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喷射泵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83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喷射泵泵筒,属于油气田开采工艺技术领域。所述水力喷射泵泵筒通过第一筒体的下段与第二筒体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将缓冲筒放入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筒腔中,由于第一筒体的下段的内壁和/或第二筒体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缓冲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环形凸圈可移动地卡扣在凹槽内,第一弹性缓冲器件套设在缓冲筒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一端抵靠在凹槽的下槽沿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另一端抵靠在环形凸圈的下端,使得泵芯在高压水的冲力作用下坐入泵筒时,泵芯可以坐封到缓冲筒上,在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缓冲作用,降低或消除泵筒和油管扣所承受的冲击力,防止泵筒和油管扣受到损害。

Hydraulic Jet Pump Bar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力喷射泵泵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采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水力喷射泵泵筒。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的采油过程中,需要利用泵把地层液泵注到地面上,目前使用的泵有柱塞泵、螺杆泵、潜油泵、水力喷射泵等。水力喷射泵具有排量大、作业方便等优点,在现有的石油开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水力喷射泵主要包括泵芯和泵筒两部分,其中,泵筒连接在油井油管的下部,随油管一起下入到井筒内,泵芯从井口投入油管后,依靠高压水的冲力作用,被推动坐入到泵筒中。在现有技术中应用的水力喷射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筒a和泵芯b,其中,泵筒a内设置有泵芯底座c,当泵芯b被投入时,泵芯b直接进入到泵筒a中,坐封在泵芯底座c上。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油田水力喷射泵正常下井深度在800~1500m,泵芯在快速流动的高压水的冲力作用下坐入泵筒时,泵芯及其上方油管中的水柱运行速度瞬间降低为零,泵芯直接无缓冲的坐封到泵筒内的泵芯底座上,泵筒及连接泵筒的油管扣将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易对泵筒和油管扣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水力喷射泵泵筒,实现水力喷射泵的泵芯在高压水的冲力作用下坐入泵筒时,降低或消除泵筒和油管扣所承受的冲击力,防止泵筒和油管扣受到损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力喷射泵泵筒,所述泵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缓冲筒和第一弹性缓冲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段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段的内壁和/或所述第二筒体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所述缓冲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所述环形凸圈可移动地卡扣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套设在所述缓冲筒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的下槽沿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圈的下端。可选择地,所述泵筒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器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器件套设在所述缓冲筒上,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器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的上槽沿上,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器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圈的上端。可选择地,所述泵筒还包括: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的下段与所述第一筒体的上段相连,且所述第三筒体的筒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筒径。可选择地,所述泵筒还包括:单流阀,所述单流阀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下段相连。可选择地,所述缓冲筒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同轴,且所述缓冲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接触。可选择地,所述缓冲筒的上端面设置为圆弧形端面,并适于与泵芯配合。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筒体的筒壁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筒腔与油套环空。可选择地,所述导流孔为倾斜向上的通孔,且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1~4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通过第一筒体的下段与第二筒体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将缓冲筒放入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筒腔中,由于第一筒体的下段的内壁和/或第二筒体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缓冲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环形凸圈可移动地卡扣在凹槽内,第一弹性缓冲器件套设在缓冲筒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一端抵靠在凹槽的下槽沿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另一端抵靠在环形凸圈的下端,使得泵芯在高压水的冲力作用下坐入泵筒时,泵芯可以坐封到缓冲筒上,在第一弹性缓冲器件的缓冲作用,降低或消除泵筒和油管扣所承受的冲击力,防止泵筒和油管扣受到损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应用的水力喷射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沿图3中B-B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缓冲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沿图6中B-B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沿图9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沿图9中B-B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第三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沿图12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4为沿图12中B-B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的单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沿图15中A1-A1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7为沿图15中A2-A2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8为沿图15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19为沿图15中B-B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第一安装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第二安装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第一筒体;101、导流孔;2、第二筒体;3、缓冲筒;301、环形凸圈;4、第一弹性缓冲器件;5、凹槽;6、第二弹性缓冲器件;7、第三筒体;8、单流阀;801、本体;802、球体;803、阀座;804、过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力喷射泵泵筒,其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缓冲筒3和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其中,第一筒体1的下段与第二筒体2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的下段的内壁和第二筒体2的上段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5,如图3或图5所示;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的下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5;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筒体2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5;缓冲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301,环形凸圈301可移动地卡扣在凹槽5内;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套设在缓冲筒3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抵靠在凹槽5的下槽沿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另一端抵靠在环形凸圈301的下端。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力喷射泵泵筒利用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缓冲筒3和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通过第一筒体1的下段与第二筒体2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将缓冲筒3放入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筒腔中,由于第一筒体1的下段的内壁和/或第二筒体2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5,缓冲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301,环形凸圈301可移动地卡扣在凹槽5内,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套设在缓冲筒3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抵靠在凹槽5的下槽沿上,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另一端抵靠在环形凸圈301的下端,使得泵芯在高压水的冲力作用下坐入泵筒时,泵芯(在图2中未显示)可以坐封到缓冲筒3上,在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缓冲作用,降低或消除泵筒和油管扣所承受的冲击力,防止泵筒和油管扣受到损害。基于上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力喷射泵泵筒的缓冲作用,防止高压水的冲力作用过大,使得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在受到压缩后快速反弹,对泵芯造成损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力喷射泵泵筒中,泵筒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器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力喷射泵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缓冲筒(3)和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其中,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段与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段的内壁和/或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5),所述缓冲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301),所述环形凸圈(301)可移动地卡扣在所述凹槽(5)内;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套设在所述缓冲筒(3)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5)的下槽沿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圈(301)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喷射泵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缓冲筒(3)和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其中,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段与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段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段的内壁和/或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预设长度的凹槽(5),所述缓冲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圈(301),所述环形凸圈(301)可移动地卡扣在所述凹槽(5)内;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套设在所述缓冲筒(3)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5)的下槽沿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器件(4)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圈(301)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喷射泵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器件(6),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器件(6)套设在所述缓冲筒(3)上,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器件(6)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5)的上槽沿上,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器件(6)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圈(301)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喷射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桂山王存博徐国安陈学梅方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