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72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睡袋,包括具有肩部及领口的睡袋主体和连接于肩部两侧的衣袖,所述睡袋主体包括前幅和后幅,所述睡袋主体的下部设有脚口,所述脚口设于所述前幅和所述后幅的下部连接处,所述脚口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脚口拉合或解开的闭合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脚口从前幅和后幅的下部连接处一直延伸至睡袋主体的底部,当需要更换尿布时只需翻开前幅下部或后幅下部即可快速完成,减少更换过程中触碰到婴幼儿的几率,更方便为睡着后的婴幼儿更换尿布。

A sleeping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袋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睡袋。
技术介绍
婴幼儿在睡觉时时常会踢被子,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现在很多家庭都改用睡袋作为婴幼儿的睡眠床具。现有婴幼儿睡袋为了方便给婴幼儿更换尿布,一般是在裆部设置开口,这种设计方式在更换尿布的过程中经常会翻动或触碰到婴幼儿肌肤,若是在婴幼儿睡着后为其更换尿布则非常容易吵醒婴幼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睡袋,方便为睡着后的婴幼儿更换尿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睡袋,包括具有肩部及领口的睡袋主体和连接于肩部两侧的衣袖,所述睡袋主体包括前幅和后幅,所述睡袋主体的下部设有脚口,所述脚口设于所述前幅和所述后幅的下部连接处,所述脚口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脚口拉合或解开的闭合件。可选的,所述闭合件为双头拉链。可选的,所述脚口的高度为所述睡袋主体高度的1/5~1/3。可选的,所述脚口从睡袋主体的左侧向睡袋主体的右侧圆弧过渡。可选的,所述睡袋主体上设有用于打开所述睡袋主体的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前幅和所述后幅的单侧连接处一直延伸至与所述领口的一侧;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设有若干用于扣合所述开口的第一按扣。可选的,所述衣袖包括与肩部连接固定部分和设于所述固定部分末端的可拆卸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可拆卸部分通过第二按扣可拆卸式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按扣为树脂四合扣,所述树脂四合扣的直径为0.5~0.7mm。可选的,所述第二按扣包括可相互配合的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通过第一纱布层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所述母扣通过第二纱布层固定在所述可拆卸部分的末端。可选的,制成所述睡袋主体的布料包括表层、里层和设于表层与里层之间的棉层,所述睡袋主体的内侧设有多层用于防止所述棉层断裂的缝合线。可选的,两相邻缝合线之间的间距为9~1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脚口从前幅和后幅的下部连接处一直延伸至睡袋主体的底部,当需要更换尿布时只需翻开前幅下部或后幅下部即可快速完成,减少更换过程中触碰到婴幼儿的几率,更方便为睡着后的婴幼儿更换尿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睡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睡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制成睡袋主体的布料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里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可拆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睡袋主体;11前幅;12后幅;13领口;14肩部;15脚口;16开口;2衣袖;21可拆卸部分;22固定部分;3第一按扣;4第二按扣;41公扣;42母扣;5闭合件;61里层;62棉层;63表层;7缝合线;81第一纱布层;82第二纱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图2,本技术公开的睡袋,包括具有肩部14及领口13的睡袋主体1和连接于肩部14两侧的衣袖2,所述睡袋主体1包括前幅11和后幅12,睡袋主体1的下部设有脚口15,所述脚口15设于前幅11和后幅12的下部连接处,脚口15上设有用于将脚口15拉合或解开的闭合件5。