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74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包括气缸组件和进排气组件。气缸体为V型气缸体,V型气缸体的两列气缸之间的夹角为50°,气缸体的气缸孔的孔径为390mm,气缸冲程为550mm,气缸孔间的中心距为840mm,单缸额定功率为850kW。气缸盖采用分体式气缸盖。进气管采用分体式,如6段式,排气总管采用双壁中空结构,且填充有隔热介质。该柴油机的V型缸体结构使得机体结构更紧凑,分体式或分段式构件设置使得模块化便于维修和更换,排气总管结构的隔热设置保证了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A High-Power Medium-Speed Diesel Engine with Stepped Intake and Exhaust Ins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
技术介绍
大功率中速柴油机一般应用于大型陆用电站、船用发电机组、核电应急机组、海工平台、1~5万吨近海和内河船舶、大型工程船、豪华游轮、大型LNG船等。基本为四冲程机,由于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要求有较高的单机功率,因此,其强载度要求比一般柴油机高,对于国外先进的中速柴油机,其平均有效压力高达3MPa,最高爆压高达20MPa。由于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具有高功率、大扭矩的特点,其对几项重要关键系统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气缸体的总成、燃油系统、起动空气系统、进/排气系统、滑油系统、冷却系统等。然而现有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难于满足等体积下功率相对不高的问题,且由于柴油机机体大,一体式的组件传统组件模式不便于维修更换等。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指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包括气缸组件和进排气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活塞曲柄连杆组件和曲轴,所述水套设置在气缸体的气缸孔中,气缸盖设置在气缸体上,所述气缸体为V型气缸体,V型气缸体的两列气缸之间的夹角为50°,气缸体的气缸孔的孔径为390mm,气缸冲程为550mm,气缸孔间的中心距为840mm,柴油机的单缸额定功率为850kW。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总管、空冷器和涡轮增压器,所述进气管采用分段式结构并布置在柴油机的V型夹角上,排气总管安装在缸盖顶部并在排气总管的外面包裹隔热层,所述涡轮增压器与排气总管连接。优选的,所述气缸孔的数量为12个,所述气缸孔分两列均布在所述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气缸体上,所述水套的数量设置12个,所述气缸盖采用分体式气缸盖。优选的,所述分体式气缸盖的数量设置为12个、6个、4个或2个。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采用6段分段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空冷器为两级空冷器以确保进气温度。优选的,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吸气侧安装有消声器,所述消声器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优选的,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轴承通过柴油机滑油系统进行润滑。优选的,所述排气总管采用双壁中空管,外壁为抗腐性能的不锈钢壁,在中空层填充珍珠岩隔热介质。上述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用于船用发电机组、船用推进发动机、核电应急发电机组或核动力船用发电机组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V型缸体结构且将进气管设置在V型夹角内使得机体结构更紧凑,分体式的缸盖和分段式进气管的设置便于维修和零部件的更换,两级空冷器保证了进气温度,排气总管的隔热设置确保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2为柴油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水套;200、气缸体;300、气缸盖;30、进气管;31、空冷器;32、排气总管;33、涡轮增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和图2,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包括气缸组件、喷油组件(图未示)、空气起动组件(图未示)、进排气组件(参见图3)、润滑组件(图未示)和冷却组件(图未示)。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体200、水套100和气缸盖300。其中,水套100设置在气缸体200的气缸孔中,气缸盖300设置在气缸体200上。进一步的,气缸体200为V型气缸体,其具体参数为:V型气缸体的两列气缸之间的夹角为50°,气缸体200的气缸孔的孔径为390mm,气缸冲程为550mm,气缸孔间的中心距为840mm。该气缸体设定的单缸额定功率为850kW。气缸孔的数量为12个,根据设计需要也可设计为14个、16个、18个或20个。对于气缸孔的数量为12个的情况,气缸孔分两列均布的设置在所述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气缸体200上,水套100的数量相应的设置为12个。上述的V型结构的气缸体,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在同功率的情况下节省了柴油机占用的空间。为了便于后续的维护和零部件更换,气缸盖300采用分体式气缸盖。如每个气缸孔对应设置一个气缸盖,总共设置12个气缸盖;还可两个一组共用一个气缸盖,即设置6个气缸盖,同理还可设置4个或2个气缸盖。参见图3,进排气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图未示)、进气管30、排气总管32、空冷器31和涡轮增压器33。其中,进气管30采用分段式结构并布置在柴油机的V型夹角上,便于检修更换并节省了空间。优选的,进气管30采用6段分段式结构。每一段对应两侧的气缸。排气总管32安装在缸盖顶部并在排气总管32的外面包裹隔热层。优选的,为了保证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尤其船舱内密闭空间所限,排气总管32采用双壁中空管,外壁为抗腐性能的不锈钢壁,在中空层填充珍珠岩隔热介质。涡轮增压器33与排气总管32连接,涡轮增压器33可采用并联或串联的双级增压模式。涡轮增压器33的轴承通过柴油机滑油系统进行润滑。考虑到涡轮增压器的高转速特性,优选采用气浮式有油膜式轴承。涡轮增压器33的吸气侧安装有消声器,所述消声器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空冷器31为两级空冷器以确保进气温度。根据设计需要可设置多级空冷。上述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用于船用发电机组、船用推进发动机、核电应急发电机组或核动力船用发电机组。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诉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边及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包括气缸组件和进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活塞曲柄连杆组件和曲轴,所述水套设置在气缸体的气缸孔中,气缸盖设置在气缸体上,所述气缸体为V型气缸体,V型气缸体的两列气缸之间的夹角为50°,气缸体的气缸孔的孔径为390mm,气缸冲程为550mm,气缸孔间的中心距为840mm,柴油机的单缸额定功率为850kW;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总管、空冷器和涡轮增压器,所述进气管采用分段式结构并布置在柴油机的V型夹角上,排气总管安装在缸盖顶部并在排气总管的外面包裹隔热层,所述涡轮增压器与排气总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分段排气隔热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包括气缸组件和进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活塞曲柄连杆组件和曲轴,所述水套设置在气缸体的气缸孔中,气缸盖设置在气缸体上,所述气缸体为V型气缸体,V型气缸体的两列气缸之间的夹角为50°,气缸体的气缸孔的孔径为390mm,气缸冲程为550mm,气缸孔间的中心距为840mm,柴油机的单缸额定功率为850kW;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总管、空冷器和涡轮增压器,所述进气管采用分段式结构并布置在柴油机的V型夹角上,排气总管安装在缸盖顶部并在排气总管的外面包裹隔热层,所述涡轮增压器与排气总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孔的数量为12个,所述气缸孔分两列均布在所述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气缸体上,所述水套的数量设置12个,所述气缸盖采用分体式气缸盖。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柯宋雅丽周伟中周骁王玉宝夏倩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