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低弯曲损耗光纤带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03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9:27
一种光纤电缆包括: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具有限定芯的内表面;以及光学传输芯元件,所述光学传输芯元件设置在所述芯中,所述芯包括位于缓冲管内的光纤带的光纤组,其中所述光纤组包括多个光纤子组,每个子组具有以基本上平面方式布置的一组或多组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每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包括位于固化带矩阵中的6个200μm光纤。

High Density and Low Bending Loss Fiber Ribbon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密度、低弯曲损耗光纤带电缆优先权申请本申请要求2017年11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423,431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内容是本申请的依托并且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本公开总体涉及光学通信电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外径的高光纤数光学通信电缆,所述外径被配置成适合指定尺寸的管道。可在例如对单根电缆中光纤数的需求可能超过3,000根光纤的超数据中心应用中使用高光纤数光学通信电缆。然而,需要使用具有小内径的现有管道来对这些高光纤密度电缆进行布线。
技术介绍
现今的常规带电缆基于近二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的技术。例如,常规216光纤带堆叠通常包括十八个12光纤带。随着电缆价格多年来的下降,电缆安装成本不断增加。因此,期望在同一空间中放置更多光纤,以便降低总安装成本。趋势是朝向更小直径的电缆和/或可装配在给定直径管道空间内的尽可能多的光纤。电缆供应商一直在研究更高光纤密度的电缆解决方案,从而产生例如2000光纤电缆解决方案,其电缆直径类似于过去的1000光纤电缆解决方案。一些这样的电缆解决方案依赖于可靠的带概念,所述带概念结合例如间歇性网状物轻松地将光纤粘合在一起以形成可更容易地卷曲以符合电缆护套或管道中的高密度填充的柔性带。然而,这些电缆的关键客户价值仍然是期望光纤仍可以12为单位进行多路熔接。为了使现场拼接能够更容易处理,需要高密度带堆叠电缆,所述高密度带堆叠电缆例如与可卷曲带解决方案相比具有保留常规带的至少一些坚固结构的带。
技术实现思路
常规带电缆通常包括250μm光纤的12光纤带的堆叠。根据在不增大容纳更高光纤数所需的空间的情况下在电缆中实现更高光纤密度的期望,本公开的各方面可基于200μm低损耗光纤。这包括基于在6光纤带子单元基础结构中的200μm低损耗光纤的新型带堆叠,与常规带电缆相比,这可实现给定直径下的更好的光纤密度。6光纤子单元基础结构可在6、12、18、24、30和36光纤带宽度中使用,所述宽度随后被并入具有高密度带堆叠的电缆中。改进的密度通过使用改进的微弯性能光纤而进一步达成。本文公开现场多路熔接参数,所述参数提供200μm间隔的带到常规先前安装的250μm间隔光纤的可接受的熔接。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些方面,电缆解决方案包括将较宽的带分成他们的基础6光纤子单元,然后将两个6光纤子单元并排布置用于12光纤多路熔接。通过分离两个6个光纤子单元,200μm间隔的带可多路熔接到传统的250μm间隔的带,例如,这些传统带可能先前已安装在传统网络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光纤电缆的等轴视图。图2是在线2-2处截取的图1的电缆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24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24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48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48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72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72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96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96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144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144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216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216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288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288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432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432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576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的576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864光纤带电缆与使用6光纤基础带单元的200μm的864光纤电缆的剖视图比较。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12光纤带与对准以用于拼接的200μm12光纤带的剖视图比较。