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378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硬翼帆陆基的回转支承(19)上的辅助工装(11)、反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辅助工装(11)两侧的两套第一连接装置(17)、两套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分别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18),以及两套分别支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的支撑装置(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在额定载荷平稳起落,在液压驱动停止后自锁不反向旋转;有效的将测量硬翼帆设备的承受载荷由径向载荷转换为轴向载荷,将硬翼帆项目的旋转试验转化为配重块的升降试验,便于施工者更直观的观察试验。

A Tool System for Hard Wing Sail Land-based Rotation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硬翼帆试验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硬翼帆在国内是首次设计、研制、试制和加工的新设备,没有成熟的产品为依托,需在陆地上对系统进行测试试验,用以验证硬翼帆及其主要设备系统的功能。硬翼帆设备的基座为回转基座,回转基座与大地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回转支承包括与回转基座连接回转支承外圈,以及设置在回转支承外圈内的回转支承内圈,所述回转支承内圈绕轴转动;绕轴转动主要依靠内部的油马达驱动小齿轮,通过小齿轮传动带驱动套设在其外部的回转支承,达到硬翼帆旋转的目的。因硬翼帆的回转支承内圈随风帆转动,回转支承外圈不转动,故硬翼帆在实际航行中受到的载荷需要依靠将外部的配重块连接在硬翼帆的回转支承内圈上(即将模拟载荷加载在硬翼帆的回转支承内圈上)进行模拟。在旋转试验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在加载有模拟风载荷(即固定受力)下,在内部油马达驱动小齿轮动作时,硬翼帆设备能够正常转动,并且在液压驱动停止后不反向转动,因此急需一种检测工装来检验硬翼帆旋转设备在模拟风载荷下,是否满足正常的旋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供检验硬翼帆旋转设备在模拟风载荷下是否满足正常的旋转功能的工装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硬翼帆回转支承上的辅助工装、反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辅助工装两侧的两套第一连接装置、两套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分别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以及两套分别支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支撑装置。所述辅助工装的外壁上设有拉耳,四组所述拉耳两两对称设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部的绳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钢丝绳和导索卸扣,所述钢丝绳的末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钢丝绳的前端绕在所述绳轮上并沿所述绳轮的切线方向向前延伸,所述钢丝绳的前端穿过所述导索卸扣后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导索卸扣上的长吊环、末端与所述长吊环连接的长吊带;所述长吊带的首端与所述辅助工装上的任一组拉耳相连。优选的是,所述辅助工装主体为圆柱形双壁桶状结构,分别为内壁和外壁;所述外壁上的每组所述拉耳包括上、下2个;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内嵌加强连接板,所述加强连接板为不规则七边形结构;所述内壁下面设置圆环形底板,所述内壁的内侧与所述底板之间增设肘板,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位置设有螺栓孔。优选的是,所述钢丝绳的首端为索具,所述钢丝绳末端为圆饼状索具头。优选的是,所述支架为三角形架,并且所述支架上部连接所述绳轮的部分伸出所述支架本体。优选的是,所述绳轮与所述支架通过短轴固定,并且所述绳轮与所述支架之间增设套在所述短轴上的套筒。优选的是,所述短轴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短轴的另一端开有槽口并通过螺栓、轴用挡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钢丝绳与所述支架通过扁平卸扣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钢丝绳与所述配重块通过另一个扁平卸扣和设置在所述配重块上的吊装吊带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满足在额定载荷平稳起落,在液压驱动停止后自锁不反向旋转;有效的将测量硬翼帆设备的承受载荷由径向载荷转换为轴向载荷,将硬翼帆项目的旋转试验转化为配重块的升降试验,便于施工者更直观的观察试验;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扁平卸扣、导索卸扣、长吊环、长吊带等组合应用了动滑轮和静滑轮的组合成功的将配重测试重量减为原来的1/2,有效地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工装系统测试的载荷较大且测量数量多,所以将该工装系统的配块部分改为固定重量配重块和配重箱进行组合,有效的节省了成本,由原来的260吨配重减为现在的50吨组合配重,节省了约80%的材料,增加了设备工装的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合理的引进了导索卸扣,未选用正常使用的滑车、滑轮组等设备,使采购成本节省了近70%的前提下达到所需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第二连接装置和支架装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第二连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支架在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第一连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第一连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辅助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辅助工