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44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同时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工件支座。工件支座(1)设有:支杆(4);外嵌于支杆(4)且向缩径侧可作弹性变形的套筒体(10);支承套筒体(10)的外壳构件(3);形成于套筒体(10)外周侧的外周侧油压室(23);同时设有使支杆(4)向轴心方向移动的油缸(5),当油缸(5)的活塞构件(30)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时,使油缸(5)的油压工作室(16)与外周侧油压室(23)连通的油路(35、35a、35b)。(*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油压使外嵌于支杆上的套筒体作弹性变形而锁紧支杆的工件支座,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为提高工件支座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所作的改善。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切削加工工件等时,从下侧支承工件的工件支座已供实用,本申请人对各种工件支座也曾提出过专利申请(特愿平11-46922号、特愿2000-84112号等)。特愿平11-46922号的工件支座具有外壳构件、支杆、支杆移动用油缸、套筒体、增压器、外周侧油压室等。套筒体可弹性变形地构成,由外壳构件支承,在该套筒体内可移动自如地内嵌有支杆,在套筒体的外周侧形成外周侧油压室。支杆移动用油缸和增压器组装于外壳构件内,对这些支杆移动用油缸和增压器,由形成于外壳构件的油压供给口同时供给油压。即,通过经油压供给口供给的油压,驱动支杆移动用油缸,使支杆向工件抵接方向移动,驱动增压器使外周侧油压室产生高压油压,并利用该高压油压使套筒体的薄壁筒部向直径缩小侧作弹性变形,锁紧支杆。可是,该工件支座由于从共用的油压供给口同时向支杆移动用油缸和增压器供给油压,所以有可能在支杆未移动到与工件抵接时就锁紧支杆,而存在使工件支座的动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不够的问题。特愿2000-84112号的工件支座具有外壳构件、支杆、支杆移动用油缸、套筒体、增压器、外周侧油压室,同时,在从油压供给口通向增压器的输入油室的供给油路上设有节流阀,在从输入油室通向油压供给口的排出油路上设有可排出输入油室的油压的单向阀,是从油压供给口在油压排出时开阀的单向阀。根据该工件支座,由于在从油压供给口通向输入油室的供给油路上安装节流阀,所以可使增压器的动作比支杆移动用油缸滞后,因而可在支杆与工件抵接后锁紧支杆。但由于必须设节流阀和单向阀,而存在零件件数增多、构造复杂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简化工件支座的构造,同时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工件支座设有支杆;外嵌于支杆上、且向直径缩小侧(缩径侧)可作弹性变形的套筒体;支承该套筒体的外壳构件;形成于套筒体外周侧的外周侧油压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件支座中,设有使所述支杆向轴心方向移动的支杆移动用油缸,并设有当该油缸的活塞构件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时,使该油缸的油压工作室与外周侧油压室23连通的油路。在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等时,工件支座竖立配设,在该工件支座的上侧装卡工件,由油压供给源向支杆移动用油缸的油压工作室供给油压。于是,支杆移动用油缸被驱动,活塞构件相对于外壳构件向上方移动,由此,使支杆向上方移动。这里,活塞构件的结构是,当其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之前,支杆的顶端部与工件抵接。接着,支杆的顶端部与工件抵接后,活塞构件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此时,油缸的油压工作室通过油路与外周侧油压室连通。这样,在支杆的顶端部与工件抵接的状态下,向外周侧油压室供给油压,并利用该油压使套筒体向缩径侧作弹性变形而牢固地锁紧支杆,同时可靠地支承工件。在工件加工完毕后等,使支杆返回时,油压供给源停止向油压工作室供给油压。于是,支杆锁紧解除,譬如可以通过弹簧构件的弹性施力或手动等使支杆和活塞构件向下方作返回移动。采用该工件支座,特别是,在支杆移动用油缸的活塞构件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时,由于设有将该油缸的油压工作室与外周侧油压室连通的油路,所以可使支杆与工件确实抵接之后,可靠地锁紧支杆。