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6506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线、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连接线包括导线、麦拉、引流线、外披及转接环;引流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超出外披的相对两端,引流线超出外披的部分夹设于外披与转接环之间;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金属壳;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金属壳;位于连接线第一端的转接环抵接第一金属壳,位于连接线第二端的转接环抵接第二金属壳。上述抗干扰连接器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引流线直接连接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保证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使得连接线的内部精简了编织层结构,省去了加工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Anti-interference connecto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干扰连接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干扰连接器装置。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线及连接于连接线两端的连接头,连接线主要用于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连接线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而导致传输信号受影响,因此,一般的连接线一般包括至少一条导线、及包覆在导线外的编织层,编织层由金属材料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然而,在生产加工时,处理编织层会导致耗时长,降低生产效率,不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干扰连接器装置,精简了连接线的结构,保证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线、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连接线包括导线、包裹所述导线的麦拉、位于所述麦拉一侧的引流线、包裹所述麦拉与所述引流线的外披、及套设所述外披相对两端的转接环;所述引流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外披的相对两端,所述引流线超出所述外披的部分夹设于所述外披与所述转接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金属壳;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金属壳;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所述转接环抵接所述第一金属壳,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二端的所述转接环抵接所述第二金属壳。上述抗干扰连接器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引流线直接连接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保证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使得连接线的内部精简了编织层结构,省去了加工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一侧具有第一托线部;所述第一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第一束线部,所述第一束线部与所述第一托线部相对;位于所述转接线第一端的所述转接环夹设于所述第一托线部与所述第一束线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一侧具有第二托线部;所述第二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第二束线部,所述第二束线部与所述第二托线部相对;位于所述转接线第二端的所述转接环夹设于所述第二托线部与所述第二束线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所述麦拉与所述导线之间还具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分别填充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麦拉之间、及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麦拉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的数量为两条;所述第二导线的数量为两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线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头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金属壳内的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头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金属壳内的第一线路板;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环由导电材质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披由绝缘材质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中的连接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中的连接线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中的连接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中的第一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中的第一连接体与连接线的组装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连接线,11-导线,111-第一导线,112-第二导线,12-麦拉,13-引流线,14-外披,15-转接环,16-填充料;20-第一连接器,21-第一支座,22-第一连接头,23-绝缘件,24-第一外壳,25-第一金属壳,26-第一线路板,27-第一托线部,28-第一束线部;30-第二连接器,31-第二支座,32-第二连接头,33-第二外壳,34-第二金属壳,35-第二托线部,36-第二束线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线10、连接于连接线1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20、及连接于连接线10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器30。所述连接线10包括至少一条导线11、包裹导线11的麦拉12、位于麦拉12一侧的引流线13、包裹麦拉12与引流线13的外披14、及套设外披14相对两端的转接环15。在本实施例中,导线11包括两条第一导线111及两条第二导线112,第一导线111的直径小于第二导线112。进一步地,麦拉12与导线11之间还具有填充料16,填充料16分别填充于第一导线111与麦拉12之间、及第二导线112与麦拉12之间,以支撑第一导线111与第二导线112,保证连接线10的结构稳定性及良好的外观。引流线13的相对两端分别超出外披14的相对两端,引流线13超出外披14的部分夹设于外披14与转接环15之间,引流线13与转接环15形成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环15由导电材质制成,比如金属。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麦拉12为铝箔。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披14由绝缘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保护性能。所述第一连接器20包括第一支座21、连接第一支座21的第一连接头22、连接于第一支座21与第一连接头22之间的绝缘件23、及包裹绝缘件23的第一外壳24。第一支座21的中部设有穿孔,穿孔供连接线10的第一端穿设。第一连接头22包括第一金属壳25、及安装于第一金属壳25内的第一线路板26;第一导线111的第一端及第二导线112的第一端分别焊接于第一线路板26上。第一金属壳25朝向连接线10的一端的一侧具有第一托线部27,第一金属壳25朝向连接线10的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第一束线部28,第一束线部28与第一托线部27相对。组装时,位于连接线10第一端的转接环15夹设于第一托线部27与第一束线部28之间,使得引流线13与第一金属壳25实现电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器30包括第二支座31、连接第二支座31的第二连接头32、及包裹第二支座31与第二连接头32的第二外壳33。第二支座31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供连接线10的第二端穿设。第二连接头32包括第二金属壳34、及安装于第二金属壳34内的第二线路板(图未示);第一导线111的第二端及第二导线112的第二端分别焊接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连接线包括导线、包裹所述导线的麦拉、位于所述麦拉一侧的引流线、包裹所述麦拉与所述引流线的外披、及套设所述外披相对两端的转接环;所述引流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外披的相对两端,所述引流线超出所述外披的部分夹设于所述外披与所述转接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金属壳;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金属壳;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所述转接环抵接所述第一金属壳,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二端的所述转接环抵接所述第二金属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连接线包括导线、包裹所述导线的麦拉、位于所述麦拉一侧的引流线、包裹所述麦拉与所述引流线的外披、及套设所述外披相对两端的转接环;所述引流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外披的相对两端,所述引流线超出所述外披的部分夹设于所述外披与所述转接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金属壳;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金属壳;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所述转接环抵接所述第一金属壳,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二端的所述转接环抵接所述第二金属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一侧具有第一托线部;所述第一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第一束线部,所述第一束线部与所述第一托线部相对;位于所述连接线第一端的所述转接环夹设于所述第一托线部与所述第一束线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一侧具有第二托线部;所述第二金属壳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第二束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