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22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支脚(3)的紧固件,其支脚用于插入位于板上具有一定周边形状的孔内,并固定在该板上,支脚的杆体(9)上有一些柔性抗拉片(13A,13B,13C)和至少三条纵向筋条(10B,10C),筋条分别位于相交于杆体纵向中轴的平面上,当杆体和孔对正后,每个筋条的自由端面与孔的周边相邻。(*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支脚的紧固件,其支脚用于插入位于板上具有一定周边形状的孔中,并固定在该板上。已知的一些这样的紧固件被称为船锚或圣诞树,其支脚具有一个杆体,上面有柔性抗拉片,每个抗拉片沿与杆体纵向轴线倾斜的平面延伸,杆体与弹性抗拉片的连接横向于抗拉片的倾斜方向,在不工作的位置,当杆体与孔对正时,每个抗拉片的端部伸出孔的确定周边之外,在插入孔的过程中,抗拉片与孔边接触,并弯曲进入孔的周边内,以便进入孔中,当紧固件插入孔之后,如果紧固件被向外拉,柔性抗拉片将向打开的方向变形,使得紧固件可以抵抗拉力。一般地说,本专利技术是要改善这种紧固件的性能,即紧固件插入孔的性能,和紧固件一旦插入孔中后固定在孔中的能力。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支脚的紧固件,其支脚用于插入位于板上具有一定周边形状的孔中,并固定在该板上,支脚的杆体上有一些柔性抗拉片,抗拉片沿相对于杆体的中轴线倾斜的平面延伸,当孔和杆体对正,每个抗拉片处于正常位置时,其端部的一部分超出孔的周边;其特征为杆体上至少有三条纵向筋条,它们分别位于对应的平面上,这些平面在纵向中心轴线处相交,当杆体和孔对正之后,每个筋条的自由端面与形状确定的孔的周边相邻。纵向筋条是刚性的,相互之间以相等的平面角度分布,它们的端部构成杆体与孔之间的导向,以便在支脚插入过程中使支脚与孔之间保持同心。这使得紧固件的插入比现有的紧固件更容易、更方便。另外,在使用时,各个筋条的端面与孔边的合作将使支脚和孔之间的径向间隙得到限制,这将改善防止拉出的能力,这是由于支脚和孔的保持同心将使抗拉片保持在最好的工作条件。另外,在诸如汽车这样的结构中,当壁受到机械激振的情况下,限制该间隙将减少紧固件产生振动、发出噪声的危险。根据一个有利的特征,纵向筋条中的至少一条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有一列柔性抗拉片,它们相互平行地阶梯状排列。这种将一列或数列柔性抗拉片连接在杆体上的方式很容易实施,特别是当紧固件用塑料注塑成型时更是如此。抗拉片列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壁厚。根据该实例的其它特征,支脚上至少有两列柔性抗拉片,每列抗拉片沿纵向中心轴与另外的抗拉片列错开。由于相互错开,在插入过程中可以防止不同列的抗拉片在同一时刻处于同样的弯曲状态,以避免在支脚插入孔的过程中,作用力时大(每个抗拉片列的抗拉片均处于最大弯曲状态)时小(每个抗拉片列的抗拉片均处于开始弯曲状态),使得作用力相对更规律,且作用力的最大值较小。另外,在支脚穿过壁板的情况下,抗拉性能是由靠在壁板表面的柔性抗拉片的弯曲产生的,弯曲的方向与支脚穿过孔时相反,各列抗拉片之间的错开使得支脚的第一片抗拉片接触壁板之前,支脚的轴向移动距离减少。支脚在遇到第一个阻止其轴向移动的抵抗之前只能移动较小的距离(在移动更多的距离,使不同抗拉片列中的多个抗拉片顶上壁板之后将获得最大的抗力)的优点在于防止上述的危险,紧固件将不会振动,不会产生噪声。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各列抗拉片之间的错开,要获得相同的结果,必须使同一列的两个相邻抗拉片之间的距离达到各列抗拉片相互错开的量值,这将使抗拉片的数量成倍增加,使得原材料消耗增大;当紧固件用热塑性材料制造时,将使模子的制造非常困难,这是因为为获得一列相继的抗拉片,模子的两个槽之间的壁将非常薄。为了制造方便和比较规则,一列抗拉片与其它列抗拉片沿纵向轴线错开的距离最好为xp/n,这里,p为同一列抗拉片中的相邻两片之间的距离,n为抗拉片的列数,x是一个1到n-1之间的整数,分别对应于其它列抗拉片中的一列。这样,如果有四列柔性抗拉片,每列抗拉片之间的距离为2.4毫米,第一列抗拉片和第二列抗拉片之间错开的距离应为0.6毫米,第一列抗拉片和第三列抗拉片之间错开的距离应为1.2毫米,第一列抗拉片和第四列抗拉片之间错开的距离应为1.8毫米。