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829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涉及水管收纳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框架、转动齿轮结构、水管缠绕结构、万向轮,水管缠绕结构与转动齿轮结构相啮合,转动齿轮结构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内部,万向轮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管缠绕结构与转动齿轮结构相啮合,在支撑框架的内部设置转动齿轮结构,在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万向轮,优化了水管的长度很长,展开时容易造成软性水管打结的情况,或是软性水管因纠缠而被弯折,使得弯折处被压扁造成水流无法畅通的情况,在下次使用时则容易于摊开软性水管时造成纠缠的情况。

Movable Water Pipe Rece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管收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而以一般的软性水管(hose)引水进行洒水时,因为水管的长度很长,通常展开时容易造成软性水管打结的情况,尤其是由近处往远处拉时,软性水管即容易因纠缠而造成打结的情况,使得软性水管无法顺利拉至远处进行浇水;或是软性水管因纠缠而被弯折,使得弯折处被压扁造成水流无法畅通的情况,如此同样无法顺利进行洒水的动作,故以一般的软性水管进行洒水时并不方便使用,再者,当洒水完成后,长长的软性水管又必须小心卷收成捆方可收存,若随意卷收软性水管,在下次使用时则容易于摊开软性水管时造成纠缠;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供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通过水管缠绕结构与转动齿轮结构相啮合,在支撑框架的内部设置转动齿轮结构,在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万向轮,解决了软性水管即容易因纠缠而造成打结、使得软性水管无法顺利拉至远处进行浇水;或是软性水管因纠缠而被弯折,使得弯折处被压扁造成水流无法畅通的情况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转动齿轮结构、水管缠绕结构、万向轮;所述水管缠绕结构与转动齿轮结构相啮合,所述转动齿轮结构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内部,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U’形支板、推拉杆、斜板,所述推拉杆设置于‘U’形支板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之间,所述推拉杆与‘U’形支板过盈配合,所述‘U’形支板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上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斜板设置与‘U’形支板中的底部支板相的一端,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四个‘U’形限位夹,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斜板与‘U’形支板的底部;所述转动齿轮结构包括转动轴、齿轮、摇动把手,所述齿轮上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转动轴与贯穿孔过盈配合,所述摇动把手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一端;所述水管缠绕结构包括滚筒、轮齿孔、圆形挡板、凸条、弹簧、压力杆,所述滚筒内开设有一与齿轮相啮合的轮齿孔,所述圆形挡板分别设置于滚筒的两端,两所述圆形挡板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矩形盲孔,两所述第一矩形盲孔的两内侧壁开设分别开设有一第二矩形盲孔,两所述第二矩形盲孔的两内侧壁开设分别开设有一第三矩形盲孔,所述凸条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矩形盲孔内,所述凸条与两所述第二矩形盲孔间隙配合,所述凸条的两侧面设置有一与第三矩形盲孔滑动配合的凸块,所述弹簧垂直连接于凸条与第二矩形盲孔的内顶壁之间,两所述凸条之间通过五个压力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第二矩形盲孔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杆为橡胶杆。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提供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一般的软性水管引水进行洒水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2、本技术的转动齿轮结构配合水管缠绕结构,避免了水管的长度很长,展开时容易造成软性水管打结的情况,或是软性水管因纠缠而被弯折,使得弯折处被压扁造成水流无法畅通的情况,在下次使用时则容易于摊开软性水管时造成纠缠的情况。3、本技术的‘U’形限位夹、压力杆、弹簧避免了被压扁造成水流无法畅通的情况。4、本技术的推拉杆、万向轮,便于移动,方便操作人员实际移动洒水操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动齿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管缠绕结构与转动齿轮结构相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撑框架,101-‘U’形支板,102-推拉杆,103-贯穿孔,104-斜板,105-‘U’形限位夹,2-转动齿轮结构,201-转动轴,202-齿轮,203-摇动把手,3-水管缠绕结构,301-滚筒,3011-轮齿孔,302-圆形挡板,303-第一矩形盲孔,304-第二矩形盲孔,305-第三矩形盲孔,3051-凸块,306-凸条,307-弹簧,308-压力杆,4-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一侧”、“两侧面”、“一侧面”、“内部”、“内侧壁”、“两端”、“底面”、“底部”、“周侧”、“上表面”、“顶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为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转动齿轮结构2、水管缠绕结构3、万向轮4;如图1所示,水管缠绕结构3与转动齿轮结构2相啮合,转动齿轮结构2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内部,万向轮4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底部;如图2所示,支撑框架1包括‘U’形支板101、推拉杆102、斜板104,推拉杆102设置于‘U’形支板101