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常规250μm12光纤带与对准以用于在200μm12光纤带的光纤6与7分离之后进行拼接的200μm12光纤带的剖视图比较。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光纤带处理器的剖视图和尺寸的相关联参数图表。图16至图20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的光纤识别的方法。图2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的被组织用于光纤识别的216光纤堆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示出根据实例性实施方案被示为电缆10的光学通信电缆。电缆10包括被示为电缆护套12的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具有限定内部区域或区的内表面,下文所论述的各种电缆组件位于所述内部区域或区中。通常,在电缆部件中包括多根光纤14,并且电缆10在安装期间和之后对多根光纤14提供结构和保护(例如,处理期间的保护、免受元件的保护、免受害虫的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如图1所示,第一类型的芯元件可以是光学传输芯元件16,所示光学传输芯元件16包括位于管(诸如缓冲管20)内的光纤带18的光纤组。多个这些光学传输芯元件16可以围绕示为中央强力构件22的中央支撑构件的图案或布置(例如,螺线图案、螺旋图案、SZ图案等)缠绕。中央强力构件可由诸如玻璃增强塑料或金属(例如,钢)的材料形成。例如,中心强力构件22可由上护套24和水溶胀带26围绕。光学传输芯元件16和中央强力构件22一起形成电缆10的芯28。例如,包封元件30(诸如薄膜粘结剂、铠装或铠装带,或者水溶胀带)可被设置成围绕芯与护套12之间的芯28。撕裂线32可被设置成在施加足够的向外指向的拉力时撕裂开电缆部件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包封元件30和/或护套12),以提供对芯28的接近。除撕裂线32之外或代替撕裂线32,护套12可包括促进接近芯28的分离特征。例如,一对沿直径相对的中断部分可被共挤出以沿着电缆10的长度延伸,从而使护套能够沿着电缆10的中心线容易地分离。如图2所示,每个光纤组18可包括任何倍数个光纤子组40,每个光纤子组40具有以基本上平面方式布置的一组或多组6光纤基础带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6光纤基础带42由包裹在常规固化带矩阵中以使每电缆/管道光纤容量最大化的六根200μm光纤(诸如超200光纤)组成。在本公开的6光纤带中维持更坚固的带矩阵克服了可卷曲带型带经受处理和拼接时的困难。特别地,例如,多个6光纤200μm带的多路熔接相比柔性可靠带的类似多路熔接更容易且更快,并且相比现场带状松散光纤或单光纤多路熔接更容易且更快。此外,200μm光纤维持与常规250μm光纤相同的9.2μm模场直径。虽然在本文中称为200μm光纤,但当考虑可涂覆到单根光纤以供识别的着色层时,200μm光纤的6光纤带中的光纤之间的实际间隔可以更接近208μm。然后,如同这样的每个光纤组18可包括任意数量的堆叠光纤子组40,其中光纤子组40优选地具有不同的宽度,从而形成光纤组18的阶梯式周边。例如,光纤组18可包括光纤带的内侧子组42,其中至少一组侧向子组44a、44b位于其相对侧上。侧向子组4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电缆,其包括: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具有限定芯的内表面;以及光学传输芯元件,所述光学传输芯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管;和光纤组,所述光纤组具有位于所述缓冲管内的多个光纤带,其中所述光纤组包括多个光纤子组,每个子组具有以基本上平面方式布置的一个或多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每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包括位于固化带矩阵中的200μm光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7 US 62/423,4311.一种光纤电缆,其包括: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具有限定芯的内表面;以及光学传输芯元件,所述光学传输芯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管;和光纤组,所述光纤组具有位于所述缓冲管内的多个光纤带,其中所述光纤组包括多个光纤子组,每个子组具有以基本上平面方式布置的一个或多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每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包括位于固化带矩阵中的200μm光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每个200μm光纤具有9.2μm模场直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多个子组具有不同的宽度,以形成所述光纤组的阶梯式周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多个子组包括内侧子组和位于所述内侧子组的相对侧上的第一组侧向子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内侧子组包括十二层光纤带,每个层具有六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组横向子组中的每个子组具有四层光纤带,每个层具有五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电缆,其还包括第二组侧向子组、第三组侧向子组和第四组侧向子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二组横向子组中的每个子组具有两层光纤带,每个层具有四个6光纤基础带子单元。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三组横向子组中的每个子组具有两层光纤带,每个层具有三个6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瑞克·雷蒙德·洛根肯尼思·达雷尔·小坦普尔
申请(专利权)人:康宁研究与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