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具有进、出油口和工作口的阀体,装连在阀体上的滑阀机构和溢流阀,阀体阀孔的孔壁上有与进油口连通的高压腔和与两工作口连通的工作腔,滑阀机构中的阀杆内具有轴向孔,且与阀杆上两轴肩上的径向孔贯通,在中立位置时阀杆上的轴向孔和径向孔构成内部流道,通过低压腔经出油口流出,实现了无压卸荷,具有结构简单,液压系统使用寿命长,无噪声,节约能源的特点,广泛适用于自卸车辆,农机具等方面。(*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液压换向阀,尤其涉及一种三位四通液压手动的换向阀。在目前应用的三位四通液压换向阀,在工作状态若需换向阀处于中立位置,则从压力泵供给的液压油在高压油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当该压力超过溢流口的油压时,溢流阀打开,油顺阀体内的油道经出油口流出,以实现液压系统卸荷的目的,但这种卸荷方法有下列不足之处①由于液压系统的油压较高,而溢流阀是在高频振动的状态下进行卸荷,不仅使溢流阀的阀芯极易损坏,而且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也相应产生压力振动,容易造成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的疲劳损坏,降低换向阀的使用寿命。②在卸荷中由于溢流阀的高频振动,产生高压卸荷噪音,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环境较差。③这种液压系统是在高压状态下卸荷,容易造成液压系统发热,不仅浪费了液压油的动力,使其能源浪费,同时也影响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压卸荷的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无噪声、节约能源的特点。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两个工作口的阀体,装连在阀体内的滑阀机构和阀体上的溢流阀,阀体阀孔的孔壁上有与进油口连通的高压腔和与两个工作口连通的两个工作腔,且阀体内的高压腔通过流溢口与出油口连通,阀体一端与端盖密封连接,滑阀机构包括带有轴肩与阀体的阀孔密配且可轴向移动的阀杆、装连在阀杆一侧的复位弹簧和弹簧座,其特征在于阀杆内还具有的轴向孔,且阀杆的轴肩上有与该轴向孔贯通的径向孔,阀体内工作腔两侧的低压腔通过油道与出油口相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液压系统工作时,齿轮泵通过一对齿轮的旋转运动,把液压油从低压油变成高压油进入换向阀的进油口中,若需换向阀处于中立位置,高压油经阀体上的高压腔、阀杆轴肩上的径向孔,流至阀杆内的轴向孔内,再经阀杆另一轴肩上的径向孔流至阀体上的低压腔,经油道、出油口与齿轮泵的低压油腔相通,实现液压油在齿轮泵与换向阀组成的内部通路上进行低压循环。当换向阀进入换向动作时,阀杆相对于阀体作轴向移动,阀杆轴肩上的两个径向孔均被阀孔的孔壁所密封,阀杆中的轴向孔不能起通路作用,高压腔内的高压油通过阀杆的移动,使左侧或右侧的工作腔与高压腔连通,以实现控制相连通的液压活塞缸作伸缩运动。本技术的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仅在阀杆内设置了轴向孔的油道,且与阀杆两轴肩上的径向油道相通,结构简单,在中立位置时,高压腔内的高压油经阀杆轴肩上径向孔的油道和阀杆内轴向孔的油道流至阀体上的低压腔经出油口流出,由于该种卸荷的方法油压可忽略不计,实现了液压系统的无压卸荷,液压油平稳流动,不易造成液体元件的疲劳损坏,延长了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了无压卸荷,整个液压系统不会产生高频振动,实现了无噪声工作,改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再则由于液压系统在卸荷过程中,液压油不会发热,也节约了能源。阀体的进、出油口在同一安装平面,该安装平面即为齿轮泵后端面的接合面可直接装在齿轮泵上,且阀体上的进、出油口分别与齿轮泵的高、低油压腔相对应,使阀体与齿轮泵构成一体结构,省去了齿轮泵与换向阀之间、换向阀与油箱间的二根高、低压油管、节头及密封件,简化了相互之间的连接件,提高了密封性,也使得液压系统结构更为简单,降低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示意图。