均采用PEEK材质;且聚氨酯缓冲层13在受到外力时,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聚氨酯缓冲层13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聚氨酯缓冲层13使得本装置具有弹性缓冲的功能,保证脊椎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同时有效的降低融合器内部应力集中,进而造成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且通过限位槽17对上层11和下层15的自由度进行限位,使得本装置的弹性缓冲更加平稳。参考图3所示,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钛合金侧板61和凹槽62,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内中心层14的侧面开设有凹槽62,凹槽62内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和融合器枪的锁紧装置连接的钛合金侧板61。需要说明:连接机构6中的钛合金侧板61用于和融合器枪中的锁紧装置连接,从而方便整个装置的植入,同时钛合金侧板61使得本装置在敲击植入时,不会造成碎屑、磨损(现有的椎间融合器表面一般的涂有钛涂层材料),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参考图2所示,所述上层11和下层15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多个齿牙12,多个齿牙12均匀分布。需要说明:齿牙12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安装更加稳定,减小椎间融合器本体1出现脱落和移位的几率。参考图2所示,所述上层11和下层15的外表面从后向前平滑倾斜向内设置。需要说明:保证椎间融合器本体1具有一定的矢状位前凸角,使得椎间融合器本体1更加贴合人体的脊椎。参考图1所示,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2,定位槽2的一侧开口与椎间融合器本体1前端面的边线重合。需要说明:通过定位槽2有利于对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定位,有利于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植入。参考图1所示,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显影丝孔5,两个显影丝孔5分别位于椎间融合器本体1相对的两个边角处。需要说明:显影丝孔5用于连接显影丝,从而方便对在透视(X光)下显像,从而准确判断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植入位置。参考图1所示,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后端面设有生理弧度3,且椎间融合器本体1边角处平滑设置。需要说明:保证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圆润,从而减小椎间融合器本体1对植入位置周边组织与神经的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层(11)、聚氨酯缓冲层(13)、中心层(14)、下层(15)、定位柱(16)和限位槽(17),所述中心层(1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11)和下层(15),所述上层(11)和下层(15)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13)与中心层(14)复合连接,其中,所述中心层(14)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16),且所述上层(11)和下层(15)与中心层(14)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定位柱(16)贯穿聚氨酯缓冲层(13)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17)内;植骨孔(4),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4);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层(11)、聚氨酯缓冲层(13)、中心层(14)、下层(15)、定位柱(16)和限位槽(17),所述中心层(1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11)和下层(15),所述上层(11)和下层(15)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13)与中心层(14)复合连接,其中,所述中心层(14)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16),且所述上层(11)和下层(15)与中心层(14)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定位柱(16)贯穿聚氨酯缓冲层(13)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17)内;植骨孔(4),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4);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钛合金侧板(61)和凹槽(62),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鸿俊广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