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载机操纵阀,涉及液压操纵阀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阀体、高压油腔、中压油腔、低压油腔、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第二中压工作出油口,在高压油腔和中压油腔之间设有第一阀杆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在中压油腔和低压油腔之间设有第二阀杆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特点是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工作灵活、方便,可以实现两个以上作业操作动作同时动作或任意组合动作,能满足多种操作程序的需要,可以自动调整压力。特别适合在装载机上使用,也可广泛用于叉车、联合收割机等液压机械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操纵阀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装载机操纵阀,采用并联油路,均用高压,当举臂举升、铲 斗翻转及转向机同时动作时,由于负载不同,所需压力不同,不能实现准确的同时动作,而且浪费动力和能源;工作不灵活;同时,其结构为并联式,结构 复杂、费材、成本高。也不能自动调整压力,不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操纵阀,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高效 节能,工作灵活,可以实现两个以上作业操作动作同时动作或任意组合动作, 育誠足多种操作禾聘的需要,可以自动调整压力,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功率。特别适合在装载禾几上^ffl,也可广、泛用于f叉车、i^收割机等液压机械上。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载机操纵阀,包括阀体、高压油腔 及其高压进油口、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高压油腔中设 有与第一阀杆配合的第一滑道,在第一滑道和第一阀杆上设有当第一阀杆右移 能使高压油腔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连通而将高压油腔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 口关闭、当第一阀左移能使高压油腔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连通而将高压油腔 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关闭的结构;设有高压工作第一回油道和高压工作第二 回油道,并设有第一阀杆滑动装置及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中压油腔, 中压油腔中设有与第二阀杆配合的第二滑道,在第二滑道和第二阀杆上设有当 第二阀杵右移能使中压油腔和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连通而将中压油腔和第二 中压工作出油口关闭、当第二阀杆左移能使中压油腔和第二中压工作出油口连 通而将中压油腔和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关闭的结构,设有第二阀杆滑动装置及 其密封结构,设有中压工作第三回油道和中压工作第四回油道,中压工作第三 回油道和中压工作第四回油道均和低压油腔连通,低压油腔和低压出口管连 通;高压工作第一回油道和高压工作第二回油道均和中压油腔连通,在高压油 腔和中压油腔之间设有第一阀杆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通的第 一连M道;中压油腔和低压油腔之间设有第二阀杆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的阀体为整体式为佳,其结构紧凑、节材、成本低、不漏油、使用方便;所述的阀体为2个或2个以上分体组连式的也可。所述的装载机操纵阀,设有与低压油腔连通的低压安全溢流阀为佳。 所述的装载机操纵阀,设有与高压油腔iiil的高压安全溢流阀为佳。 本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减少压力损失,工作灵活、方便,通过一级回油作为二级进油等措施,克服了已有技术之不足,可以实现 两个以上作业操作动作(如举臂举升、铲斗翻转及转向机转向)同时动作或任 意组合动作,能满足多种操作程序的需要,可以自动调整压力,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功率;结构紧凑、节材、成本低、不漏油、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在装载机 上使用,也可广泛用于钗车、联合收割机等液压机械上。以下结合实施例作详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外形结构示意图(縮小些)。 图3是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1 图3中,l为阀体,IO为第一滑道,11为高压工作第一回油道,12 为第二滑道,13为第三回油道,14为第二iiffi通道,15为低压油腔,16为第 四回油道,17为第二回油道,18为高压油腔,19为第一皿通道,110为中 压油腔,2为第一阀杆,21为操作连接头,3为密封结构,4为滑动装置部分, 41为挡板,42为弹簧座,43为弹簧,44为后盖,5为第二阀杆,6为低压溢 流阀,7为操作手柄架,8为高压(安全)溢流阀;Bl为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 Al为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 B2为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 A2为第二中压工作 出油口, P为高压进油口, Tl为回油口 (接转向机),T2为回油口; 16MPa为 该实施例高压溢流阀8的额定压力,TMPa为该实施例低压溢流阀6的额定压 力。