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装配式空调墙。节能式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室内换热器、节流阀、冷凝水箱、四通阀、墙埋管、压缩机及室外换热器。在夏季制冷模式下,冷凝水箱中聚集了大量的冷凝水,当制冷剂穿过冷凝水箱时,可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充分降温。冬季时,可通过墙埋管合理的利用太阳能,提高了节能式热泵系统的制暖效果。装配式空调墙包括节能式热泵系统及预制墙体。装配式空调墙的各个组件在工厂内进行批量生产,安装时可以降低施工周期,而且其各个组件都可以在工厂中批量生产,可以保证安装质量。
An Energy-saving Heat Pump System and Assembled Air-conditioning Wall Containing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装配式空调墙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装配式空调墙。
技术介绍
空调已成为现代社会调节室内环境的重要电器设备,且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对室内温、湿度的控制,开始追求空气品质,越来越多的家庭或办公室开始同时安装空调和新风机。传统分体式空调布置和安装灵活,使用控制也十分灵活,广泛应用于办公建筑和商住楼。但是这种空调不美观,效率也较低,也没有新风。对于集中式空调,虽然室内装饰改善,新风也比较容易实现,但系统布置复杂,工程安装周期长,同时控制方面没有分体式空调方便。此外,大部分情况下,夏季空调冷凝水温度较低,简单地排出室外既不利于环境美观,又会造成能源浪费。在冬天,低温天气下空气源热泵供暖能力较低,而经过阳光照射的外墙的温度往往高于室外空气,合理地使用这部分太阳能有利于系统供暖能力的提高。建筑的发展正朝着装配式的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施工周期短,而且整个构建都在工厂预制完成,可以保证安装质量。因此,将空调设备与装配式墙体有机结合既可以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和能耗,还可以保证安装质量提升设备节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及空气热交换风道;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节流阀、四通阀、压缩机、第一三通管、室外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管、第二三通阀及墙埋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四通阀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一三通管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二流道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管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流道口与节流阀的一端相连;所述节流阀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流道口与墙埋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墙埋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二三通管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空气热交换风道包括回风风道及室外换热器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用于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的热交换;所述回风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的室内换热器位于回风风道内,且回风风道内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机;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用于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外换热器的热交换;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的室外换热器位于室外换热器风道内,且室外换热器风道内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三风机。加入墙埋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冬季的太阳能,提高进入压缩机前制冷剂的温度,增大COP,其次夏季也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墙体内储存的冷量,降低节流前制冷剂的温度,增大COP。上述的连接方式仅为实现该目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风机在回风风道内位于室内换热器的上风处;所述的第三风机在室外换热器风道内位于室外换热器的上风处。作为优选,节能式热泵系统还包括冷凝水箱;所述冷凝水箱用于接收室内换热器排出的冷凝水,且冷凝水箱设有出水口,并与室外环境连通;连接室外换热器及节流阀的制冷剂管路穿过冷凝水箱以利用冷凝水箱中冷凝水的冷量。以此增加热泵的制冷效果。作为优选,节能式热泵系统还包括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风道相连,作为回风风道另一进风口;且新风风道的出风口设有新风阀门以控制新风风道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新风阀门通过电动机控制;新风风道内布置有第二风机。新风风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根据需要引进室外新风。进一步优选,新风风道的进风口朝下。进一步优选,第二风机在新风风道内位于新风阀门的上风处。作为优选,所述新风阀门由保温隔音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所述电动机与二氧化碳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回风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室外换热器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及新风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初效过滤器;所述回风风道的出风口及新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还设有高效过滤器。进一步优选,回风风道出口的高效过滤器位于低效过滤器及室内换热器之间;新风风道出口的高效过滤器位于新风阀门及第二风扇之间。以防止各风道内进灰,并且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及室外进入的空气。作为优选,所述冷凝水箱为塑料材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节能式热泵系统的装配式空调墙,包括预制墙体;所述节能式热泵系内置于预制墙体内;所述预制墙体设有内保温层及外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位于预制墙体内贴近内墙面一侧,用于减少预制墙体与室内环境的热交换;所述外保温层位于预制墙体内贴近外墙面一侧,用于减少新风风道与墙埋管的热交换;所述墙埋管位于预制墙体内,且位于外保温层与外墙面之间;所述回风风道位于内保温层及内墙面之间;所述回风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位于内墙面上;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位于外墙面上;所述新风风道的主体位于内保温层及外保温层之间;新风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外墙面、窗洞侧面或顶面上;冷凝水箱中的冷凝水排至外墙面。所述的装配式空调墙整体均预制完备,安装时只需将各组件简单结合安装即可。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阀、冷凝水箱、四通阀、压缩机及室外换热器均置于一体式的室外机内;所述室外机上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使得室外换热器风道通过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位于预制墙体外侧的预设内嵌凹槽中,且内嵌凹槽的墙面上设有保温材料。制造时,很多组件就已集成在室外机中,可以更加简化装配式空调墙的安装流程。上述的保温材料用于隔离室外机产生的热量,或者防止预制墙体的热量损失。作为优选,所述预制墙体的内墙面及外墙面上各设一个检修口;检修口上设有覆盖件,且检修口允许初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通过。检修口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后期维修,此外还便于更换过滤器。