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703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该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水溶性高分子溶液混合后得到内相纺丝液;将明胶或壳聚糖溶解后形成外相纺丝液;将内相纺丝液和外相纺丝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其中,水溶性高分子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任意一种,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中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抗肿瘤埋植剂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且在核壳结构中负载有载药纳米聚多巴胺颗粒,此种纤维埋植剂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效果,而且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生物降解的埋植剂。

Anti-tumor implant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备
,且特别涉及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仍严重地着威胁人类健康,在肿瘤治疗方面,全身性化疗(伴以手术切除、放疗等),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其带来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病人需承受很大痛苦。为改进这种给药方式,部分研究者们开始利用各种纳米载体来包裹药物,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效,但是大部分纳米载体都是通过全身给药的方式进入体内的,因此在达到肿瘤组织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如: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在非靶向组织处过量富集、过度依赖于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临床实验或动物实验中肿瘤处的累积量仍旧不足。相比之下,局部给药系统则能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因为它能使局部的药物浓度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药物的对正常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而且不用反复给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目前,各类不可降解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可将降解材料(如聚醚-聚酸酐共聚物、聚醚-聚酯共聚物、可降解的水凝胶材料等)都被用于制备各类抗肿瘤埋植剂,用于局部传递给各种抗肿瘤药物和因子(如紫杉醇、阿霉素等化疗药物,以及抗血管生成因子、内皮抑素基因等。这些抗肿瘤埋植剂可通过各种手段被制成各种形式,如圆球、圆片、实心薄膜、棒状或纤维膜等。其中载药电纺微/纳米纤维膜制备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对药物能有效包载和控释、易于在体内降解(比表面积较大)。就目前报道的一些局部给药系统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局部注射的微/纳米药物载体,容易逃逸到病灶之外;一些局部注射的半固体给药系统,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在体内及时形成凝胶,从而导致药物的突释;一些局部植入的块体给药系统,其降解性能难以调节,难以有效控释药物。因此,仍需发展出新的局部给药系统。抗肿瘤埋植剂,尤其是纤维埋植剂,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局部给药系统,从操作方式上将属于局部植入的一类给药系统。它除了直接用于肿瘤治疗,还可作为术后填料,能有效防止肿瘤复发。但是,传统的抗肿瘤埋植剂(包括现有的一些纤维埋植剂)仍存在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而且大部分埋植剂所载药物通过载体的降解而直接释放出来,但是由于释放出来的药物属于小分子,容易扩散到其他组织,也可能会被清除,靶向性较差,所以还需改进。此外,现有的抗肿瘤埋植剂还存在着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存在毒性、难以降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旨在制备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其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水溶性高分子溶液混合后得到内相纺丝液;将明胶或壳聚糖溶解后形成外相纺丝液;将内相纺丝液和外相纺丝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其中,水溶性高分子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任意一种,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中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且在核壳结构中负载有载药纳米聚多巴胺颗粒;其中,载药纳米聚多巴胺颗粒中负载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为阿霉素或喜树碱;优选地,载药纳米聚多巴胺颗粒的粒径为40-130nm;更优选地,抗肿瘤埋植剂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水溶性高分子溶液混合后形成内相纺丝液,将明胶或壳聚糖溶解后形成内相纺丝液,将内相纺丝液和外相纺丝液混合后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且在纳米纤维的内核中载有纳米聚多巴胺颗粒。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肿瘤埋植剂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的功能,是一种新型抗肿瘤埋植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且在核壳结构中负载有载药纳米聚多巴胺颗粒,此种纤维埋植剂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效果,而且是一种无毒易降解的埋植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肿瘤埋植剂的透射电镜图;图2是44nm颗粒在不同浓度下的升温曲线;图3是44nm颗粒在不同浓度下的升温曲线;图4是137nm颗粒在不同浓度下的升温曲线;图5是载聚多巴胺颗粒电纺纤维的体外光热细胞毒性实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肿瘤埋植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内相纺丝液的制备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水溶性高分子溶液混合后得到内相纺丝液;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中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其中,水溶性高分子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聚乙烯醇。需要说明的是,水溶性高分子为内相纺丝液的主要部分,经过纺丝后水溶性高分子为固体基质,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会分散至其中,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水溶性高分子会遇水溶解。优选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的粒径为40-130nm。优选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聚乙烯醇溶液的混合过程是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滴加至聚乙烯醇溶液中,采用滴加的方式进行混合能够使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均匀分散至聚乙烯醇溶液中,提高最终得到产品的均匀性。优选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的载药量为10%-30%。在内相纺丝液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80-120g/L,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5-20。通过控制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来控制最终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若聚乙烯醇的用量过少会影响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的均匀性,影响产品的药效。在一些实施例中,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150-250g/L,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后用去离子水调节聚乙烯醇的浓度。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略大于内相纺丝液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使操作更加方便易行,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和水形成的悬浮液滴加至聚乙烯醇溶液中后,需要用去离子水调节聚乙烯醇的浓度至指定范围。具体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的制备可以为市购聚多巴胺颗粒然后通过吸附的方式制备载药多巴胺颗粒。优选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是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和水混合后进行浓缩,采用浓度较高的载药聚多巴胺颗粒悬浮液进行混合有利于后续对各组分的用量进行调控,如调整聚乙烯醇的浓度至指定范围,有利于纺丝工作的进行。载药聚多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水溶性高分子溶液混合后得到内相纺丝液;将明胶或壳聚糖溶解后形成外相纺丝液;将所述内相纺丝液和所述外相纺丝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其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任意一种,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中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水溶性高分子溶液混合后得到内相纺丝液;将明胶或壳聚糖溶解后形成外相纺丝液;将所述内相纺丝液和所述外相纺丝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其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任意一种,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中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醇;优选地,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聚乙烯醇溶液的混合过程是将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滴加至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优选地,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的载药量为10%-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相纺丝液中所述聚乙烯醇的浓度为80-120g/L,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与所述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5-20;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150-250g/L,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分散液与所述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后用去离子水调节聚乙烯醇的浓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的制备过程包括:将聚多巴胺颗粒与单端修饰了肿瘤靶向分子的聚乙二醇混合后,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反应20-30h得到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靶向聚多巴胺颗粒;将所述靶向聚多巴胺颗粒、抗肿瘤药物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混合避光搅拌20-30h,再透析旋蒸得到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载药纳米颗粒;其中,所述抗肿瘤药物选自阿霉素或喜树碱;优选地,所述载药聚多巴胺颗粒的粒径为40-130nm;优选地,所述聚多巴胺颗粒的制备过程包括:将氨水、有机溶剂和水混合后得到第一混合液,将多巴胺盐酸盐溶液滴加至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反应20-30h,然后分离出聚多巴胺颗粒;优选地,所述聚多巴胺颗粒的制备过程包括:将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至多巴胺盐酸盐水溶液中,在30-70℃的温度条件下反应3-10h,然后分离出聚多巴胺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功能的抗肿瘤埋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颗粒的粒径大于100nm时,所述聚多巴胺颗粒的分离是采用离心分离的方式;优选地,离心分离后得到的颗粒用水重新分散再离心,以清除游离的药物;所述聚多巴胺颗粒的粒径小于100nm时,所述聚多巴胺颗粒的分离是采用透析再旋蒸的方式进行浓缩;优选地,透析时,用分子量为13500-14500的透析袋透析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杜天意徐玲李西林何洋周绍兵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