根据另一个特征,紧固件有正好四条纵向筋条。这样,杆体的横截面为十字交叉形,该形状使得原材料使用量和支脚与孔之间的导向性能的比值非常好。根据另一个特征,紧固件有正好四条纵向筋条,其中两条筋条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各有一列柔性抗拉片,另外两条筋条上没有任何柔性抗拉片。杆体的这种结构和抗拉片的设置以极为简单、方便和经济的方式获得极好的效果。根据另一个特征,每片柔性抗拉片与纵向筋条的连接方向沿着抗拉片的倾斜方向。这样,与现有的紧固件相反,在支脚插入时,每个柔性抗拉片相继与孔边接触,这样,将支脚插入孔中而作用在紧固件上的力将比较小。根据另一个特征,每片柔性抗拉片是倾斜的,在紧固件插入孔的过程中,抗拉片与孔边接触的区域将逐渐接近连接着抗拉片的筋条。这样,柔性抗拉片首先产生支脚抽出抗力的区域位于与抗拉片连接的筋条附近,该区域具有较小的柔性,使得固定的质量较高。根据其它的特征,为了使得将支脚插入孔中的作用力比较小并更平滑,抗拉片在静止位置伸出孔的确定周边的部分的形状是月牙形。根据另外的特征,为了使用方便,支脚的一端与头部连接,另一端有一个锥形的尖端,尖端与纵向中心轴线对正。下面将结合一个示意和非限制性的实例介绍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紧固件的立体图和正视图3为沿图2中III-III平面的剖视图;图4为局部剖开的正视图,示出紧固件置于一个物体和支承件的孔内,将两者固定,物体和支承件以剖面图示出;图5与图4类似,显示当物体和支承件要相互分离时,紧固件如何抵抗拉力。图中的紧固件1是用热塑性材料注塑成型的。它有一个头部2和一个支脚3,支脚3的一端连接在头部2上,另一端有一个圆锥形的尖端,杆体3和头部2具有共同的纵向轴线5。头部2的形状如大家知道的一样,它有一个凹的底面6,底面相对于支脚3径向向外伸出。尖端4的端部7是圆的,尖端4使得支脚3可以方便地以已知的方式与将要插入的孔对正,尖端4的根部8与孔的形状相同,支脚3将插入该孔中。在尖端4根部8和头部2之间是支脚3的杆体9,它上面有四条纵向的筋条10A至10D,筋条10A和10C沿平面11A延伸,而筋条10B和10D沿平面11B延伸,平面11A和平面11B相互垂直,并在轴5处相交。限定筋条的自由端的表面12A至12D突出根部8的轮廓,这在图3中可以看到。即当杆体9和紧固件要插入的孔对正时,表面12A至12D首先与孔的周边相接。这里,孔为圆形。筋条10B和10D的两侧面上各有两列柔性抗拉片,它们的标号为13A至13D。现在,具体描述柔性抗拉片列13B,而柔性抗拉片列13A,13C,13D是相同的。这里共有六片抗拉片13B,它们相互平行地以阶梯状排列,其沿轴5方向的间距相等,为P(图2),它可以是2.4毫米。每个抗拉片13B基本上是平的,位于与轴线5成斜角的平面上,该平面的倾斜方向是同时向尖端4和轴线5接近。如图3所示,在未使用状态,即图1和图3所示的状态,抗拉片13B的端部部分14,这里是月牙形状,超出了根部8的轮廓,也就是说,超出了紧固件要插入的孔的周边,插入时支脚与孔对正。可以看到,每个抗拉片13B均与筋条10B连接,由于抗拉片是斜着与筋条连接,则抗拉片只能逐渐与支脚3要插入的孔的周边接触。考虑到抗拉片的斜度,与孔边的接触区将从靠近筋条13C的一端开始,然后逐渐靠近与抗拉片13B连接的筋条10B。如从图1和图2中所见,每一列沿轴线5排列的柔性抗拉片均与其它列的柔性抗拉片错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固件,它具有支脚,支脚用于插入一个位于板(16)上具有一定周边形状的孔中,并固定在该板上,支脚的杆体上有一些柔性抗拉片,抗拉片沿相对于杆体中轴线倾斜的平面延伸,当孔和杆体对正,每个抗拉片处于正常位置时,抗拉片端部的一部分超出孔的周边;其特征为:杆体(9)上至少有三条纵向筋条(10A-10D),它们分别位于对应的平面(11A,11B)上,这些平面在纵向轴线(5)处相交,当杆体和孔对正之后,每个筋条(10A-10D)的自由端面(12A-12D)与形状确定的孔的周边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蒂安库尔坦
申请(专利权)人:伊利诺斯工具公司法国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