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529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包括油箱、伺服泵、伺服电机、单向阀、进油过滤器、伺服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伺服油缸、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匹配的伺服控制器,伺服泵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泵进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伺服泵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单向阀、进油过滤器并延伸至伺服阀的P口处与伺服阀连通;伺服阀的A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开关阀及伺服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通,伺服油缸的有杆腔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开关阀及伺服阀的B口连通。本新型使用液压调距代替原有的机械调距,载荷大、定位精度高、响应快且调距方便,而且更加安全,保证设备不易损坏。

A Hydraulic Distance Adjustment System for Leve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平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各种金属板材在各个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些材料在轧制、锻造、挤压、拉拔、运输、冷却及各种加工过程中,常常因为外力作用、温度变化或者内力消长而发生弯曲或扭曲变形。为了消除这些缺陷,必须用矫直机加以矫直。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矫直机辊缝调距装置主要都是机械式,存在一定的弊端。1.首先机械调距方式的负载能力受到电机功率的以及减速机的限制,无法驱动大负载提供大型压制力。2.电机与减速机连接之间存在机械间隙,并且在调距过程中必须将角位移转化为直线位移,这种位方式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定位精度差。3.机械调距为了满足定位精度和负载能力,所选定的减速机较大,因而造成定位缓慢这个不利因素,而且到达了预定目标之后,必须要用机械锁来锁住当前位置,如果要调整定位目标,还需要解开机械锁再执行定位,没有实时性,而且定位缓慢。4.机械调距由于驱动力的给定是电机,电机无法堵转,也就是说当调距过程中,电机吃到了超过本身负载能力的力就会烧毁,无任何弹性调解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包括油箱、伺服泵、伺服电机、单向阀、进油过滤器、伺服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伺服油缸、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匹配的伺服控制器,所述伺服泵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伺服泵进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所述伺服泵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单向阀、进油过滤器并延伸至伺服阀的P口处与伺服阀连通;所述伺服阀的A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开关阀及伺服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通,所述伺服油缸的有杆腔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开关阀及伺服阀的B口连通,所述伺服阀的T口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所述伺服油缸的无杆腔端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伺服油缸的无杆腔油口与伺服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伺服油缸的有杆腔油口与伺服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伺服电机、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伺服阀均与伺服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伺服控制器为可编程PLC控制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油过滤器出油口处的管路上设置有带有溢流阀的溢流旁路,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处并联设置有第三开关阀,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油过滤器出油口处的管路上设置有带有蓄能器的蓄能旁路,所述蓄能旁路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及压力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与伺服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伺服油缸的有杆腔油口及无杆腔油口对应的管路上均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大于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油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3μ。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移传感器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使用液压调距代替原有的机械调距,载荷大、定位精度高、响应快且调距方便,而且更加安全,保证设备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中的伺服控制器的电气连接关系图。图中:1-油箱,2-伺服泵,3-伺服电机,4-单向阀,5-进油过滤器,6-伺服阀,7-第一开关阀,8-第二开关阀,9-伺服油缸,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二压力传感器,13-安全阀,14-第三开关阀,15-溢流阀,16-第三压力传感器,17-压力表,18-蓄能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新型中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及第三开关阀的电控端分别为YA1、YB1及YB2,且均为常闭。请参阅图1-2,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包括油箱1、伺服泵2、伺服电机3、单向阀4、进油过滤器5、伺服阀6、第一开关阀7、第二开关阀8、伺服油缸9、位移传感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及匹配的伺服控制器(未标出),所述伺服泵2由伺服电机3驱动;所述伺服泵2进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所述伺服泵2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单向阀4、进油过滤器5并延伸至伺服阀6的P口处与伺服阀6连通;所述伺服阀6的A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开关阀7及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油口连通,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开关阀8及伺服阀6的B口连通,所述伺服阀6的T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所述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端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油口与伺服阀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与伺服阀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所述伺服电机3、位移传感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及伺服阀6均与伺服控制器电连接。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伺服控制器为可编程PLC控制器。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油过滤器5出油口处的管路上设置有带有溢流阀15的溢流旁路,所述溢流阀15的进油口处并联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4,所述溢流阀15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油过滤器5出油口处的管路上设置有带有蓄能器18的蓄能旁路,所述蓄能旁路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16及压力表17,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16与伺服控制器电连接。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及无杆腔油口对应的管路上均设置有安全阀13,所述安全阀13的调定压力大于溢流阀15的调定压力。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油过滤器5的过滤精度为3μ。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位移传感器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快进时:YA1、YB1通电,YB2断电,伺服阀6工作;工进时:YA1、YB1通电,YB2断电,伺服阀6工作;停止时:YA1、YB1及YB2断电,伺服阀6不工作。设置位移传感器10,通过位移传感器10检测伺服油缸9伸出的当前位置并反馈给伺服控制器,由伺服控制器确定目标位置,并控制伺服阀6的阀芯开口,决定流量从而控制伺服油缸9速度最终实现伺服油缸9的定位;设置安全阀13,伺服油缸9吃到很大的力时,也可以通过安全阀13卸力,从而起到保护装置的作用;设置蓄能器18,作为紧急动力源,并且能够吸收系统脉动,缓和液压冲击,避免设备冲击导致的损坏。相较机械调距,选择液压驱动,通过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强和油缸的截面积可以使得负载能力达到上百甚至上千吨;液压调距是伺服阀6直接驱动伺服油缸9实现定位,伺服油缸9就是直线位移,定位精度有所提高;机械调距为了满足定位精度和负载能力,所选定的减速机较大,因而造成定位缓慢这个不利因素,而液压调距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任何位置都能停留而且不影响负载能力,并能实时响应给出目标位置;液压调距因为存在着安全阀13所以一旦在调距过程中,伺服油缸9吃到很大的力,也可以通过安全阀13卸力,从而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伺服泵(2)、伺服电机(3)、单向阀(4)、进油过滤器(5)、伺服阀(6)、第一开关阀(7)、第二开关阀(8)、伺服油缸(9)、位移传感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及匹配的伺服控制器,所述伺服泵(2)由伺服电机(3)驱动;所述伺服泵(2)进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所述伺服泵(2)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单向阀(4)、进油过滤器(5)并延伸至伺服阀(6)的P口处与伺服阀(6)连通;所述伺服阀(6)的A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开关阀(7)及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油口连通,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开关阀(8)及伺服阀(6)的B口连通,所述伺服阀(6)的T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所述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端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油口与伺服阀(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与伺服阀(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所述伺服电机(3)、位移传感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及伺服阀(6)均与伺服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平机液压调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伺服泵(2)、伺服电机(3)、单向阀(4)、进油过滤器(5)、伺服阀(6)、第一开关阀(7)、第二开关阀(8)、伺服油缸(9)、位移传感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及匹配的伺服控制器,所述伺服泵(2)由伺服电机(3)驱动;所述伺服泵(2)进油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所述伺服泵(2)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单向阀(4)、进油过滤器(5)并延伸至伺服阀(6)的P口处与伺服阀(6)连通;所述伺服阀(6)的A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一开关阀(7)及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油口连通,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开关阀(8)及伺服阀(6)的B口连通,所述伺服阀(6)的T口通过管路与油箱(1)连通;所述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端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伺服油缸(9)的无杆腔油口与伺服阀(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所述伺服油缸(9)的有杆腔油口与伺服阀(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所述伺服电机(3)、位移传感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涛张路袁超理沈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福艾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