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8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变形缝基层上的基层连接部和安装在变形缝面层上的面层连接部,所述基层连接部位于面层连接部的下方;所述面层连接部包括左支撑块和右支撑块,在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安装有热镀锌钢板,热镀锌钢板上设置有泥砂浆层;泥砂浆层上设置有U型盖板;基层连接部包括发泡聚苯乙烯板和聚氨酯改性油膏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能够适应变形缝热缩冷胀所造成变形缝大小变化,确保变形缝中不会出现空隙;隔绝变形缝内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和水汽进入缝内,维持缝内的环境温湿度平衡,减少封内变形;提高变形缝的承重能力和密封程度;整体美观、安装简单、防水保温。

A Joint Structure of Deformed Joints for Waterproof and Thermal Ins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连接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修建建筑物时,由于在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某些建筑物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变形缝,建筑物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在接缝处容易出现不同步变形,这就需要变形缝能够抵消不同步变形并完成防水、保温的作用,维持接缝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现有变形缝构造过于依赖金属材质和沥青材料,施工复杂,保温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变形缝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变形缝基层上的基层连接部和安装在变形缝面层上的面层连接部,所述基层连接部位于面层连接部的下方;所述面层连接部包括左支撑块和右支撑块,所述左支撑块固定在左侧的面层连接部下部,所述右支撑块固定在右侧的面层连接部下部;左支撑块和右支撑块均为L形,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左支撑块第一臂的下表面与左侧的基层连接部上表面连接,右支撑块第一臂的下表面与右侧的基层连接部上表面连接;左支撑块第二臂的左侧面与左侧的变形缝面层连接,右支撑块第二臂的右侧面与右侧的变形缝面层连接;左支撑块第一臂的最右端,与左侧变形缝基层和基层连接部的交界处对齐;右支撑块第一臂最左端,与右侧变形缝基层和基层连接部交界处对齐;在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安装有热镀锌钢板,所述热镀锌钢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左支撑块和右支撑块的第一臂上;热镀锌钢板上设置有泥砂浆层;泥砂浆层上设置有U型盖板,U型盖板开口向下,U型盖板包括两个侧臂和顶盖,所述U型盖板的左侧臂的左侧面与左支撑块第二臂的右侧面连接,所述U型盖板的右侧臂的右侧面与右支撑块第二臂的左侧面连接,所述U型盖板顶盖与变形缝面层对齐;基层连接部包括在所述变形缝的底部设置的发泡聚苯乙烯板,以及在发泡聚苯乙烯板上方设置的聚氨酯改性油膏层;聚氨酯改性油膏层的上端面与所述热镀锌钢板下表面平齐。优选地,聚氨酯改性油膏层的厚度为35~45mm。更优选地,聚氨酯改性油膏层的厚度为40mm。优选地,热镀锌钢板的厚度为4~6mm。更优选地,热镀锌钢板的厚度为5mm。优选地,泥砂浆层的厚度为12~18mm。更优选地,泥砂浆层的厚度为15mm。更优选地,泥砂浆层为比例为1:(1.8~2.2)的水泥和沙混合而成。更优选地,泥砂浆层为比例为1:2的水泥和沙混合而成。优选地,U型盖板的厚度为2.5~3.5mm。更优选地,U型盖板的厚度为3mm。优选地,U型盖板为304不锈钢制成。优选地,左支撑块和右支撑块均为角钢组成。优选地,角钢尺寸为40×3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变形缝基层连接部中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板填充,利用材料可弹性变形的特性抵消了变形缝热缩冷胀所造成变形缝大小变化,确保变形缝中不会出现空隙;第二、使用聚氨酯改性油膏填充变形缝,利用油膏的憎水性和保温特性进一步隔绝变形缝内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和水汽进入缝内,维持缝内的环境温湿度平衡,减少封内变形,另一方面使用油膏进一步抵消缝内的变形;第三、使用热镀锌钢板和防水砂浆找平提高变形缝的承重能力和密封程度;第四、使用U型盖板,使得顶端和地面齐平,提高整体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地面变形缝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变形缝基层1上的基层连接部3和安装在变形缝面层2上的面层连接部4,基层连接部3位于面层连接部4的下方;面层连接部4包括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所述左支撑块41固定在左侧的面层连接部4下部,所述右支撑块42固定在右侧的面层连接部4下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均为L形,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左支撑块第一臂411的下表面与左侧的基层连接部3上表面连接,右支撑块第一臂421的下表面与右侧的基层连接部3上表面连接;左支撑块第二臂412的左侧面与左侧的变形缝面层2连接,右支撑块第二臂422的右侧面与右侧的变形缝面层2连接;左支撑块第一臂411的最右端,与左侧变形缝基层1和基层连接部3的交界处对齐;右支撑块第一臂421最左端,与右侧变形缝基层1和基层连接部3交界处对齐;在左定位块31和右定位块32之间安装有热镀锌钢板43,所述热镀锌钢板43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左支撑块31和右支撑块32的第一臂上;热镀锌钢板43上设置有泥砂浆层44;泥砂浆层44上设置有U型盖板45,U型盖板45开口向下,U型盖板包括两个侧臂和顶盖,所述U型盖板45的左侧臂的左侧面与左支撑块第二臂412的右侧面连接,所述U型盖板45的右侧臂的右侧面与右支撑块第二臂422的左侧面连接,所述U型盖板顶盖与变形缝面层2对齐;基层连接部3包括在所述变形缝的底部设置的发泡聚苯乙烯板31,以及在发泡聚苯乙烯板31上方设置的聚氨酯改性油膏层32;聚氨酯改性油膏层32的上端面与所述热镀锌钢板43下表面平齐。