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284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所述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包括圆柱筒体、盖板、万向缓冲机构、密封机构、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所述圆柱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所述盖板通过外螺纹管与圆柱筒体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万向缓冲机构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在圆柱筒体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棒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一端与球形头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棒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开设的圆形通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具有加压应力具有良好抗震性以及消除了盖板与圆柱筒体产生内应力过大的的优点。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Posterior Sp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荷导致的损伤,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保持脊柱的整体性,在脊柱内部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受到破坏。在脊柱邻近节段发生病变后,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刚性融合手术,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选择性的植骨融合为一体,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的内固定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内固定技术通常应用脊柱复位装置进行治疗,脊柱复位装置主要包括复位本体和与其适配的椎弓根钉。现有技术中,用于人体脊柱创伤辅助治疗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器虽然非常普遍而且具有较大的疗效,但是在生理力学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其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不是很大,加压应力抗震性不好,同时容易因为外螺纹管的摆动以及振动造成盖板与圆柱筒体产生内应力过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应力具有良好抗震性以及消除了盖板与圆柱筒体产生内应力过大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包括: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所述圆柱筒体顶部设有圆形开口,且圆柱筒体靠近圆形开口处的内侧壁设有一段内螺纹段;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所述盖板通过外螺纹管与圆柱筒体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螺纹连接;万向缓冲机构,所述万向缓冲机构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万向缓冲机构包括硅胶活塞、半球形腔和球形头,所述硅胶活塞设置在圆柱筒体内并与圆柱筒体内的中空腔滑动接触,且硅胶活塞开设有半球形腔,所述半球形腔内安装有滚动接触的球形头;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在圆柱筒体内部;第一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的底部;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一端与球形头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棒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开设的圆形通腔。优选的,所述万向缓冲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硅胶活塞的底部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与圆柱筒体的内底壁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橡胶圈和锥形橡胶垫,所述橡胶圈固定嵌合在圆柱筒体内并靠近圆柱筒体顶部开设的圆形开口处,且橡胶圈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锥形橡胶垫,所述橡胶圈与锥形橡胶垫的圆心处均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棒直径相匹配的圆形通孔。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管的底部开设有与锥形橡胶垫相互匹配的倒角槽。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棒通过持棒钳塑形成弧度为3°的弧形棒。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棒与圆柱筒体同轴心。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棒远离圆柱筒体的一端与圆柱筒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分别通过U型万向延长钉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从而实现了人体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而在固定第二连接棒前拉伸第二连接棒到合适长度,由于第二连接棒通过球形头嵌合在硅胶活塞开设的半球形腔内,在第二连接棒在摆动和移动的作用下,可以实现适当调节角度以及长度,提高了对不同身材的人体脊柱进行固定;由于硅胶活塞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在摆动第二连接棒时实现硅胶活塞的形变,因此起到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保护了腰椎椎间关节前凸弯曲,配合弹簧增加了第二连接棒加压应力的抗震性,而因为锥形橡胶垫是弹性锥形密封,结构形式上消除了因外螺纹管的摆动以及振动造成的盖板与圆柱筒体产生内应力过大的隐患,也保证了外螺纹管与圆柱筒体和螺纹旋合的长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盖板与外螺纹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圆柱筒体,2、内螺纹段,3、第一连接棒,4、第二连接棒,5、万向缓冲机构,51、硅胶活塞,52、半球形腔,53、球形头,54、弹簧,6、盖板,7、外螺纹管,8、密封机构,81、橡胶圈,82、锥形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盖板与外螺纹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包括:圆柱筒体1、盖板6、万向缓冲机构5、密封机构8、第一连接棒3和第二连接棒4,所述圆柱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3,所述圆柱筒体1顶部设有圆形开口,且圆柱筒体1靠近圆形开口处的内侧壁设有一段内螺纹段2,