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之间,推拉杆102与‘U’形支板101过盈配合,‘U’形支板101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上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孔103,斜板104设置与‘U’形支板101中的底部支板相的一端,斜板104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四个‘U’形限位夹105,万向轮4设置于斜板104与‘U’形支板101的底部;如图3所示,转动齿轮结构2包括转动轴201、齿轮202、摇动把手203,齿轮202上开设有一贯穿孔,转动轴201与贯穿孔过盈配合,摇动把手203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01的一端;如图4-5所示,水管缠绕结构3包括滚筒301、轮齿孔3011、圆形挡板302、凸条306、弹簧307、压力杆308,滚筒301内开设有一与齿轮202相啮合的轮齿孔3011,圆形挡板302分别设置于滚筒301的两端,两圆形挡板302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矩形盲孔303,两第一矩形盲孔303的两内侧壁开设分别开设有一第二矩形盲孔304,两第二矩形盲孔304的两内侧壁开设分别开设有一第三矩形盲孔305,凸条306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矩形盲孔303内,凸条306与两第二矩形盲孔304间隙配合,凸条306的两侧面设置有一与第三矩形盲孔305滑动配合的凸块3051,弹簧307垂直连接于凸条306与第二矩形盲孔304的内顶壁之间,两凸条306之间通过五个压力杆308固定连接。其中,弹簧307的长度大于第二矩形盲孔304的长度。其中,压力杆308为橡胶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水管收纳时,将水管一端放置于压力杆308下,利用弹簧307施加压力使水管固定于压力杆308下,将摇动把手203进行摇动操作,使水管缠绕于滚筒301的周侧,收纳完成后,将水管的头端利用‘U’形限位夹105固定于斜板104的上表面,便于再次利用。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转动齿轮结构(2)、水管缠绕结构(3)、万向轮(4);所述水管缠绕结构(3)与转动齿轮结构(2)相啮合,所述转动齿轮结构(2)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内部,所述万向轮(4)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底部;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U’形支板(101)、推拉杆(102)、斜板(104),所述推拉杆(102)设置于‘U’形支板(101)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之间,所述推拉杆(102)与‘U’形支板(101)过盈配合,所述‘U’形支板(101)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上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孔(103),所述斜板(104)设置与‘U’形支板(101)中的底部支板相的一端,所述斜板(104)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U’形限位夹(105),所述万向轮(4)设置于斜板(104)与‘U’形支板(101)的底部;所述转动齿轮结构(2)包括转动轴(201)、齿轮(202)、摇动把手(203),所述齿轮(202)上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转动轴(201)与贯穿孔过盈配合,所述摇动把手(203)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01)的一端;所述水管缠绕结构(3)包括滚筒(301)、轮齿孔(3011)、圆形挡板(302)、凸条(306)、弹簧(307)、压力杆(308),所述滚筒(301)内开设有一与齿轮(202)相啮合的轮齿孔(3011),所述圆形挡板(302)分别设置于滚筒(301)的两端,两所述圆形挡板(302)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矩形盲孔(303),两所述第一矩形盲孔(303)的两内侧壁开设分别开设有一第二矩形盲孔(304),两所述第二矩形盲孔(304)的两内侧壁开设分别开设有一第三矩形盲孔(305),所述凸条(306)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矩形盲孔(303)内,所述凸条(306)与两所述第二矩形盲孔(304)间隙配合,所述凸条(306)的两侧面设置有一与第三矩形盲孔(305)滑动配合的凸块(3051),所述弹簧(307)垂直连接于凸条(306)与第二矩形盲孔(304)的内顶壁之间,两所述凸条(306)之间通过若干压力杆(30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式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转动齿轮结构(2)、水管缠绕结构(3)、万向轮(4);所述水管缠绕结构(3)与转动齿轮结构(2)相啮合,所述转动齿轮结构(2)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内部,所述万向轮(4)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底部;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U’形支板(101)、推拉杆(102)、斜板(104),所述推拉杆(102)设置于‘U’形支板(101)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之间,所述推拉杆(102)与‘U’形支板(101)过盈配合,所述‘U’形支板(101)中的两相对立支板上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孔(103),所述斜板(104)设置与‘U’形支板(101)中的底部支板相的一端,所述斜板(104)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U’形限位夹(105),所述万向轮(4)设置于斜板(104)与‘U’形支板(101)的底部;所述转动齿轮结构(2)包括转动轴(201)、齿轮(202)、摇动把手(203),所述齿轮(202)上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转动轴(201)与贯穿孔过盈配合,所述摇动把手(203)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01)的一端;所述水管缠绕结构(3)包括滚筒(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熊威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