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01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包括摄像头的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偏光片及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上偏光片粘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且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高透光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直接使用具有高透光区的上偏光片,从而无需对所述上偏光片进行挖孔后再填充的操作,避免了此操作产生的气泡、溢胶等的风险,简化了制程工艺,同时保证了摄像头的高清摄像功能。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手机等移动终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并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开发出了全面屏设计。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全面屏制造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开发商的市场份额。全面屏是指屏占比接近100%的显示屏。前置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屏设计是影响屏占比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全面屏,一般会在摄像头区域设计为盲孔结构,即保留摄像头区域显示屏大部分结构,仅对上偏光片进行挖孔,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设计:一种是如图1所示的结构,将位于显示面板14和玻璃盖板11之间的上偏光片13和光学透明胶12进行挖孔,并且使挖孔区域与摄像头15的位置相对应,然后使用光学透明树脂16填充挖孔区域,由于光学透明树脂16在填充过程中的状态是液态,因此很容易产生气泡或溢胶等不良现象;而且光学透明树脂16与光学透明胶12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也会在二者界面处产生孔隙。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结构,采用厚度较薄的上偏光片23,并在所述上偏光片23与摄像头25相对的区域进行挖孔,形成挖孔区域23a,然后直接用整块光学透明胶22粘接在所述上偏光片23的上侧,由于所述上偏光片23厚度较小,所述光学透明胶22依靠自身变形填充所述挖孔区域23a,但在所述挖孔区域23a内,很容易因空气未完全排出而形成气泡,产品良率无法保证。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设计,在保证与摄像头相对区域的显示屏具有良好的透光率的同时,降低制程风险,提升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制程风险高,产品良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包括摄像头的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偏光片;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面与所述上偏光片的第二面粘接;其中,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上偏光片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透光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上偏光片由透明基底和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上的偏光层组成,所述第一区域不包含所述偏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偏光层是通过在所述透明基底上涂布偏光材料制成,涂布所述偏光材料时,使用掩膜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不涂布所述偏光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9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显示面板上除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透光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内不包括色阻层、金属层及液晶。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光率大于9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下偏光片和背光模组;所述下偏光片的第一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面粘接;所述下偏光片的第二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粘接;所述下偏光片及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通孔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与所述上偏光片的第一面粘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上偏光片的制程端既考虑与摄像头相对区域的透光问题,将所述上偏光片与摄像头相对的区域设计为高透光区域,从而省去了在显示装置制程中,对上偏光片进行挖孔后再填充的操作,避免了此操作产生的气泡、溢胶等的风险,同时保证了摄像头的高清摄像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偏光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含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包括摄像头的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上偏光片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无需对所述上偏光片进行挖孔即可保证射向所述摄像头的光线量,提高所述摄像头的摄像清晰度。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应用于包括摄像头35的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盖板31、光学透明胶32、上偏光片33以及显示面板34;其中,所述盖板31为透光材料制成,如透明玻璃等,所述盖板31通过所述光学透明胶32与所述上偏光片33的第一面粘接;所述上偏光片33的第二面与所述显示面板34的第一面粘接;所述上偏光片33与所述摄像头35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33a,所述第一区域33a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上偏光片33上除所述第一区域33a之外的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无需对所述上偏光片33进行挖孔即可保证外界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区域33a时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光能损耗;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区域33a与所述上偏光片33是一个整体,换言之,所述第一区域33a不是通过对所述上偏光片33挖孔后再填充其它物质形成的,所述第一区域33a仅代表所述上偏光片33的一个透光率高的区域,此处与图2中的挖孔区域23a相区别。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偏光片33与所述摄像头35相对的区域是指所述摄像头35在所述上偏光片33上的垂直投影区域。可选的,所述盖板31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玻璃或其它透明材质,如透明合成材料等。可选的,所述光学透明胶32可以理解为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胶粘剂。它可以具有无色透明、透光率在90%以上及胶结强度良好等特点。所述光学透明胶32一般可以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所述光学透明胶32的材质可以是有机硅胶、丙烯酸型树脂、不饱和聚醋、聚氨醋和环氧树脂等。在配制时通常要加入一些处理剂,以改进所述光学透明胶32光学性能或降低固化收缩率。可选的,所述偏光片33可以滤掉一些光线,使显示屏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34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利用所述第一区域33a的高透光性,保证了射向所述摄像头35的光线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光能损耗,提高了所述摄像头35的摄像清晰度,另外,由于不存在对所述上偏光片33挖孔后再填充的操作,从而避免了此操作带来的孔隙或气泡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上偏光片33包括透明基底331和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33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包括摄像头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偏光片;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面与所述上偏光片的第二面粘接;其中,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上偏光片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透光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包括摄像头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偏光片;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面与所述上偏光片的第二面粘接;其中,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摄像头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上偏光片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透光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由透明基底和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上的偏光层组成,所述第一区域不包含所述偏光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层是通过在所述透明基底上涂布偏光材料制成,涂布所述偏光材料时,使用掩膜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不涂布所述偏光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9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