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永松专利>正文

液压平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675 阅读:4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平衡阀,包括主阀、先导阀和控制阀,其中各阀包含有阀体、阀芯和前后二腔,阀芯均通过弹簧与阀体连接,先导阀位于主阀芯内,控制阀与主阀上下连接,控制阀还包括位于其阀体上的二主油口A、B和控制油口X,位于主阀前腔内有一活塞,其有杆腔与无杆腔分别通过位于阀体上的油道c、d与控制油口X相连通;主阀芯后端外侧面轴向设有多条斜槽连通主阀的油口b和主阀的后腔;主阀芯的后端设有一油孔e连通主阀的后腔与先导阀的后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仅加工容易,而且运动灵敏、平稳,还可以手动调节主阀的最大开口度,应用范围较广;再者能量损耗小,效率高;还有当软管破损失压的情况下,能防止负载失速下降,能起到一个液压锁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尤其涉及用于8吨至50吨各种开式系统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控制平衡阀。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液压平衡阀包括主阀、先导阀和控制阀,其中各阀包含有阀体、阀芯和前后二腔,阀芯均通过弹簧与阀体连接,先导阀位于主阀芯内,控制阀与主阀上下连接,位于阀体上的二主油口A、B和控制油口X,位于主阀上的油口b与控制阀的后腔相通,主阀芯前腔与阀体上的主油口A相通,主阀芯前端内轴向设有油孔f连通先导阀的前腔与主阀的前腔,其特征在于(1)控制阀前腔与主油口A相贯通,控制阀的后腔沿轴向与主油口B相贯通;(2)位于主阀前腔内有一控制活塞,其有杆腔与无杆腔分别通过位于阀体上的的油孔c、d与控制油口X相连通; (3)主阀芯后端外侧面轴向设有多条斜槽连通主阀的油口b和主阀的后腔;(4)主阀芯的后端设有一油孔e连通主阀的后腔与先导阀的后腔。所述的主阀芯前端外侧面上可以设有多条不同角度、长度的圆弧节流槽。所述的主阀芯前端内设有与油孔f相贯通的垂直油孔g连通主阀的前腔与先导阀的前腔。所述的主阀芯前端外侧可以设有一主阀套,在主阀套外再固定有一阀套,阀套的后端设有与其相抵并与主阀体相固定的弹簧套,主阀芯通过主阀芯弹簧与弹簧套相连。所述的主阀芯后端也可以设有一弹簧座,弹簧座内轴向设有油孔e,位于主阀芯内的弹簧座与先导阀弹簧相抵,位于主阀芯外的弹簧座与主阀芯弹簧的相抵。所述的先导阀由钢球座、位于钢球座内的钢球及先导阀弹簧组成,钢球座通过先导阀弹簧与主阀芯相连,钢球与主阀芯的内壁相配且钢球的前端与控制活塞的控制活塞杆相正对。所述主阀芯的后端可以设有与其相对的调节杆,该调节杆固定在弹簧套上并凸出于主阀体之外,位于弹簧套内的调节杆上套有主阀芯弹簧。所述的主阀体的侧面设有与其相固定的一阀板,与控制油口X相通的油孔d通过位于该阀板内的阻尼孔、与控制活塞的无杆油腔相通。为了防止阻尼孔被堵,在上述油孔d与阀板内的阻尼孔间还设有一滤芯。为了控制活塞快速的返回,在所述的阀板内还设有一单向阀,单向阀包含有单向阀芯、弹簧及前、后腔,单向阀芯通过弹簧与阀板连接,单向阀的前腔通过油孔h与控制活塞的无杆腔相连通,单向阀的后腔与阀板内的阻尼孔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主阀与控制阀、阀板之间采用分离结构,所以该阀加工容易;再者主阀芯后端外侧设有多条斜槽,随着主阀芯的移动,该处节流口的面积随之变化,因而运动更加灵敏、平稳;还有由于在主阀的前端设有调节杆,所以该阀可以手动调节主阀的最大开口度,使它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当重物上升,由于流量只通过控制阀,从A口流向B口,所以整个过程流阻小,能量损耗小,效率高。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附图说明图1和图2,液压平衡阀包括主阀、先导阀、控制阀、阀板8和调节杆1,控制阀用螺栓固定在主阀的上方,先导阀位于主阀内,阀板8用螺栓固定在主阀的右侧,调节杆1位于主阀的左侧并与主阀芯14相正对。