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89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织物的几何结构为三维空间延伸编织成的呈连续纱线的结构,编织几何结构中惯用单元中的纱线段满足空间点群4mm描述的点的对称性,基础对称单元的棱长分别为|a|、|b|、|c|,其基矢量

Three-dimensional bidirectional angular interlocking fabric based on P4mm symmetry of spac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
本技术涉及编织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
技术介绍
角联锁织物也称为2.5D织物或者层联织物,其结构紧密,整体性能好,三维角联锁织物作为增强相已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构件的整体加工。授权公告号为CN207210636U、授权公告日为2018.04.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斜向纱线的角联锁织物,该织物包括经线系统、纬线系统、衬经纱系统,还包括与织物长度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斜向纱系统,通过设置斜向纱系统提高了织物的面内抗剪性能。申请公布号为CN101775683A、申请公布日为2010.07.1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法相增强2.5D织物及其织造方法,该织物包括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且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成层层角联锁结构,该织物还包括法向纱系统,法向纱系统垂直于经向纱系统和纬向纱系统,并且法向纱系统贯穿织物的厚度,由相邻的经纱和纬纱夹持,通过增加一个法向纱系统,这种织物增强了织物层间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减少了经纱的压缩失稳,提高了径向抗压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角联锁织物的承力构件要求具有双向高弹性模量,但是上述角联锁织物的经线系统和纬线系统的结构不同,角联锁织物在经纬方向上的力学性能不均匀,使用上述角联锁织物的承力构件难以满足经纬双向均匀弹性模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以解决目前的角联锁织物由于在经纬方向上的力学性能不均匀导致承力构件难以满足经纬双向均匀弹性模量要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该织物的几何结构为三维空间延伸编织成的呈连续纱线的结构,编织几何结构中惯用单元中的纱线段满足空间点群4mm描述的点的对称性,惯用单元由基础对称单元经过设定的镜面对称操作形成,基础对称单元的棱长分别为|a|、|b|、|c|,其基矢量基础对称单元的纱线段为无对称线段,在xyz三维坐标系中设z轴为旋转轴,基础对称单元由无对称线段绕中心O完成旋转对称操作得到;空间点群4mm的群元素对应点群4mm的矩阵表达式为:点群4mm的群元素对应的旋转对称操作八种表达式为:其中前四种操作均为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均是绕z轴转过π/2角,表示将某一纱线段上的点(x,y,z)变换为等号后点的旋转操作;后四种是分别关于xz方向所决定的镜面的对称操作,表示关于xz方向所决定的镜面对称后的生成元;在xyz三维坐标系中设z轴为旋转轴,基础对称单元由无对称线段绕中心O完成前四种旋转对称操作得到;惯用单元由基础对称单元完成:cσv(x,y,z)=(x,-y,z),c4zσv(x,y,z)=(y,x,z),后四种旋转对称操作形成,即由基础对称单元在x和z方向所决定的xoz面上增加一个镜面并进行镜像操作,再在y和z方向所决定的面上增加一个yoz镜面并进行镜像操作得到;惯用单元在编织平面内以矢量t=(n1|a|+n2|b|),平移即可即布满编织平面,沿z向以矢量平移,n1,n2,n3为整数,形成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目前的角联锁织物相比,本技术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在经纬方向呈等幅度弯曲,可实现织物力学性能的双向均匀化,解决了目前的角联锁织物由于在经纬方向上的力学性能不均匀导致承力构件难以满足经纬双向均匀弹性模量要求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对称单元的棱长|a|=|b|≠|c|。