聚氨酯改性油膏层32的厚度为40mm;热镀锌钢板43的厚度为5mm;泥砂浆层44的厚度为15mm,泥砂浆层为比例为1:2的水泥和沙混合而成;U型盖板45的厚度为3mm的304不锈钢制成;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均为角钢组成,角钢尺寸为40×30mm。本实施例中,变形缝基层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板填充,利用材料可弹性变形的特性抵消了热缩冷胀所造成变形缝大小变化,确保变形缝中不会出现空隙;使用40mm厚聚氨酯改性油膏填充变形缝,利用油膏的憎水性和保温特性进一步隔绝变形缝内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和水汽进入缝内,维持缝内的环境温湿度平衡,减少封内变形,另一方面使用油膏进一步抵消缝内的变形;使用5mm厚热镀锌钢板和15mm厚1:2防水砂浆找平提高缝能的承重能力和缝内的密封程度;使用3mm厚304拉丝不锈钢U型盖板倒U型安装,使得顶端和地面齐平,提高整体美观;变形缝内发泡聚苯乙烯板只填充至距离楼板层顶部40mm的深度,为聚氨酯改性油膏提供放置凹槽;变形缝面层上边面放置两条40×30mm的角钢组成热镀锌钢槽,为热镀锌钢板、水泥砂浆和U型盖板提供安装凹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变形缝基层(1)上的基层连接部(3)和安装在变形缝面层(2)上的面层连接部(4),所述基层连接部(3)位于面层连接部(4)的下方;所述面层连接部(4)包括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所述左支撑块(41)固定在左侧的面层连接部(4)下部,所述右支撑块(42)固定在右侧的面层连接部(4)下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均为L形,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左支撑块第一臂(411)的下表面与左侧的基层连接部(3)上表面连接,右支撑块第一臂(421)的下表面与右侧的基层连接部(3)上表面连接;左支撑块第二臂(412)的左侧面与左侧的变形缝面层(2)连接,右支撑块第二臂(422)的右侧面与右侧的变形缝面层(2)连接;左支撑块第一臂(411)的最右端,与左侧变形缝基层(1)和基层连接部(3)的交界处对齐;右支撑块第一臂(421)最左端,与右侧变形缝基层(1)和基层连接部(3)交界处对齐;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之间安装有热镀锌钢板(43),所述热镀锌钢板(43)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的第一臂上;热镀锌钢板(43)上设置有泥砂浆层(44);泥砂浆层(44)上设置有U型盖板(45),U型盖板(45)开口向下,U型盖板(45)包括两个侧臂和顶盖,所述U型盖板(45)的左侧臂的左侧面与左支撑块第二臂(412)的右侧面连接,所述U型盖板(45)的右侧臂的右侧面与右支撑块第二臂(422)的左侧面连接,所述U型盖板顶盖与变形缝面层(2)对齐;基层连接部(3)包括在所述变形缝的底部设置的发泡聚苯乙烯板(31),以及在发泡聚苯乙烯板(31)上方设置的聚氨酯改性油膏层(32);聚氨酯改性油膏层(32)的上端面与所述热镀锌钢板(43)下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保温的变形缝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变形缝基层(1)上的基层连接部(3)和安装在变形缝面层(2)上的面层连接部(4),所述基层连接部(3)位于面层连接部(4)的下方;所述面层连接部(4)包括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所述左支撑块(41)固定在左侧的面层连接部(4)下部,所述右支撑块(42)固定在右侧的面层连接部(4)下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均为L形,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左支撑块第一臂(411)的下表面与左侧的基层连接部(3)上表面连接,右支撑块第一臂(421)的下表面与右侧的基层连接部(3)上表面连接;左支撑块第二臂(412)的左侧面与左侧的变形缝面层(2)连接,右支撑块第二臂(422)的右侧面与右侧的变形缝面层(2)连接;左支撑块第一臂(411)的最右端,与左侧变形缝基层(1)和基层连接部(3)的交界处对齐;右支撑块第一臂(421)最左端,与右侧变形缝基层(1)和基层连接部(3)交界处对齐;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之间安装有热镀锌钢板(43),所述热镀锌钢板(43)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左支撑块(41)和右支撑块(42)的第一臂上;热镀锌钢板(43)上设置有泥砂浆层(44);泥砂浆层(44)上设置有U型盖板(45),U型盖板(45)开口向下,U型盖板(45)包括两个侧臂和顶盖,所述U型盖板(45)的左侧臂的左侧面与左支撑块第二臂(412)的右侧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鹏邹彬敏梁凌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