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叶轮给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51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液压叶轮给焦机,它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除尘装置、行走机构和叶轮,所述除尘装置位于落料口处,叶轮设于行走机构和除尘装置之间,叶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摆臂机构相连,该摆臂机构和行走机构与固定于机架上的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液压叶轮给焦机的结构更加合理,不但能够适用于焦碳物理特性、耐磨损,还能够尽量减少噪音、降低能耗,实现全自动化控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到固体物料给料设备,特指一种全液压叶轮给焦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同类型叶轮给料机大都采用电机驱动机械减速传动,叶轮驱动及行走驱动分别单独设置,即使采用液压也是分别单独设置,不是整机使用一套液压系统,且叶轮为固定布置,因此造成带负荷启动和无检修工位造成维修困难等问题,且设备机构复杂、噪音大、能耗高,不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能够适用于焦碳物理特性、耐磨损,能尽量减少噪音、降低能耗,能够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的全液压叶轮给焦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全液压叶轮给焦机,它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除尘装置、行走机构和叶轮,所述除尘装置位于落料口处,叶轮设于行走机构和除尘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摆臂机构相连,该摆臂机构和行走机构与固定于机架上的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所述摆臂机构包括摆臂和摆臂驱动装置,所述摆臂的一端通过旋转支承座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则与叶轮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叶轮连接固定于叶轮驱动装置的下方摆臂驱动装置通过连接铰座固接于摆臂上,并通过与连接铰座相连的固定铰座固定于机架上,且摆臂驱动装置通过油管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和行走轮驱动装置,所述行走轮设于机架的两端,所述行走轮驱动装置通过油管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站以及与该液压站相连的液压控制集成,所述液压控制集成包括三个油路,其中第一路油路包括二位四通电磁阀、调速阀和双液控单向阀与行程油缸相连,第二路油路包括比例调速阀和二位四通电磁阀与行走轴向柱塞马达相连,第三路油路包括比例调速阀和二位四通电磁阀与径向柱塞马达相连。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平台栏杆及爬梯。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一电气控制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本技术全液压叶轮给焦机中叶轮与一摆臂机构相连,该摆臂机构中的摆臂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产生摆动,从而带动装于臂端的叶轮在其角度范围内摆动,这样在启动的时候,就可以将叶轮通过摆臂的摆动将其移出物料范围,实现无负荷启动,降低了启动时的能耗,减小了噪音,且当需要对叶轮进行维修时,只需将叶轮通过摆臂移出即可进行维修,给维修带来了便利;2、本技术全液压叶轮给焦机采用了一整套液压控制系统,易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且设备结构合理,从而能够对叶轮给焦机实现全自动化控制;该液压控制系统可同时对行走机构的速率、叶轮的转矩以及叶轮摆动行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从而提高了整机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叶轮偏摆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叶轮偏摆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例说明1、机架 2、行走机构21、行走轮 22、行走轮驱动装置31、叶轮32、叶轮驱动装置4、摆臂机构 41、摆臂42、旋转支承座 43、摆臂驱动装置44、固定铰座45、连接铰座5、液压控制系统 51、液压站6、电气控制屏 7、除尘装置8、平台栏杆及爬梯 9、料仓10、皮带输送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全液压叶轮给焦机,它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的除尘装置7、行走机构2和叶轮31,除尘装置7位于落料口处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架1上,叶轮31设于行走机构2和除尘装置7之间。叶轮31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摆臂机构4相连通,该摆臂机构4和行走机构2与固定于机架1上的液压控制系统5相连。该摆臂机构4包括摆臂41和摆臂驱动装置43,摆臂41的一端通过旋转支承座42固定在机架1上,该旋转支承座4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摆臂41的另一端则通过螺栓与叶轮31驱动装置连接固定,叶轮31通过键与轴端挡盖及螺栓固定在叶轮驱动装置32的输出轴上;摆臂驱动装置43的一端通过连接铰座45固接于摆臂41上的一侧,另一端则通过固定铰座44固定于机架1上,且摆臂驱动装置43通过油管与液压控制系统5相连通。摆臂机构4能使摆臂41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从而带动叶轮31在其角度范围内摆动,摆动的目的是使叶轮31移出物料范围不带负荷启动,以及通过移动获得检修工位,使维修更加方便。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轮21和行走轮驱动装置22,行走轮21设于机架1的两端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架1上,行走轮21在其下部的轨道上行走,行走轮驱动装置22通过油管与液压控制系统5相连通。液压控制系统5包括液压站51以及与该液压站51相连的液压控制集成,其中液压站51通过螺栓与橡胶弹簧连固定在机架1上,液压控制集成固定在液压站51的箱体上。电气控制屏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架1上,实现整机的自动化控制,平台栏杆及爬梯8焊接固定在机架1上的一侧,以便于工作人员能上机进行操作和维修。液压控制系统5的液压控制集成与液压站51相连,且该液压控制集成分别通过三路油路对输送机构2的速率、叶轮31的转矩以及叶轮31摆动行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如图5所示,油箱内包括电动机、柱塞泵、温度计、温控装置以及背压阀,其中液压油通过柱塞泵送至三路油路,从三路油路返回的液压油则通过温控装置冷却降温后被再次使用。第一路油路通过二位四通电磁阀、调速阀和双液控单向阀对一行程油缸进行行程控制,从而实现对摆动机构的摆臂以及与摆臂相连的叶轮31的摆动行程进行控制;第二路油路则通过比例调速阀与二位四通电磁阀对行走轴向柱塞马达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行走机构2的运动速率的控制;第三路油路则是通过比例调速阀与二位四通电磁阀对径向柱塞马达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叶轮31的旋转转矩进行的控制。当需要通过摆臂41摆动移动叶轮31时,则可通过第一路油路实现;当料仓9物料较多造成叶轮31拨动物料困难时,则可以通过第三路油路增大叶轮31的旋转转矩,并且同时通过第二路油路对行走机构2的速率进行调整,使行走机构2的速率与叶轮31的旋转转矩相适应。这样,通过液压控制系统5实现了整机的实时控制。该液压控制系统5与电气控制部分相连,并受电气控制部分的控制。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电气控制部分包括上位计算机(IPC)和可编程控制器(PLC),上位计算机通过网络与PLC相连,本实施例中PLC采用西门子S7-200型号。PLC的输入部分接收来自行走位置传感器、限位接近开关、联动油温及报警信号以及手动控制部分的信号输入,这些信号通过PLC传送给上位计算机处理后,再由上位计算机发回至PLC,PLC则以模拟量的信号格式发送给液压控制系统5,从而通过液压控制系统5实现对整机的控制。工作原理当给焦机下部的皮带输运机10启动后,电气控制系统启动PLC按程序开始自动控制,液压站51启动,液压控制集成控制叶轮驱动装置32旋转驱动,带动叶轮31旋转,在驱动摆臂驱动装置43的同时驱动行走轮驱动装置22,使叶轮31不带负荷启动,带负荷时使行走轮21开始运行;经叶轮31拨出的焦碳掉落在给焦机下的皮带输送机10输送走。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因负荷变化而对叶轮31的转矩、行走轮22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叶轮给焦机,它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的除尘装置(7)、行走机构(2)和叶轮(31),所述除尘装置(7)位于落料口处,叶轮(31)设于行走机构(2)和除尘装置(7)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1)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摆臂机构(4)相连,该摆臂机构(4)和行走机构(2)与固定于机架(1)上的液压控制系统(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国俊刘承智谢泳清文相浩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通发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