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箱体,箱盖结构包括:主框架;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设置在主框架上,第一支撑梁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设置在主框架上,第二支撑梁沿主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支撑梁至少包括凸起部,凸起部从第二支撑梁中部向外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箱盖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盖结构容易出现下凹的问题。
Box cover structure and box body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箱体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箱体。
技术介绍
随着运输业也的不断进步,干散货箱作为大宗散粒货物运输的主要承运工具,箱顶结构在长期运用中,经常由于自身刚度不足,操作工况恶劣等因素,导致箱顶下凹变形,顶盖密封不严,导致货损等。此外,箱顶结构采用主横梁加辅助纵向梁结构,横梁为工艺预设挠度,该结构箱顶整体刚度不足,纵向约束不够,在集装箱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纵向保护不够,易产生装货口位置的整体下凹,容易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箱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箱盖结构容易出现下凹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箱盖结构,包括:主框架;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设置在主框架上,第一支撑梁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设置在主框架上,第二支撑梁沿主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支撑梁至少包括凸起部,凸起部从第二支撑梁中部向外凸出。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梁为弯折杆。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梁还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凸起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杆为两个,凸起部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其中,第一支撑杆与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凸起部为杆体,第一支撑杆与凸起部一体成型;或第一支撑杆与凸起部相拼接。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梁成对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梁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梁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一支撑梁沿主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凸起部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梁之间。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支撑梁之间具有装货口,门体用于遮挡在装货口上,箱盖结构还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设置在第一支撑梁远离装货口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梁为至少两对,第一支撑梁为至少两对,多对第二支撑梁与多对第一支撑梁一一相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箱盖结构还包括:箱顶板,箱顶板为多个,主框架与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箱顶板,主框架与第一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箱顶板;其中,第一支撑梁的至少部分位于箱顶板的上方,第二支撑梁的部分支撑段体位于箱顶板的上方,箱顶板与第二支撑梁相抵接。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切口部,切口部具有第一接触面和与第一接触面相交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主框架的顶部相接触,第二接触面与主框架的侧部相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箱体,包括箱盖结构,箱盖结构为上述的箱盖结构。本技术的箱盖结构通过将第二支撑梁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凸起结构,可以提高第二支撑梁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在设置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的门体的压设下,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向下凹陷。其中,第一支撑梁设置在主框架上,第一支撑梁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设置在主框架上,第二支撑梁沿主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凸起部从第二支撑梁中部向外凸出。本技术的箱盖结构通过将第二支撑梁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凸起结构,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强度,有效避免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出现下凹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盖结构容易出现下凹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体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盖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盖结构的第一止挡部与第一支撑梁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盖结构的第二止挡部与第二支撑梁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盖结构的第二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盖结构的第二支撑梁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主框架;20、第一支撑梁;30、第二支撑梁;31、凸起部;32、第一支撑杆;33、第一接触面;34、第二接触面;40、装货口;50、第一止挡部;51、第一止挡槽;60、门体;70、第二止挡部;71、第二止挡槽;80、箱顶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箱盖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6,包括:主框架10;第一支撑梁20,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主框架10上,第一支撑梁20沿主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30,第二支撑梁30设置在主框架10上,第二支撑梁30沿主框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支撑梁30至少包括凸起部31,凸起部31从第二支撑梁30中部向外凸出。本技术的箱盖结构通过将第二支撑梁30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凸起结构,可以提高第二支撑梁30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在设置在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上的门体的压设下,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向下凹陷。其中,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主框架10上,第一支撑梁20沿主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30设置在主框架10上,第二支撑梁30沿主框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凸起部31从第二支撑梁30中部向外凸出。本技术的箱盖结构通过将第二支撑梁30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凸起结构,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的强度,有效避免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出现下凹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盖结构容易出现下凹的问题。针对第二支撑梁30的具体结构,第二支撑梁30为弯折杆。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30为弯折杆,即弯折杆的中部为凸起部31。优选地,如图5所述,第二支撑梁30还包括:第一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相连接,第一支撑杆32为两个,凸起部31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32之间;其中,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30由第一支撑杆32和凸起部31组成,两个第一支撑杆32分别连接在凸起部31的两端,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且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从而在两个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之间形成了一个凸起结构。优选地,凸起部31为杆体,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一体成型;或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相拼接。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一体成型,即第二支撑梁30为一个整体成型的弯折杆。可选地,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相拼接,即第二支撑梁30由第一支撑杆32与凸起部31拼焊而成。针对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的具体设置方式,第二支撑梁30成对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梁30沿主框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0);第一支撑梁(20),所述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上,所述第一支撑梁(20)沿所述主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30),所述第二支撑梁(30)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上,所述第二支撑梁(30)沿所述主框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梁(30)至少包括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31)从所述第二支撑梁(30)中部向外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0);第一支撑梁(20),所述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上,所述第一支撑梁(20)沿所述主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梁(30),所述第二支撑梁(30)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上,所述第二支撑梁(30)沿所述主框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梁(30)至少包括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31)从所述第二支撑梁(30)中部向外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0)为弯折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0)还包括:第一支撑杆(32),所述第一支撑杆(32)与所述凸起部(31)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2)为两个,所述凸起部(3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32)与所述凸起部(3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1)为杆体,所述第一支撑杆(32)与所述凸起部(31)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支撑杆(32)与所述凸起部(31)相拼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0)成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30)沿所述主框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成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梁(3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梁(20),所述第一支撑梁(20)与所述第二支撑梁(30)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波,薛俊谦,沈正如,刘海鹏,王程龙,侯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