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节能式热泵系统中,其制冷剂回路可穿过冷凝水箱,夏季时,制冷剂可被温度较低的冷凝水充分降温,提升空调的制冷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冬季时,墙体经太阳光照射,其外墙面温度往往高于室外空气,通过墙埋管可较合理的利用这部分太阳能,提高了该空调本身的制暖效果。另外包含该节能式热泵系统的装配式空调墙可以降低施工周期。而且整个墙体的各个组件都可以在工厂中批量生产,可以保证安装质量。将空调设备与装配式墙体有机结合还可以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和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冷凝剂回路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装配式空调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制热模式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冷凝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电动新风阀门的示意图。图中:1-第一初效过滤器、2-第一高效过滤器、3-室内换热器、4-第一风机、5-第二初效过滤器、6-新风阀门、7-电动机、8-第二高效过滤器、9-第二风机、10-节流阀、11-冷凝水箱、12-四通阀、13-压缩机、14-第三风机、15-第一三通管、16-室外换热器、17-第一三通阀、18-第二三通管、19-第三初效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及空气热交换风道;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3)、节流阀(10)、四通阀(12)、压缩机(13)、第一三通管(15)、室外换热器(16)、第一三通阀(17)、第二三通管(18)、第二三通阀(20)及墙埋管(21);所述压缩机(13)的出口与四通阀(12)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压缩机(13)的入口与四通阀(12)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四通阀(12)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17)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一三通管(15)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15)的第二流道口与室外换热器(16)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管(18)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18)的第三流道口与节流阀(10)的一端相连;所述节流阀(1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的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3)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2)的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三流道口与墙埋管(21)的一端相连;所述墙埋管(21)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20)的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20)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二三通管(18)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15)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二三通阀(20)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空气热交换风道包括回风风道及室外换热器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用于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3)的热交换;所述回风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的室内换热器(3)位于回风风道内,且回风风道内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机(4);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用于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外换热器(16)的热交换;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的室外换热器(16)位于室外换热器风道内,且室外换热器风道内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三风机(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及空气热交换风道;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3)、节流阀(10)、四通阀(12)、压缩机(13)、第一三通管(15)、室外换热器(16)、第一三通阀(17)、第二三通管(18)、第二三通阀(20)及墙埋管(21);所述压缩机(13)的出口与四通阀(12)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压缩机(13)的入口与四通阀(12)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四通阀(12)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17)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一三通管(15)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15)的第二流道口与室外换热器(16)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管(18)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18)的第三流道口与节流阀(10)的一端相连;所述节流阀(1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的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3)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2)的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三流道口与墙埋管(21)的一端相连;所述墙埋管(21)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20)的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20)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二三通管(18)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15)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二三通阀(20)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空气热交换风道包括回风风道及室外换热器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用于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3)的热交换;所述回风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的室内换热器(3)位于回风风道内,且回风风道内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机(4);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用于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外换热器(16)的热交换;所述室外换热器风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均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的室外换热器(16)位于室外换热器风道内,且室外换热器风道内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三风机(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节能式热泵系统还包括冷凝水箱(11);所述冷凝水箱(11)用于接收室内换热器(3)排出的冷凝水,且冷凝水箱(11)设有出水口,并与室外环境连通;连接室外换热器(16)及节流阀(10)的制冷剂管路穿过冷凝水箱(11)以利用冷凝水箱中冷凝水的冷量。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青,赵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