所述盖板6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盖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7,所述盖板6通过外螺纹管7与圆柱筒体1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2螺纹连接,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所述密封机构8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棒3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一端与球形头53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棒4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6开设的圆形通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包括硅胶活塞51、半球形腔52和球形头53,所述硅胶活塞51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并与圆柱筒体1内的中空腔滑动接触,且硅胶活塞51开设有半球形腔52,所述半球形腔52内安装有滚动接触的球形头53。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连接棒3和第二连接棒4分别通过U型万向延长钉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从而实现了人体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而在固定第二连接棒4前拉伸第二连接棒4到合适长度,由于第二连接棒4通过球形头53嵌合在硅胶活塞51开设的半球形腔52内,因此摆动第二连接棒4端部,从而在第二连接棒4在摆动和移动的作用下,可以实现适当调节角度以及长度,提高了对不同身材的人体脊柱进行固定;由于硅胶活塞51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在摆动第二连接棒4时实现硅胶活塞51的形变,因此起到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保护了腰椎椎间关节前凸弯曲,配合弹簧54增加了第二连接棒4加压应力的抗震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还包括弹簧54,所述硅胶活塞51的底部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54与圆柱筒体1的内底壁连接,使得硅胶活塞51在沿着圆柱筒体1内的中空腔滑动,弹簧54处于压缩或伸长状态时,增加了第二连接棒4的牵引力和加压应力的抗震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密封机构8包括橡胶圈81和锥形橡胶垫82,所述橡胶圈81固定嵌合在圆柱筒体1内并靠近圆柱筒体1顶部开设的圆形开口处,且橡胶圈8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锥形橡胶垫82,所述橡胶圈81与锥形橡胶垫82的圆心处均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棒4直径相匹配的圆形通孔。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锥形橡胶垫82是弹性锥形密封,结构形式上消除了因外螺纹管7的摆动以及振动造成的盖板6与圆柱筒体1产生内应力过大的隐患,也保证了外螺纹管7与圆柱筒体1和螺纹旋合的长效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外螺纹管7的底部开设有与锥形橡胶垫82相互匹配的倒角槽,提高了外螺纹管7与锥形橡胶垫82嵌合度。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棒3通过持棒钳塑形成弧度为3°的弧形棒,提高了第一连接棒3与人体脊柱的安装时的方便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棒4与圆柱筒体1同轴心,所述第一连接棒3远离圆柱筒体1的一端与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筒体(1),所述圆柱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3),所述圆柱筒体(1)顶部设有圆形开口,且所述圆柱筒体(1)靠近圆形开口处的内侧壁设有一段内螺纹段(2);盖板(6),所述盖板(6)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所述盖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7),所述盖板(6)通过外螺纹管(7)与圆柱筒体(1)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2)螺纹连接;万向缓冲机构(5),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包括硅胶活塞(51)、半球形腔(52)和球形头(53),所述硅胶活塞(51)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并与所述圆柱筒体(1)内的中空腔滑动接触,且所述硅胶活塞(51)开设有半球形腔(52),所述半球形腔(52)内安装有滚动接触的球形头(53);密封机构(8),所述密封机构(8)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部;第一连接棒(3),所述第一连接棒(3)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1)的底部;第二连接棒(4),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一端与球形头(5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6)开设的圆形通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筒体(1),所述圆柱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3),所述圆柱筒体(1)顶部设有圆形开口,且所述圆柱筒体(1)靠近圆形开口处的内侧壁设有一段内螺纹段(2);盖板(6),所述盖板(6)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所述盖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7),所述盖板(6)通过外螺纹管(7)与圆柱筒体(1)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2)螺纹连接;万向缓冲机构(5),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包括硅胶活塞(51)、半球形腔(52)和球形头(53),所述硅胶活塞(51)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并与所述圆柱筒体(1)内的中空腔滑动接触,且所述硅胶活塞(51)开设有半球形腔(52),所述半球形腔(52)内安装有滚动接触的球形头(53);密封机构(8),所述密封机构(8)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部;第一连接棒(3),所述第一连接棒(3)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1)的底部;第二连接棒(4),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一端与球形头(5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6)开设的圆形通腔。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承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鸿俊广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