而且,工件支座构造不复杂,能提高工件支座的动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这里,最好是在所述支杆内设置使支杆向返回移动侧弹性施力的弹簧构件。此时,藉由停止从油压供给口向油压工作室供给油压,可利用弹簧构件的弹性施力使支杆返回移动,与该支杆一起活塞构件也可作返回移动。另外,最好是在对于活塞构件设置使支杆仅按所定行程向轴心方向可相对移动而连接的同时,向顶端侧弹性施力的第2弹簧构件。这样,活塞构件和支杆一体地上升,首先,支杆的顶端部确实与工件抵接并维持该状态,仅活塞构件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如上述,支杆即可牢固地锁紧并可靠地支承工件。此时,较好的是,利用所述返回移动用弹簧构件使活塞构件向返回移动侧弹性施力,并通过该活塞构件使支杆向返回移动侧作弹性施力。这样,可使活塞构件和支杆一起确实返回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工件支座与工件主要部位切后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工件支座待机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工件支座支承状态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的工件支座1,如图1所示,从下侧支承工件2,以防止在切削加工时工件2的振动。如图2、图3所示,工件支座1具有约呈圆筒状的外壳构件3;支杆4;支杆移动用油缸5;轴构件6、7;弹簧构件8、9;金属制的套筒体10等。外壳构件3由从下端侧向上方外部呈开放状形成,且其两端为开放状的外壳本体11、和外嵌并固定于该外壳本体11上的外壳套12构成。在该外壳本体11上形成支杆容纳孔13,并设有密封构件14、15。外壳套12呈有底筒状而构成,在其上部形成法兰盘部,并由该法兰盘部而支承在所定的安装部。在外壳套12的底壁部形成油压供给口17,从油压供给口17向支杆移动用油缸5的油压工作室16供给来自油压供给源(图示略)的油压。在套筒体10上,从其上端向下侧依次设有固定环上部18、薄壁筒部19、固定环下部20,这些固定环上部18、薄壁筒部19、固定环下部20为一体形成。固定环上部18从下方被外壳本体11的上端壁部21阻卡,固定环下部20被夹持并固定在外壳本体11和油缸5之间。薄壁筒部19的结构向直径缩小侧可作弹性变形。在薄壁筒部19外周侧,在与外壳本体11之间形成环状的外周侧油压室23,在外周侧油压室23充填有油。支杆4可滑动地插入套筒体10内,在支杆4的内部,从下端部开始形成占支杆4的全长约2/5长度的圆筒孔24,在其上侧隔着中间壁部25形成比圆筒孔24直径小的圆筒孔26。在圆筒孔24内,内嵌有油缸构件22的导套部29,支杆4在由套筒体10和导套部29导向下,可作上下滑动而构成。支杆移动用油缸5具有油缸构件22和活塞构件30。油缸构件22由内旋合在外壳本体11下端部的油缸基部31、与该油缸基部31连接并向上方延伸的导套部29构成。在油缸构件22形成弹簧容纳孔22a和油缸孔22b,在导套部29的上端形成轴插入孔29a。并设有密封构件32、33、34。在油缸构件22的油缸孔22b内,活塞构件30按所定行程作油密且滑动自如的内嵌。油压工作室16形成于由油缸基部31、活塞构件30和外壳套12划分形成的空间。在活塞构件30外周部的上端附近部和下端附近部(油压工作室附近部)分别设有密封构件36、37。在油缸基部31上形成油路35,在其外周侧,在由油缸基部31和固定环下部20和外壳本体11包围的部分形成环状油路35a,连通该环状油路35a和外周侧油压室23的油路35b形成于固定环下部20的外周部侧。如图2所示,在活塞构件30位于返回位置的状态下,油压工作室16与外周侧油压室23不连通,而是如图3所示,当活塞构件30上升移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时,油压工作室16通过油路35、35a、35b成为与外周侧油压室23连通的状态,且油压工作室16的油压作用于外周侧油压室23。在弹簧容纳孔22a内,容纳有使支杆4向下方侧弹性施力的弹簧构件8,该弹簧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支座,所述工件支座设有:支杆;外嵌于支杆且向缩径侧可作弹性变形的套筒体;支承套筒体的外壳构件;形成于套筒体外周侧的外周侧油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座设有使所述支杆向轴心方向移动的支杆移动用油缸,并设有当该油缸的活塞构件移 动到行程末端或其附近时,使该油缸的油压工作室与外周侧油压室23连通的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浦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