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28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铝箔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旨在解决油液易飞溅到轧制后铝箔上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呈︹状罩设于支撑辊Ⅰ外侧的挡油板Ⅰ、呈︺状罩设于支撑辊Ⅱ外侧的挡油板Ⅱ、以及设置于铝箔带上下两侧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设有吸油棉层,在所述支撑辊的甩油侧,所述挡油板Ⅰ底端两侧和挡油板Ⅱ的顶端两侧均设有防甩油板,并且在所述挡油板Ⅰ的内侧设有一列呈Λ型分布的引油凸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挡油板可以将甩出的油液挡下,并沿着引油凸筋流走,也可以将液化而成的油滴挡下并收集起来,同时通过吸油棉层将铝箔上残余的油液完全吸收;防甩油板可有效的将从辊脖飞溅出的油液当下,防止飞溅的油液滴落至铝箔上。

An Oil Retaining Device for Aluminum Foil Ro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箔轧制
,具体涉及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轧制机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卷机29、入口偏导辊30、工作辊33、支撑辊、出口偏导辊31和卷取辊32。铝箔进行轧制后,经常出现“黑油斑、黄油斑”等缺陷,从而导致产品表面质量较差,分析其原因,是铝箔在轧制过程中,铝箔上油滴所致,油滴的来源有以下几点:1、支承辊和工作辊的辊脖(也叫辊颈)都比辊身小,在辊身与轴承座之间会形成一个很大的间隙,机前的轧制油通过这个间隙溅射到机后铝箔上;2、铝箔上方的油蒸汽液化成油滴,滴落于铝箔带上;3、支承辊和工作辊上的油液随其转动甩至铝箔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以解决油液易飞溅到轧制后铝箔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包括沿铝箔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挡油组件和吸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挡油板Ⅰ和挡油板Ⅱ,所述挡油板Ⅰ由倾斜挡油板Ⅰ、水平挡油板Ⅰ和倾斜挡油板Ⅱ依次连接组成,并开口朝下罩设于支撑辊Ⅰ外侧,所述倾斜挡油板Ⅱ位于支撑辊Ⅰ的甩油侧,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Ⅰ的底端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Ⅰ,在所述倾斜刮油板Ⅰ处于低位一端的正下方设有集油槽,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Ⅱ朝向支撑辊Ⅰ的一侧设有一列呈Λ型分布的引油凸筋,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Ⅱ底部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Ⅰ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Ⅰ;所述挡油板Ⅱ由倾斜挡油板Ⅲ、水平挡油板Ⅱ和倾斜挡油板Ⅳ依次连接组成,并开口朝上罩设于支撑辊Ⅱ外侧,所述倾斜挡油板Ⅳ位于支撑辊Ⅱ的甩油侧,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Ⅳ的中部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Ⅱ,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Ⅳ顶端的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Ⅱ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Ⅱ;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铝箔上下两侧的转动辊Ⅰ和转动辊Ⅱ,在所述转动辊Ⅰ和转动辊Ⅱ上分别对应设有吸油棉层Ⅰ和吸油棉层Ⅱ。优选的,所述防甩油板Ⅰ和防甩油板Ⅱ沿铝箔前进方向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水平挡油板Ⅰ与倾斜挡油板Ⅱ相连的一端设有挡油凸台。优选的,所述挡油板Ⅰ的两端与支撑辊Ⅰ两端的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辊Ⅰ和转动辊Ⅱ的间距可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的挡油板不仅可以将支撑辊甩出的油液挡下,并沿着引油凸筋流走,还可以将铝箔上方液化而成的油滴挡下并收集起来,同时通过吸油棉层将铝箔上残余的油液完全吸收。2、本技术中设置的刮油板可以将支撑辊上残油的油液刮下,大大减少了支撑辊甩油现象。3、本技术中在倾斜倾斜挡油板Ⅱ上设置的引油凸筋可有效将工作辊甩出的油液当下,并引流至铝箔两侧,而不会从斜倾斜挡油板Ⅱ上滴落至铝箔上。4、本技术中沿铝箔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防甩油板可有效的将从辊脖飞溅出的油液当下,防止飞溅的油液滴落至铝箔上。附图说明图1为轧制机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倾斜挡油板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倾斜挡油板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倾斜刮油板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为挡油组件,2为吸油组件,3为挡油板Ⅰ,4为挡油板Ⅱ,5为倾斜挡油板Ⅰ,6为水平挡油板Ⅰ,7为倾斜挡油板Ⅱ,8为支撑辊Ⅰ,9为倾斜刮油板Ⅰ,10为导油孔Ⅰ,11为集油槽,12为引油凸筋,13为防甩油板Ⅰ,14为铝箔,15为倾斜挡油板Ⅲ,16为水平挡油板Ⅱ,17为倾斜挡油板Ⅳ,18为支撑辊Ⅱ,19为倾斜刮油板Ⅱ,20为导油孔Ⅱ,21为防甩油板Ⅱ,22为转动辊Ⅰ,23为转动辊Ⅱ,24为吸油棉层Ⅰ,25为吸油棉层Ⅱ,26为固定架,27为滑块,28为液压缸,29为开卷机,30为入口偏导辊,31为出口偏导辊,32为卷取辊,33为工作辊,34为挡油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实施例:如图2-图5所示,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包括沿铝箔14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挡油组件1和吸油组件2,挡油组件1包括挡油板Ⅰ3和挡油板Ⅱ4,挡油板Ⅰ3由倾斜挡油板Ⅰ5、水平挡油板Ⅰ6和倾斜挡油板Ⅱ7依次连接组成、整体呈“︹”型,挡油板Ⅰ3开口朝下罩设于支撑辊Ⅰ8外侧,挡油板Ⅰ3的两端与支撑辊Ⅰ8两端的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并随着支撑辊Ⅰ8的升降而升降。