进一步的,该织物的纱线的截面为呈沿径向或者纬向延伸拉长的扁平状,提高织物的纤维体积百分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对称单元的无对称线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对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对称单元的另一个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惯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双向角联锁织物的轴测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代表性体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代表性体积单元的结构参数图;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代表性体积单元等效全等椭圆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维体积分数随k值的变化趋势图;图10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扁平状的纱线制成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基础对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角联锁织物的几何结构为三维空间延伸编织成的呈连续纱线的结构,编织几何结构中惯用单元中的纱线段满足空间点群4mm描述的点的对称性。惯用单元的棱长则分别为|A|、|B|、|C|,其基矢量惯用单元棱长|A|=|B|≠|C|。如图1至图4所示,基础对称单元的纱线段为无对称线段,基础对称单元的棱长分别为|a|、|b|、|c|,|a|=|b|≠|c|,其基矢量基础对称单元的纱线段为无对称线段,在xyz三维坐标系中设z轴为旋转轴,基础对称单元由无对称线段绕中心O完成旋转对称操作得到。空间点群4mm(C4v)的群元素也可以表示为对应点群4mm的矩阵表达式c4v为:点群4mm的群元素对应的旋转对称操作表达式为:E,c4z(x,y,z)=(-y,x,z)cσv(x,y,z)=(x,-y,z),c4zσv(x,y,z)=(y,x,z),其中省略的表达式为其中前四种操作均为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均是绕z轴转过π/2角,表示将某一纱线段上的点(x,y,z)变换为等号后点的旋转操作,后四种是分别关于xz方向所决定的镜面的对称操作,表示关于xz方向所决定的镜面对称后的生成元;在xyz三维坐标系中设z轴为旋转轴,基础对称单元由无对称线段绕中心O完成前四种旋转对称操作得到;惯用单元由基础对称单元完成:cσv(x,y,z)=(x,-y,z),c4zσv(x,y,z)=(y,x,z),后四种旋转对称操作形成,即由基础对称单元在x和z方向所决定的xoz面上增加一个镜面并进行镜像操作,再在y和z方向所决定的面上增加一个yoz镜面并进行镜像操作得到;基础对称单元在编织平面内以矢量t=(n1|a\+n2|b|),平移即可即布满编织平面,沿z向以矢量平移,n1,n2,n3为整数,形成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本技术的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在经纬方向等幅度弯曲,织物在经纬方向的力学性能均匀,能够满足双向高弹性模量的要求。通过调整经纬向纱线参数匹配设计初始模量,可满足不同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构件的力学性能需求。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编织材料可用于制作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增强相,常采用单元几何模型预测其性能。如图5和图6所示,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的数学模型,对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性能进行分析。根据织物的对称性,取其代表性体积单元,结构如图6所示。下面对双向角联锁三维织物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如图7和图8所示,首先建立数学模型条件:1)忽略纱线捻度,纱线在编织载荷情况下可变形;(2)织物编织纱线不分经纬向,且纱线细度和弯曲形状完全相同,轴线呈波浪状,沿纱线轴向截面为椭圆。编织纱线截面面积计算:设编织纱线截面为椭圆,长半轴为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几何结构为三维空间延伸编织成的呈连续纱线的结构,编织几何结构中惯用单元中的纱线段满足空间点群4mm描述的点的对称性,惯用单元由基础对称单元经过设定的镜面对称操作形成,基础对称单元的棱长分别为|a|、|b|、|c|,其基矢量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空间群P4mm对称性的三维双向角联锁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几何结构为三维空间延伸编织成的呈连续纱线的结构,编织几何结构中惯用单元中的纱线段满足空间点群4mm描述的点的对称性,惯用单元由基础对称单元经过设定的镜面对称操作形成,基础对称单元的棱长分别为|a|、|b|、|c|,其基矢量基础对称单元的纱线段为无对称线段,在xyz三维坐标系中设z轴为旋转轴,基础对称单元由无对称线段绕中心O完成旋转对称操作得到;空间点群4mm的群元素对应点群4mm的矩阵表达式为:点群4mm的群元素对应的旋转对称操作八种表达式为:其中前四种操作均为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均是绕z轴转过π/2角,表示将某一纱线段上的点(x,y,z)变换为等号后点的旋转操作;后四种是分别关于xz方向所决定的镜面的对称操作,表示关于xz方向所决定的镜面对称后的生成元;在xyz三维坐标系中设z轴为旋转轴,基础对称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锁范卫锋刘奎黄钊铧朱建勋朱梦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