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662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土壤翻耕、恢复剂浇注、缓冲层铺设、营养层铺设、种植土层铺设、营养剂浇注、营腐生动物培养、植物种植和养护。有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采用腐殖酸、硫酸亚铁、磷石膏和水制备而成的恢复剂对土壤进行浸泡处理,实现了盐碱土原土的活力恢复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并且采用恢复剂浸泡后的原土土壤孔隙度降低,减少了后期反盐通道的形成。

A Rapid Recovery Method for Saline-alkali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2、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4、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5、耕作管理的不当;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可以看出,目前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土壤退化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的障碍,因而盐碱土的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复土壤。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翻耕;对盐碱地进行平整,然后对平整后的盐碱地进行翻耕若干次,翻耕的深度大于60公分;2)恢复剂浇注;对盐碱地浇注自来水,自来水浇注高度离土壤表面10公分,浸泡10天后排出;然后对盐碱地浇注恢复剂浇注高度离土壤表面10公分,浸泡10天后排出;恢复剂包含下列成分:腐殖酸、硫酸亚铁、磷石膏和水;3)缓冲层铺设;清除浇注后的土壤,清除深度70公分;然后铺设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碎石层、细沙层、中沙层、粗沙层和碎石层;4)营养层铺设;在缓冲层上铺设营养层,所述营养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客土层、粪土层、秸秆层、草木灰层和客土层;5)种植土层铺设;在营养层上铺设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包括步骤3)中清除的土壤,所述种植土层铺设的厚度为30公分;然后在铺设种植土层后的土壤上挖设若干竖井,深度至缓冲层即可;6)营养剂浇注;对铺设种植土层后的土壤喷洒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物质:尿素20~30份、吸附剂1~5份、稳定剂1~5份、保水剂5~8份、微生物菌剂3~5份、甘蔗粉末发酵液10~20份、玉米芯粉末发酵液10~20份、粪便发酵液10~20份;7)营腐生动物培养;在营养剂浇注后一周,在营养层放入若干蜣螂幼虫或蜣螂卵;在种植土层放入若干蚯蚓幼虫;8)植物种植;在营腐生动物培养后3天,在种植土层上单行条间隔种植乔木和灌木,相邻的乔木和灌木之间距离为1.2~1.5米,在相邻的乔木和灌木之间种植碱蓬;搭建棚架,在棚架上设置若干远红外灯,远红外灯光的波长为155~395微米,每天用远红外灯照射2~4小时。9)养护;从植物种植完成之日起,每周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为5~8厘米;每次松土后喷洒植物营养液。优选地,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中沙层埋设有热棒,所述热棒温度为55~65℃。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客土层埋设有热棒,所述热棒温度为35~45℃。优选地,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种植土层还包括客土,种植土层中客土重量占种植土总量为30~70%。优选地,在所述缓冲层和所述营养层之间还铺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上均匀设置直径小于1.5cm2的孔隙,孔隙设置的密度为100个/m2。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客土土壤的湿度大于80%、PH介于6.7~7之间、微生物含量大于108个/g、大团聚体含量大于20%、土壤孔隙度介于40%~50%之间。优选地,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营养剂浇注量满足下列关系:W=(M2·K)/(1000·N·T);式中:W为每亩营养剂浇注量;M为每亩种植土层中客土重量;K为种植土层中客土的土壤孔隙度;N为每亩种植土层总重量;T为为每亩种植土层中客土的大团聚体含量。优选地,在所述步骤9)中:当土壤盐分≥0.2%,每周喷灌中性水一次,喷灌至土壤不再吸收水份为止;当土壤盐分<0.2%,每天喷洒中性水一次,喷洒至土壤表面浸湿为止。优选地,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蜣螂幼虫或蜣螂卵的放入量满足下列关系:D=(3000·X·L2)/(Y·d·h);式中:D为每亩营养层中蜣螂幼虫或蜣螂卵的数量;X为每亩营养层中粪土层的总重量;Y为每亩营养层中粪土层、秸秆层和草木灰层的总重量;L为每亩营养层中粪土层的平均厚度;d为每亩营养层的平均厚度;h为每亩营养层中粪土层、秸秆层和草木灰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地,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蚯蚓幼虫的放入量满足下列关系:C=(2000·M·T·K)/(Z·N);式中:C为每亩种植土层中蚯蚓幼虫的加入量;Z为每亩种植土层中客土的湿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腐殖酸、硫酸亚铁、磷石膏和水制备而成的恢复剂对土壤进行浸泡处理,实现了盐碱土原土的活力恢复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并且采用恢复剂浸泡后的原土土壤孔隙度降低,减少了后期反盐通道的形成。