其中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5、控制阀芯7、前后二腔及分别位于其阀体5前面、上面、侧面的二主油口A、B和控制油口X,控制阀芯7通过控制阀弹簧6与控制阀阀体5连接,控制阀的前后腔分别与主油口A、B相贯通;主阀包含有主阀体4、主阀芯14、前后二腔及主阀体4上端的两油口a和b,油口a和b分别与控制阀的前腔和后腔相连通,油口a又与主阀的前腔相通,主阀芯14后端外侧面轴向设有2条斜槽23连通主阀的油口b和主阀的后腔,主阀芯14前端外侧面上设有8条不同角度、长度的圆弧节流槽24(参见图3和图4),主阀芯14前端外侧还设有主阀套10,在主阀芯14外还配有阀套15,与阀套15相抵并与主阀体4螺纹连接的弹簧套2,在主阀芯14的后端上卡有一弹簧座16,弹簧座16内轴向设有油孔e,在弹簧套2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调节杆1并凸出于主阀阀体4之外,位于弹簧套2内的调节杆1上套有主阀弹簧3,使主阀弹簧3位于弹簧套2与弹簧座16之间,在主阀芯14的前端轴向上设有油孔f,在该油孔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油孔g;在主阀芯14内设有一先导阀,先导阀又由钢球座12和位于钢球座12内的钢球11及先导弹簧13组成,先导弹簧13的一端位于弹簧座16上,另一端与钢球座12相抵,钢球11与主阀芯14的内壁相配,上述油孔e连通主阀芯14的后腔与先导阀的后腔,上述油孔f和油孔g连通主阀的前腔和先导阀的前腔;在主阀的前腔内设有一控制活塞9,控制活塞杆通过主阀芯14前端的油孔f与先导阀内的钢球11相抵,控制活塞9上的有杆腔通过位于阀体上的的油孔c与控制油口X相连通;在主阀体4的右侧还设有与其螺栓固定的一阀板8,阀板8内设有二阻尼孔18、19,控制活塞9上的无杆腔通过上述阻尼孔18、19及主阀体4上油孔d与控制油口X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油孔d与油孔c相贯通后与控制油口X相通,为了防止油孔被堵塞,在油孔d与阀板8内的阻尼孔18间设有一滤芯17;在所述的阀板8内还设有一单向阀20,单向阀20包含有单向阀芯22、弹簧21及前、后腔,单向阀芯22通过弹簧21与阀板8连接,单向阀的前腔通过油孔h与控制活塞9的无杆腔相连通,单向阀后腔与阀板8内的阻尼孔18相通。图5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在绞车上的液压原理图,本阀的主流口B可直接安装在液压马达M的B1口上,本阀的主油口A用高压软管与三位四通的操纵阀H的油口A1相连接,控制油口X分别与液压马达M的B2口、本阀内控制活塞9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及三位四通的操纵阀H油口B3相连,操纵阀H的另外二油口P和O分别接压力油源和回油箱。本阀的工作控制过程如下(1)当正常起升负载G工况时,三位四通操纵阀H打到左边的位置,此时,压力油源通过操纵阀H的油口A1与主油口A相通,而液压马达M的B2口和控制油口X通过油口B3与回油箱相通,压力油从主油口A进入,克服控制阀内控制阀弹簧6的预紧力,推动控制阀内的控制阀芯7左移,压力油经控制阀芯7与控制阀体5的间隙,从主油口B流入液压马达M,驱动液压绞车J提升负载G,油液经液压马达M的油口B2流至操纵阀H,回到回油箱,这是正常的起升工况。(2)让负载G静止在半空时,将三位四通操纵阀H打到中间位置,切断压力油进入本阀主油口A的通路,停止向液压马达M供油,在负载G自重作用下,产生负力矩,力图使液压马达M逆向旋转,即使负载G下放方向旋转,此时控制阀内控制阀芯7紧帖控制阀体5上,堵住主油口A与主油口B间的通道,切断液压马达M受负力矩作用产生的逆向油流,阻止液压马达M逆向旋转,阻止负载G自行下降,负载G就停留在半空中。(3)当负载G下放时,将三位四通操纵阀H打到右边的位置,压力油源与控制油口X和液压马达M的油口B2相通,而本阀的主油口A与回油箱相连通,控制油口X的压力通过油孔c传递至主阀体4内控制活塞9的有杆腔,同时控制油口X的压力通过油孔d、滤芯17、阻尼孔18和19进入主阀体4内控制活塞9的无杆腔中,利用控制活塞9上的面积差克服先导阀内弹簧13的预紧力,控制活塞9杆顶开钢球11,使钢球11与主阀芯14内壁间产生间隙,此时液压马达M油口B1上的油液流动方向为经控制阀体5主油口B→控制阀后腔→主阀体4上油口b→主阀芯14后端的2条斜槽23→主阀的后腔→油孔e→先导阀的后腔→钢球11与主阀芯14内壁间的间隙→主阀芯14前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平衡阀,包括主阀、先导阀和控制阀,其中各阀包含有阀体、阀芯和前后二腔,阀芯均通过弹簧与阀体连接,先导阀位于主阀芯(14)内,控制阀与主阀上下连接,位于阀体上的二主油口(A)、(B)和控制油口(X),位于主阀上的油口(b)与控制阀的后腔相通,主阀芯(14)前腔与阀体上的主油口(A)相通,主阀芯(14)前端内轴向设有油孔(f)连通先导阀的前腔与主阀的前腔,其特征在于: (1)、控制阀前腔与主油口(A)相贯通,控制阀的后腔沿轴向与主油口(B)相贯通; (2)、位于主阀前腔内有一控制活塞(9),其有杆腔与无杆腔分别通过位于阀体上的油孔(c)、(d)与控制油口(X)相连通; (3)、主阀芯(14)后端外侧面轴向设有多条斜槽(23)连通主阀的油口(b)和主阀的后腔; (4)、主阀芯(14)的后端设有一油孔(e)连通主阀的后腔与先导阀的后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良卢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卢永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