装在A-A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导索卸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的导索卸扣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配重块;2、吊装吊带;3、扁平卸扣;4、钢丝绳;5、绳轮;6、支撑装置;7、导索卸扣;701、滑轮;702、转轴;8、长吊环;9、长吊带;10、销轴;11、辅助工装;111拉耳;112外壁;113加强连接板;114、内壁;115、肘板;116、底板;117、螺栓孔;12、套筒;13、短轴;14、螺栓;15、轴用挡板;16、支架;17、第一连接装置;18、第二连接装置;19、回转支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在所述硬翼帆陆基的回转支承19上的辅助工装11、反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辅助工装11两侧的两套第一连接装置17、两套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分别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18,以及两套分别支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的支撑装置6。如图10~11所示,所述辅助工装11的外壁上设有拉耳111,四组所述拉耳111两两对称设置。所述辅助工装11主体为圆柱形双壁桶状结构,分别为内壁114和外壁112;所述外壁112上的每组所述拉耳111包括上、下2个;所述内壁114与所述外壁112之间内嵌加强连接板113,所述加强连接板113为不规则七边形结构;所述内壁114下面设置圆环形底板116,所述内壁114的内侧与所述底板116之间增设肘板115,在所述底板116上所述外壁112与所述内壁114之间位置设有螺栓孔117。如图5~7所示,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16,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6上部的绳轮5。所述支架16为三角形架,并且所述支架16上部连接所述绳轮5的部分伸出所述支架16本体。如图3~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包括钢丝绳4和导索卸扣7,所述钢丝绳4的末端连接有配重块1,所述钢丝绳4的前端绕在所述绳轮5上并沿所述绳轮5的切线方向向前延伸,所述钢丝绳4的前端穿过所述导索卸扣7后与所述支架16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的钢丝绳4与所述支架16通过扁平卸扣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的钢丝绳4与所述配重块1通过另一个扁平卸扣3和设置在所述配重块1上的吊装吊带2相连接。所述钢丝绳4的首端为索具,所述钢丝绳4末端为圆饼状索具头。所述绳轮5与所述支架16通过短轴13固定,所述短轴13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短轴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硬翼帆陆基的回转支承(19)上的辅助工装(11)、反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辅助工装(11)两侧的两套第一连接装置(17)、两套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分别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18),以及两套分别支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的支撑装置(6);所述辅助工装(11)的外壁上设有拉耳(111),四组所述拉耳(111)两两对称设置;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16),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6)上部的绳轮(5);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包括钢丝绳(4)和导索卸扣(7),所述钢丝绳(4)的末端连接有配重块(1),所述钢丝绳(4)的前端绕在所述绳轮(5)上并沿所述绳轮(5)的切线方向向前延伸,所述钢丝绳(4)的前端穿过所述导索卸扣(7)后与所述支架(16)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包括连接在所述导索卸扣(7)上的长吊环(8)、末端与所述长吊环(8)连接的长吊带(9);所述长吊带(9)的首端与所述辅助工装(11)上的任一组拉耳(1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硬翼帆陆基的回转支承(19)上的辅助工装(11)、反向对称设置在所述辅助工装(11)两侧的两套第一连接装置(17)、两套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分别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18),以及两套分别支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的支撑装置(6);所述辅助工装(11)的外壁上设有拉耳(111),四组所述拉耳(111)两两对称设置;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16),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6)上部的绳轮(5);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包括钢丝绳(4)和导索卸扣(7),所述钢丝绳(4)的末端连接有配重块(1),所述钢丝绳(4)的前端绕在所述绳轮(5)上并沿所述绳轮(5)的切线方向向前延伸,所述钢丝绳(4)的前端穿过所述导索卸扣(7)后与所述支架(16)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包括连接在所述导索卸扣(7)上的长吊环(8)、末端与所述长吊环(8)连接的长吊带(9);所述长吊带(9)的首端与所述辅助工装(11)上的任一组拉耳(1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硬翼帆陆基旋转试验用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11)主体为圆柱形双壁桶状结构,分别为内壁(114)和外壁(112);所述外壁(112)上的每组所述拉耳(111)包括上、下2个;所述内壁(114)与所述外壁(112)之间内嵌加强连接板(113),所述加强连接板(113)为不规则七边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璇马庆英徐鹏张景天杨建明许红矫岩丽毛琨张欢朱平由遥巍钟文名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