倾斜挡油板Ⅰ5位于支撑辊Ⅰ8的进油侧(支撑辊Ⅰ8的左侧),倾斜挡油板Ⅱ7位于支撑辊Ⅰ8的甩油侧(支撑辊Ⅰ8的右侧),在倾斜挡油板Ⅰ5的底端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Ⅰ9,倾斜刮油板Ⅰ9对支撑辊Ⅰ8的最左侧进行刮油,倾斜挡油板Ⅰ5与倾斜刮油板Ⅰ9相连处设有导油孔Ⅰ10,在倾斜刮油板Ⅰ9处于低位一端的正下方设有集油槽11。在倾斜挡油板Ⅱ7朝向支撑辊Ⅰ8的一侧设有一列呈Λ型分布的引油凸筋12,该引油凸筋12的倾斜角为45︒,在倾斜挡油板Ⅱ7底部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Ⅰ8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Ⅰ13,并且该防甩油板Ⅰ13的下表面位于铝箔14以下。挡油板Ⅱ4由倾斜挡油板Ⅲ15、水平挡油板Ⅱ16和倾斜挡油板Ⅳ17依次连接组成、整体呈“︺”型,并开口朝上罩设于支撑辊Ⅱ18外侧,倾斜挡油板Ⅲ15位于支撑辊Ⅱ18的进油侧(支撑辊Ⅱ18左侧),倾斜挡油板Ⅳ17位于支撑辊Ⅱ18的甩油侧(支撑辊Ⅱ18右侧),在倾斜挡油板Ⅳ17的中部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Ⅱ19,倾斜刮油板Ⅱ19与倾斜挡油板Ⅱ17相连处设有导油孔Ⅱ20,倾斜刮油板Ⅱ19对支撑辊Ⅱ18最右侧进行刮油,在倾斜挡油板Ⅳ17顶端的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Ⅱ18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Ⅱ21,防甩油板Ⅱ21的上表面位于铝箔14以上,并且防甩油板Ⅰ13和防甩油板Ⅱ21沿铝箔14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吸油组件2包括对应设置于铝箔14上下两侧的、间距可调的转动辊Ⅰ22和转动辊Ⅱ23,在转动辊Ⅰ22和转动辊Ⅱ23上分别对应设有吸油棉层Ⅰ24和吸油棉层Ⅱ25。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挡油板Ⅰ6与倾斜挡油板Ⅱ7相连的一端设有挡油凸台34。本实施例中,转动辊Ⅰ8和转动辊Ⅱ18的间距可调是这样实现的:转动辊Ⅱ18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轧制机的机架转动连接,转动辊Ⅰ8的两端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该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架26、滑块27和液压缸28,固定架26整体呈“П”型,并开口朝下固定设置,滑块27滑动连接于固定架26的两支脚内侧,液压缸28的一端与固定架26顶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滑块27固定连接。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铝箔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挡油组件和吸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挡油板Ⅰ和挡油板Ⅱ,所述挡油板Ⅰ由倾斜挡油板Ⅰ、水平挡油板Ⅰ和倾斜挡油板Ⅱ依次连接组成,并开口朝下罩设于支撑辊Ⅰ外侧,所述倾斜挡油板Ⅱ位于支撑辊Ⅰ的甩油侧,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Ⅰ的底端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Ⅰ,在所述倾斜刮油板Ⅰ处于低位一端的正下方设有集油槽,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Ⅱ朝向支撑辊Ⅰ的一侧设有一列呈Λ型分布的引油凸筋,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Ⅱ底部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Ⅰ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Ⅰ;所述挡油板Ⅱ由倾斜挡油板Ⅲ、水平挡油板Ⅱ和倾斜挡油板Ⅳ依次连接组成,并开口朝上罩设于支撑辊Ⅱ外侧,所述倾斜挡油板Ⅳ位于支撑辊Ⅱ的甩油侧,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Ⅳ的中部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Ⅱ,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Ⅳ顶端的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Ⅱ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Ⅱ;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铝箔上下两侧的转动辊Ⅰ和转动辊Ⅱ,在所述转动辊Ⅰ和转动辊Ⅱ上分别对应设有吸油棉层Ⅰ和吸油棉层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箔轧制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铝箔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挡油组件和吸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挡油板Ⅰ和挡油板Ⅱ,所述挡油板Ⅰ由倾斜挡油板Ⅰ、水平挡油板Ⅰ和倾斜挡油板Ⅱ依次连接组成,并开口朝下罩设于支撑辊Ⅰ外侧,所述倾斜挡油板Ⅱ位于支撑辊Ⅰ的甩油侧,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Ⅰ的底端连接有倾斜刮油板Ⅰ,在所述倾斜刮油板Ⅰ处于低位一端的正下方设有集油槽,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Ⅱ朝向支撑辊Ⅰ的一侧设有一列呈Λ型分布的引油凸筋,在所述倾斜挡油板Ⅱ底部两侧均设有与支撑辊Ⅰ辊脖段相对应的防甩油板Ⅰ;所述挡油板Ⅱ由倾斜挡油板Ⅲ、水平挡油板Ⅱ和倾斜挡油板Ⅳ依次连接组成,并开口朝上罩设于支撑辊Ⅱ外侧,所述倾斜挡油板Ⅳ位于支撑辊Ⅱ的甩油侧,在所述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通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