2、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层由碎石层、细沙层、中沙层、粗沙层和碎石层构成,这样的缓冲层一方面能够阻碍地底反盐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细沙层、中沙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可以作为储水层,细沙层可以减缓水分的下渗,保证了水分的存储率。3、本专利技术在缓冲层上铺设的营养层由客土层、粪土层、秸秆层、草木灰层和客土层构成,这样夹在客土层之间的粪土层、秸秆层、草木灰层可以依靠客土层内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及营养物质的转换。4、本专利技术在改良后的土壤上挖设若干竖井,在暴雨或灌注水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水对营养层和种植土层的冲刷,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翻耕;对盐碱地进行平整,然后对平整后的盐碱地进行翻耕若干次,翻耕的深度大于60公分;2)恢复剂浇注;对盐碱地浇注自来水,自来水浇注高度离土壤表面10公分,浸泡10天后排出;然后对盐碱地浇注恢复剂,浇注高度离土壤表面10公分,浸泡10天后排出;恢复剂包含下列成分:腐殖酸、硫酸亚铁、磷石膏和水;3)缓冲层铺设;清除浇注后的土壤,清除深度70公分;然后铺设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碎石层、细沙层、中沙层、粗沙层和碎石层;4)营养层铺设;在缓冲层上铺设营养层,所述营养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客土层、粪土层、秸秆层、草木灰层和客土层;5)种植土层铺设;在营养层上铺设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包括步骤3)中清除的土壤,所述种植土层铺设的厚度为30公分;然后在铺设种植土层后的土壤上挖设若干竖井,深度至缓冲层即可;6)营养剂浇注;对铺设种植土层后的土壤喷洒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物质:尿素20~30份、吸附剂1~5份、稳定剂1~5份、保水剂5~8份、微生物菌剂3~5份、甘蔗粉末发酵液10~20份、玉米芯粉末发酵液10~20份、粪便发酵液10~20份;7)营腐生动物培养;在营养剂浇注后一周,在营养层放入若干蜣螂幼虫或蜣螂卵;在种植土层放入若干蚯蚓幼虫;8)植物种植;在营腐生动物培养后3天,在种植土层上单行条间隔种植乔木和灌木,相邻的乔木和灌木之间距离为1.2~1.5米,在相邻的乔木和灌木之间种植碱蓬;搭建棚架,在棚架上设置若干远红外灯,远红外灯光的波长为155~395微米,每天用远红外灯照射2~4小时。9)养护;从植物种植完成之日起,每周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为5~8厘米;每次松土后喷洒植物营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翻耕;对盐碱地进行平整,然后对平整后的盐碱地进行翻耕若干次,翻耕的深度大于60公分;2)恢复剂浇注;对盐碱地浇注自来水,自来水浇注高度离土壤表面10公分,浸泡10天后排出;然后对盐碱地浇注恢复剂,浇注高度离土壤表面10公分,浸泡10天后排出;恢复剂包含下列成分:腐殖酸、硫酸亚铁、磷石膏和水;3)缓冲层铺设;清除浇注后的土壤,清除深度70公分;然后铺设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碎石层、细沙层、中沙层、粗沙层和碎石层;4)营养层铺设;在缓冲层上铺设营养层,所述营养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客土层、粪土层、秸秆层、草木灰层和客土层;5)种植土层铺设;在营养层上铺设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包括步骤3)中清除的土壤,所述种植土层铺设的厚度为30公分;然后在铺设种植土层后的土壤上挖设若干竖井,深度至缓冲层即可;6)营养剂浇注;对铺设种植土层后的土壤喷洒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物质:尿素20~30份、吸附剂1~5份、稳定剂1~5份、保水剂5~8份、微生物菌剂3~5份、甘蔗粉末发酵液10~20份、玉米芯粉末发酵液10~20份、粪便发酵液10~20份;7)营腐生动物培养;在营养剂浇注后一周,在营养层放入若干蜣螂幼虫或蜣螂卵;在种植土层放入若干蚯蚓幼虫;8)植物种植;在营腐生动物培养后3天,在种植土层上单行条间隔种植乔木和灌木,相邻的乔木和灌木之间距离为1.2~1.5米,在相邻的乔木和灌木之间种植碱蓬;搭建棚架,在棚架上设置若干远红外灯,远红外灯光的波长为155~395微米,每天用远红外灯照射2~4小时。9)养护;从植物种植完成之日起,每周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为5~8厘米;每次松土后喷洒植物营养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中沙层埋设有热棒,所述热棒温度为55~6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的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客土层埋设有热棒,所述热棒温度为35~45℃。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起郭瑞贾冰席海洋杨林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