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185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机械构件(16)与液压缸(6)的活塞杆固连,在液压缸(6)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之间的进出油管路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14,1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的一个输入侧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泵(8)相连,另一个输入侧油口直接连油箱(9),液压泵(8)的输入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9)相连;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和液压泵(8)之间的管路中间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下一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0)相连;以这样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3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和溢流阀,末端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两个输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溢流阀(1,13)的输入油口相连。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而且能够方便地给机械构件施加相应的交变载荷。(*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制造业由粗旷型设计制造向着精细化设计制造的发展,机械系统中的基础构件,如齿轮、轴承、轴、标准件等的可靠性与疲劳寿命的准确评估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这些基础构件在工作时一般都承受交变载荷,因此在基础构件的疲劳实验中如何准确可靠的施加相应的交变载荷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对基础构件进行可靠性与疲劳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可靠,而且能够方便地给机械构件施加以准确可靠的施加相应的交变载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承受交变载荷的机械构件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连,在液压缸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之间的进出油管路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的一个输入侧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相连,另一个输入侧油口直接连油箱,液压泵的输入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和液压泵之间的管路中间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下一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相连;以这样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3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和溢流阀,末端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的两个输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溢流阀的输入油口相连。液压缸是给机械构件施加交变载荷或脉动载荷的执行构件,四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和五个溢流阀是使液压缸的输出拉力或压力产生节跃变化的系统。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是使液压缸的输出拉力和压力产生交替变化的构件,压力传感器用于调整各溢流阀的设定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在机械构件的疲劳实验中,能够方便地给机械构件施加相应的交变载荷,并且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脉动载荷示意图;图3是交变载荷示意图。在图1中,1.溢流阀,2.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6.液压缸,7.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8.液压泵,9.油箱,10.溢流阀,11.溢流阀,12.溢流阀,13.溢流阀,14.压力传感器,15.压力传感器,16.机械构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承受交变载荷的机械构件16与液压缸6的活塞杆固连,在液压缸6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之间的进出油管路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14、1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的一个输入侧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泵8相连,另一个输入侧油口直接连油箱9。液压泵8的输入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9相连。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和液压泵8之间的管路中间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0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1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2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3相连。液压缸6是给机械构件施加交变载荷或脉动载荷的执行构件。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3、4、5和溢流阀1、10、11、12、13是使液压缸6的输出拉力或压力产生节跃变化的系统。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是使液压缸6的输出拉力和压力产生交替变化的构件。压力传感器14、15用于调整各溢流阀的设定值。当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处于2位(图示为1位)时,溢流阀10工作,其余溢流阀不工作,系统的压力由溢流阀10决定;当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处于1位,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处于2位(图示为1位)时,溢流阀11工作,其余溢流阀不工作,系统的压力由溢流阀11决定;其余以此类推。这样随着各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的顺序反复动作(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始终处于图示的一位),就可使液压缸的输出拉力呈图2所示的脉动载荷形式。若各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顺序反复动作一次,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动作一次,此过程交替进行时,就可实现图3所示的液压缸6的输出拉力和压力呈交变载荷的形式。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的数量可以是4个,也可以更多或更少,其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对所需施加的交变载荷的精度要求,精度要求越高,其数量就应越多。溢流阀的数量总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的数量多一个。权利要求1.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包括溢流阀(1,10,11,12,13)、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3,4,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液压缸(6)和油箱(9),其特征是承受交变载荷的机械构件(16)与液压缸(6)的活塞杆固连,在液压缸(6)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之间的进出油管路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14,1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的一个输入侧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泵(8)相连,另一个输入侧油口直接连油箱(9),液压泵(8)的输入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9)相连,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和液压泵(8)之间的管路中间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0)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1)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2)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3)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机械构件(16)与液压缸(6)的活塞杆固连,在液压缸(6)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之间的进出油管路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14,1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的一个输入侧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泵(8)相连,另一个输入侧油口直接连油箱(9),液压泵(8)的输入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9)相连;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和液压泵(8)之间的管路中间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下一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0)相连;以这样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3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和溢流阀,末端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两个输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溢流阀(1,13)的输入油口相连。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而且能够方便地给机械构件施加相应的交变载荷。文档编号F15B19/00GK2918829SQ20062002383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刘喜平, 杨育林, 齐效文 申请人:燕山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交变载荷液压加载装置,包括溢流阀(1,10,11,12,13)、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3,4,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液压缸(6)和油箱(9),其特征是:承受交变载荷的机械构件(16)与液压缸(6)的活塞杆固连,在液压缸(6)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之间的进出油管路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14,1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的一个输入侧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泵(8)相连,另一个输入侧油口直接连油箱(9),液压泵(8)的输入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9)相连,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滑阀(7)和液压泵(8)之间的管路中间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5)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0)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4)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1)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3)的一个输出油口与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2)相连,两位两通电磁换向滑阀(2)的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的输入油口相连,另一个输出油口与溢流阀(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平杨育林齐效文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