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包括液压马达(15)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由双向过载阀(21)、(22)、双向平衡阀(31)、(32)、双向补油阀(41)、(42)、高压梭阀(6)集成连接一起的配流器(10),配流器(10)设置一配油器壳体(1)和配流盘(6),液压马达与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的一侧接合面(11)相螺接固定,所述的双向过载阀、双向平衡阀、双向补油阀及高压梭阀以及液压马达均为插装式的结构并均与配流盘(5)的油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整个液压系统的组件结构大为简化、体积大大缩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压力损失以及油路的泄漏量,从而提高了液压传动效率与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传动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工程机械中的履带式及轮胎式的挖掘机、钻机、工程车辆等各类机械领域的走轮传动装置;以及应用于铁路、汽车、船舶、石油行业、港口与码头等货物装载场所的液压吊车传动装置中。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类机械领域的走轮液压传动装置与液压绞车传动装置中的液压马达与其各式各样的功能控制元件是作为分立元件通过配流器与管道或叠加式阀块相互连接一起的。这是属于一种叠加式的连接结构,装配与维护较为复杂,连接环节多就为引起液压泄漏可能性增大并运行噪声增高,液压马达及其功能控制元件组合的体积与重量增大,制造成本也随之升高。本申请人已经获准专利申请号为01238450.X的“全液压绞车”如图5所示,它包含机架4、安装在机架上的液压马达2及其配油器1、制动器3和行星减速器6、还有设在行星减速器外的绞车卷筒5、绞车卷筒上的钢丝绳压板7。所述的绞车卷筒5是通过自身的法兰盘9直接与行星架输出轴10固定,并由一级行星减速驱动;钢丝绳压板设在绞车卷筒内与卷筒法兰盘固定。本申请号为01238450.X的“全液压绞车”的运行可靠。然而它的缺点是其液压马达与叠加式阀块组合的配油器是作为分立元件相互连接一起的,结构不够紧凑且部件外露、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液压传动效率高、并且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的技术方案而实现的,它包括液压马达以及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由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高压梭阀相互固定连接一起的配流器。所述的液压马达与所述的配流器集成连接固定,所述的配流器设置一配油器壳体,所述的配流器设置一配流盘,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过载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平衡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补油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高压梭阀,所述的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及高压梭阀以及所述的液压马达均为可插装式组合结构,并与所述的配流盘的油路连通。所述的液压马达与所述的配油器壳体的接合面相螺接固定。所述的配流盘集成连接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的接合面的内侧。所述的过载阀是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的左右两侧的双向过载阀,并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进、出口油路相连接。所述的平衡阀是并列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一侧的双向平衡阀,并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进、出口油路相连接。所述的补油阀是并列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后盖接合面的双向补油阀,并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进、出口油路相连接。所述的高压梭阀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进、出口油路相连接。本技术将所述的液压马达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双向过载阀、双向平衡阀、双向补油阀、高压梭阀等的多个功能控制元件组成的整个液压系统在配流器上集成为一体的集成装置使得整个液压系统的组件结构大为简化、体积大大缩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压力损失以及油路的泄漏量,从而也提高了液压传动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液压系统压力损失小,传动效率高;2.液压系统油路泄漏量小,系统工作可靠性高;3.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较低;4.简化装配工艺、便于对液压系统的维护与保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右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5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一个实施方式。它包括液压马达15以及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由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高压梭阀6相互固定集成连接一起的配流器。所述的液压马达15与所述的配流器10集成连接固定,所述的配流器10设置一配油器壳体1,所述的配流器10设置一配流盘5,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过载阀、平衡阀、高压梭阀,所述的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及高压梭阀以及所述的液压马达均为可插装式的结构,并与所述的配流盘5的油路连通。所述的配流器包括一配油器壳体1与配流盘5;所述的液压马达15与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的接合面11相螺接固定。所述的配流盘5集成连接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的接合面11的内侧。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过载阀,所述的过载阀是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的左右两侧的双向过载阀21、22。所述的双向过载阀21、22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15的进出口油路相连接。所述的双向过载阀用于保护各类机械领域的传动装置在液压系统中工作时始终处于额定压力范围内,不受液压系统中压力波动的影响。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平衡阀,所述的平衡阀是并列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下侧的双向平衡阀31、32。所述的双向平衡阀31、32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15的进、出口油路12、14相连接。所述的平衡阀用以解决在各类机械领域的传动装置在液压系统中工作时始终处于压力相对平衡状态,例如解决在液压绞车中存在的空钩抖动和提升中的二次下滑技术问题,使各类机械传动装置工作过程中运行相当平稳。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补油阀,所述的补油阀是并列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与所述的液压马达后盖的接合面11的双向补油阀41、42。所述的双向补油阀41、42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15的进、出口油路12、14相连接。所述的配油器壳体上连接有所述的高压梭阀6;所述的高压梭阀6设置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的液压马达15的进、出口油路12、14相连接。所述的高压梭阀用以实现控制例如在液压绞车中的自由浮动。所述的过载阀21、22、平衡阀31、32、补油阀41、42、高压梭阀6以及所述的液压马达15均与所述的配流盘5的油路连通。本技术将所述的液压马达以及与其相连接的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高压梭阀组成的整个液压系统在配流器上集成为一体的集成装置使得整个液压系统的组件结构大为简化,且减少液压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泄漏量,从而提高了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与传动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包括液压马达以及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由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高压梭阀相互固定连接一起的配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15)与所述的配流器(10)集成连接固定,所述的配流器(10)设置一配油器壳体(1),所述的配流器(10)设置一配流盘(5),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过载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平衡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补油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高压梭阀,所述的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及高压梭阀以及所述的液压马达(15)均为可插装式的结构,并与所述的配流盘(5)的油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15)与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的接合面(11)相螺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流盘(5)集成连接在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的接合面(11)的内侧。4.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元件与液压马达在配油器上集成,包括液压马达以及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由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高压梭阀相互固定连接一起的配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15)与所述的配流器(10)集成连接固定,所述的配流器(10)设置一配油器壳体(1),所述的配流器(10)设置一配流盘(5),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过载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平衡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补油阀,所述的配油器壳体(1)上连接有所述的高压梭阀,所述的过载阀、平衡阀、补油阀及高压梭阀以及所述的液压马达(15)均为可插装式的结构,并与所述的配流盘(5)的油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璇,严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胡世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