其中,闭合件5可为按扣或者拉链。本技术的脚口15设置于前幅11和后幅12的下部连接处,增大了脚口15的打开程度,便于为婴幼儿更换尿布。当需要为婴幼儿更换尿布时,翻开前幅11下部或后幅12下部即可快速完成,减少了触碰到婴幼儿肌肤的机会,方便为睡着后的婴幼儿更换尿布,进一步的,闭合件5为双头拉链。双头拉链,即在拉链上设置两个拉链头,两拉链头均可拉合或解开脚口15,双头拉链的设置便于快速打开脚口15,防止解开或拉合脚口15时噪音或动作持续时间过长吵醒婴幼儿。进一步的,脚口15的高度为睡袋主体1高度的1/5~1/3。当脚口15的高度低于1/5时,脚口15的开口过小,不便于为婴幼儿更换尿布;而当脚口15的高度高于1/3时,超过了婴幼儿的裆部,更换尿布的过程中,风容易进入睡袋主体1内部,造成婴幼儿着凉。进一步的,脚口15从睡袋主体1的左侧向睡袋主体1的右侧圆弧过渡,便于快速拉合或解开拉链,减少作用在睡袋主体1上的时间。进一步的,睡袋主体1上设有用于打开睡袋主体1的开口16,开口16从前幅11和后幅12的单侧连接处一直延伸至与领口13的一侧;开口16的两侧边缘设有若干用于扣合开口16的第一按扣3。婴幼儿多动,若将开口16设于睡袋主体1的中间,不易为婴幼儿封闭开口16;本实施例中将开口16设于睡袋主体1的单侧,可快速为婴幼儿扣合开口16,而且也避免了第一按扣3形成的骨痕压到婴幼儿的肌肤。另外,开口16设于前幅11中下部和后幅12中下部的单侧连接处往上延伸至领口13,使睡袋主体1只能局部打开,便于快速固定婴幼儿以便完成快速扣合开口16的目的。进一步的,衣袖2包括与肩部14连接固定部分22和设于固定部分22末端的可拆卸部分21,固定部分22与可拆卸部分21通过第二按扣4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将衣袖2设置成固定部分22和可拆卸部分21,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例如,当在夏天气温较高使用时,可将可拆卸部分21拆下;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又可将可拆卸部分21装上,实用性强。为了给婴幼儿更好的保暖,衣袖2的袖口可为罗纹束口袖口,贴合婴幼儿手腕,防止风从手腕处进入到睡袋内部。进一步的,第二按扣4为树脂四合扣,其直径为0.5~0.7mm,采用直径较小的树脂四合扣,容易扣合,且降低第二按扣4对婴幼儿造成的压迫感,安全系数更高。参阅图2及图5,第二按扣4包括可相互配合的公扣41和母扣42,公扣41通过第一纱布层81固定在固定部分22的前端,母扣42通过第二纱布层82固定在可拆卸部分21的末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分别将公扣41和母扣42分别扣入相应纱布层后,再将纱布层分别缝入固定部分22和可拆卸部分21,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公扣41和母扣42均匀设于纱布层上,便于快速扣合固定部分22和可拆卸部分21,即使公扣41和公扣42产生错位,也不需要重新拆下扣合。如图3及图4所示,制成睡袋主体1的布料包括表层63、里层61和设于表层与里层61之间的棉层62,睡袋主体1的内侧设有多层用于防止棉层62断裂的缝合线7,其中每两相邻缝合线7之间的间距为9~11cm(优选为10cm),可有效防止睡袋在洗涤过程中棉层容易断裂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肩部及领口的睡袋主体和连接于肩部两侧的衣袖,所述睡袋主体包括前幅和后幅,所述睡袋主体的下部设有脚口,所述脚口设于所述前幅和所述后幅的下部连接处,所述脚口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脚口拉合或解开的闭合件;制成所述睡袋主体的布料包括表层、里层和设于表层与里层之间的棉层,所述睡袋主体的内侧设有多层用于防止所述棉层断裂的缝合线,其中两相邻缝合线之间的间距为9~11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肩部及领口的睡袋主体和连接于肩部两侧的衣袖,所述睡袋主体包括前幅和后幅,所述睡袋主体的下部设有脚口,所述脚口设于所述前幅和所述后幅的下部连接处,所述脚口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脚口拉合或解开的闭合件;制成所述睡袋主体的布料包括表层、里层和设于表层与里层之间的棉层,所述睡袋主体的内侧设有多层用于防止所述棉层断裂的缝合线,其中两相邻缝合线之间的间距为9~11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件为双头拉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口的高度为所述睡袋主体高度的1/5~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口从睡袋主体的左侧向睡袋主体的右侧圆弧过渡。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珠丽栾熙忠張恩瑜
申请(专利权)人:英氏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