具体实M式参见图1 图31实施例,该装载机操纵阀,包括阀体l、高压油腔18及其高 压进油口P、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 (或称第一举臂工作油口)(进举臂工作油 缸活塞一端)、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 (或称第二举臂工作油口)(进举臂工作 油缸活塞另一端),高压油腔18中设有与第一阀杆2配合的第一滑道10,在第一 滑道10和第一阀杆2上设有当第一阀杆2右移能使高压油腔18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 (Bl)皿而将高压油腔(18)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关闭、当第一 阀杆2左移能使高压油腔18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连通而将高压油腔18和第 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关闭的结构(见图,可同现有技术);设有高压工作第一 回油道11和高压工作第二回油道17,并设有第一阀杆2滑动装置及其密封结构, 且设有中压油腔110,中压油110中设有与第二阀杆5配合的第二滑道12,在第 二滑道12和第二阀杆5上设有当第二阀杆5右移能使中压油腔110和第一中压工 作出油口B2 (或称第一铲斗工作油口)(进铲斗工作油缸活塞一端)连通而将 中压油腔110和第二中压工作出油口A2 (或称第二铲斗工作油口) f进铲斗工作 油缸活塞另一端)关闭、当第二阀杆5左移能使中压油腔110和第二中压工作出 油口A2连通而将中压油腔110和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B2关闭的结构(见图,可 同现有技术),设有第二阀杆5滑动装置及其密封结构(可同现有技术),设有 中压工作第三回油道13和中压工作第四回油道16,中压工作第三回油道13和中 压工作第四回油道16均和低压油腔15连通,低压油腔15和回油口Tliiil;高压 工作第一回油道11和高压工作第二回油道17均和中压油腔110连通,在高压油 腔18和中压油腔110之间设有第一阀杆2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 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9 (如在第一滑道10和第一阀杆2上设有凹槽开合式结构)。 在中压油腔110和低压油腔15之间设有第二阀杆5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 状态时连通的第二 通道14 (如在第二滑道12和第二阀杆5上设有凹槽开合 式结构)。阀体为整体式。设有与低压油腔15连通的低压安全溢流阀6。低压油 腔15连有回油管T1,通液压转向机。设有与高压油腔18连通的高压安全溢流阀 8。回油口T2及溢流阀通油箱。权利要求1、一种装载机操纵阀,包括阀体(1)、高压油腔(18)及其高压进油口(P)、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高压油腔(18)中设有与第一阀杆(2)配合的第一滑道(10),在第一滑道(10)和第一阀杆(2)上设有当第一阀杆(2)右移能使高压油腔(18)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连通而将高压油腔(18)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关闭、当第一阀杆(2)左移能使高压油腔(18)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连通而将高压油腔(18)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关闭的结构;设有高压工作第一回油道(11)和高压工作第二回油道(17),并设有第一阀杆(2)滑动装置及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中压油腔(110),中压油腔(110)中设有与第二阀杆(5)配合的第二滑道(12),在第二滑道(12)和第二阀杆(5)上设有当第二阀杆(5)右移能使中压油腔(110)和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B2)连通而将中压油腔(110)和第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机操纵阀,包括阀体(1)、高压油腔(18)及其高压进油口(P)、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高压油腔(18)中设有与第一阀杆(2)配合的第一滑道(10),在第一滑道(10)和第一阀杆(2)上设有当第一阀杆(2)右移能使高压油腔(18)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连通而将高压油腔(18)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关闭、当第一阀杆(2)左移能使高压油腔(18)和第二高压工作出油口(A1)连通而将高压油腔(18)和第一高压工作出油口(B1)关闭的结构;设有高压工作第一回油道(11)和高压工作第二回油道(17),并设有第一阀杆(2)滑动装置及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中压油腔(110),中压油腔(110)中设有与第二阀杆(5)配合的第二滑道(12),在第二滑道(12)和第二阀杆(5)上设有当第二阀杆(5)右移能使中压油腔(110)和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B2)连通而将中压油腔(110)和第二中压工作出油口(A2)关闭、当第二阀杆(5)左移能使中压油腔(110)和第二中压工作出油口(A2)连通而将中压油腔(110)和第一中压工作出油口(B2)关闭的结构,设有第二阀杆(5)滑动装置及其密封结构,设有中压工作第三回油道(13)和中压工作第四回油道(16),中压工作第三回油道(13)和中压工作第四回油道(16)均和低压油腔(15)连通,低压油腔(15)和低压出口管(T1)连通;高压工作第一回油道(11)和高压工作第二回油道(17)均和中压油腔(110)连通,在高压油腔(18)和中压油腔(110)之间设有第一阀杆(2)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9);在中压油腔(110)和低压油腔(15)之间设有第二阀杆(5)工作状态时不连通而非工作状态时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其登,
申请(专利权)人:张其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