如图1~3所示的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包括有进油口(2-2)、出油口(2-3)、两个工作口(2-4)的阀体(2),装连在阀体(2)内的滑阀机构和阀体(2)上的锥形阀芯(12)、弹簧(13)及阀座(14)构成的溢流阀,锥形阀芯(12)在弹簧(13)的作用下顶在阀体(2)的溢流阀口(2-9)上。如图2所示,阀体(2)阀孔的孔壁上有与进油口(2-2)连通的高压腔(2-7),在高压腔(2-7)的两侧阀孔的孔壁上还有与两个工作腔(2-4)连通的两个工作腔(2-6),两个工作口(2-4)分别与油缸的A、B腔相通,推动油缸中的活塞作往复运动,如图3所示阀体(2)内的高压腔(2-7)通过溢流口(2-9)与出油口(2-2)连通,在阀体(2)的两个工作腔(2-6)两侧的低压腔(2-5)通过阀体(2)内的油道(2-8)也与出油口(2-3)相通,阀盖(1)通过弹簧垫圈(6)、螺栓(7)装连在阀体(2)的一端,且阀盖(1)与阀体(2)的端面装有密封圈(8)确保接合面不漏油。如图2所示,滑阀机构包括阀杆(3)、装连在阀杆(3)一侧的复位弹簧(9)和装连在复位弹簧(9)两端的两只弹簧座(10),阀杆(3)上具有三个轴肩(3-1)、(3-4)、(3-6),且与阀体(2)的阀孔密配又可在阀孔内作轴向移动,阀杆(3)的中心还具有两端或一端密封的轴向孔(3-3)作为内部油道,而轴肩(3-1)、(3-4)上有与该轴向孔(3-3)贯通的径向孔(3-2)、(3-5),如图2、3所示,换向阀处于中立位置,轴肩(3-1)上的径向孔(3-2)与低压腔(2-5)相通,而轴肩(3-4)上的径向孔(3-5)与高压腔(2-7)相通,而轴肩(3-6)设置在右侧低压腔上,这时高压油可经轴肩(3-1)上的径向孔(3-2)流至阀杆(3)中心的轴向孔(3-3),再经轴肩(3-4)上的径向孔(3-5),流至左侧低压腔(2-5)经出油口(3-3)流出,实现无压卸荷,当阀杆(3)向左移动,阀杆(3)的轴肩(3-1)、(3-4)上的径向孔(3-2)、(3-5)均被阀体(2)的孔壁所密封,这时阀杆(3)中的轴向孔(3-3)和径向孔(3-2)、(3-5)不再起通路作用,而高压腔(2-7)与右侧工作口(2-4)相通,高压油经阀杆(2)流至右侧工作腔(2-6)经工作口(2-4)流入活塞缸A腔推动油缸活塞向B腔运动,同时左侧工作腔(2-6)与低压腔(2-5)接通,活塞缸B腔内油液回流到出油口。同理,当阀杆(3)向右移动,阀杆(3)内的轴向孔(3-3)和径向孔(3-2)、(3-5)不再起通路作用,高压腔(2-7)与左侧工作腔(2-6)相通,高压油沿阀杆(3)流至左侧工作腔(2-6)经工作口(2-4)流入活塞缸B腔推动活塞向A腔运动,同时右侧工作腔(2-6)与右侧的低压腔(2-5)接通,活塞缸A腔内的液压油回流到出油口,使与两工作口相通的油缸的活塞作伸缩运动,在此过程中,当油压过高,溢流阀打开,油经出油口(2-3)流出。为确保阀体(2)与阀杆(3)的密封性,在阀体(2)与阀杆(3)的轴肩(3-6)上还装有密封圈(11),阀杆(3)的外端装有摇臂(5),该摇臂(5)的一端铰连在阀体(2)上,也可铰连在装连在阀体(2)上的支撑杆(4)上。为使该换向阀直接装连在齿轮泵上,如图1、3所示,阀体(2)的进油口(2-2)和出油口(2-3)在同一安装平面(2-1)上,该安装平面(2-1)可直接代替齿轮泵的后盖,不仅起密封作用,而且阀体(2)上的进油口(2-2)和出油口(2-3)分别与齿轮泵的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形成内部通路,可简化油路,并省略了部分连接件,使功能元部件通过机内油道以最短距离连通,提高了密封性,且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成本低。本技术的三位四通手动向阀可与齿轮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具有进油口(2-2)、出油口(2-3)、两个工作口(2-4)的阀体(2),装连在阀体(2)内的滑阀机构和阀体(2)上的溢流阀,阀体(2)阀孔的孔壁上有与进油口(2-2)连通的高压腔(2-7)和与两个工作口(2-4)连通的两个工作腔(2-6),且阀体(2)内的高压腔(2-7)通过流溢口(2-9)与出油口(2-3)连通,阀体(2)一端与端盖(1)密封连接,滑阀机构包括带有轴肩(3-1)、(3-4)、(3-6)与阀体(2)的阀孔密配且可轴向移动的阀杆(3)、装连在阀杆(3)一侧的复位弹簧(9)和弹簧座(10),其特征在于:阀杆(3)内还具有的轴向孔(3-3),且阀杆(3)的轴肩(3-1)、(3-4)上有与该轴向孔(3-3)贯通的径向孔(3-2)、(3-5),阀体(2)内工作腔(2-6)两侧的低压腔(2-5)通过油道(2-8)与出油口(2-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光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