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23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包括从第一层楼通往第二层楼、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开敞旋转结构的楼梯,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的外旋转侧下面之间通过弧形下侧墙连接,楼梯的外旋转侧上面与弧形上侧墙连接,楼梯的内旋转侧悬挑设置,楼梯通过隐藏在楼梯内的隐藏式结构梁支撑,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下侧墙为空腔墙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楼梯结构采用隐藏式结构梁支撑,楼梯一边与侧墙连接,另一边悬挑,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开敞旋转形式的楼梯结构。

Hidden Cantilever Open Rotating Staircase with Structura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属于楼梯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旋转楼梯主要有木质旋转楼梯、钢木旋转楼梯、钢结构旋转楼梯、混凝土旋转楼梯等,其中:木质和钢木旋转楼梯的结构形式较简单,施工简易,但承重能力弱,一般用于住宅等应用领域,应用受限;钢结构旋转楼梯的弧度较大、半径较小,施工采用分段拼装完成,施工技术难度小,但钢结构旋转楼梯采用重量较轻的钢板焊接,人走在楼梯上时通常会发出噪音,且为防止钢板生锈,需要定期维护;混凝土旋转楼梯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应用领域较广,但混凝土旋转楼梯的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较多的承重梁来支撑,外露的承重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楼梯的外观效果,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出现一边与侧墙连接,另一边悬挑、结构梁隐藏的、开敞式旋转楼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该楼梯结构采用隐藏式结构梁支撑,楼梯一边与侧墙连接,另一边悬挑,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开敞旋转形式的楼梯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第一层楼通往第二层楼、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开敞旋转结构的楼梯,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的外旋转侧下面之间通过弧形下侧墙连接,楼梯的外旋转侧上面与弧形上侧墙连接,楼梯的内旋转侧悬挑设置,楼梯通过隐藏在楼梯内的隐藏式结构梁支撑,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下侧墙为空腔墙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楼梯结构简洁实用,在满足结构受力和外观效果要求的前提下,极大减少了混凝土及钢筋用量,耗材少,大大减轻了结构重量,极大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楼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楼梯的结构组成说明图。图3是对本技术楼梯结构的地梁、隐藏式结构梁的施工说明示意图。图4是对本技术楼梯结构的空腔墙的施工说明示意图。图5是对本技术楼梯结构的上侧墙末端的圆弧端沿的施工说明示意图。图6是对本技术楼梯结构的楼梯的施工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包括从第一层楼通往第二层楼、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开敞旋转结构的楼梯50,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50的外旋转侧下面之间通过弧形下侧墙20连接,楼梯50的外旋转侧上面与弧形上侧墙30连接,楼梯50的内旋转侧悬挑设置,在实际中,楼梯50的内旋转侧上安装有护栏(图中未示出),楼梯50通过隐藏在楼梯内的隐藏式结构梁60支撑,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下侧墙30、20为空腔墙结构。如图1,下侧墙20包括介于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50之间、从与楼梯50顶端(楼梯顶端即为楼梯50通向第二层楼入口的部位)相对的位置沿楼梯50的外旋转侧呈弧形延伸至楼梯50底端的空腔墙,空腔墙包括两层装饰薄墙体21,两层装饰薄墙体21之间相距的空隙形成空腔80,其中:与楼梯50顶端相对应、位于内侧的装饰薄墙体21由第一承重剪力墙体221替代,与楼梯50中部的一衔接平台52相对应、位于内侧的装饰薄墙体21由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替代,空腔墙上与楼梯50顶端相对的一端连接有承重侧柱23(圆柱),承重侧柱23介于第一、第二层楼之间。如图1,上侧墙30包括从楼梯50底端沿楼梯的外旋转侧呈弧形延伸至楼梯50顶端的空腔墙,空腔墙包括两层装饰薄墙体31,两层装饰薄墙体31之间相距的空隙形成空腔80,其中:与下侧墙20的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竖向相对应的装饰薄墙体31由第三承重剪力墙体32替代,第三承重剪力墙体32与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贯通。在实际施工中,下侧墙20位于楼梯50底端的部分可改成一层装饰薄墙24,并且,上侧墙30位于楼梯50底端的部分同样相对应地改成一层装饰薄墙34。如图1,上侧墙30处于楼梯50顶端的空腔墙连接有圆弧端沿33。如图1和图2,楼梯50包括踏步段51和可供人暂时休息的衔接平台52,踏步段51、衔接平台52均包括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下清水混凝土板54、53,上、下清水混凝土板54、53中间为架空层55,架空层55可采用聚苯乙烯材质的挤塑板形成,楼梯50内隐藏设有两根隐藏式结构梁60,隐藏式结构梁60与楼梯50结合在一起,隐藏式结构梁60贯穿楼梯50,一根隐藏式结构梁60架设于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与第一承重剪力墙体221之间,另一根隐藏式结构梁60架设于位于楼梯50中部的辅助承重柱100与第一层楼地面上施工的混凝土基础中的地梁10之间,辅助承重柱100设于下侧墙20的空腔墙内并向上延伸至第二层楼楼板,处于下侧墙20高度位置的辅助承重柱部分与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第一承重剪力墙体221之间通过边梁25连接固定。如图1,楼梯50的顶端与第二层楼的楼板41之间设有层间结构梁40,层间结构梁40架设于承重侧柱23与第一、第二层楼之间原本设置的建筑承重柱42之间。在本技术中,下侧墙20为介于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50下表面之间、随楼梯50下表面逐步升高而升高的墙体,上侧墙30为介于楼梯50上表面与第二层楼或其它层楼的吊顶之间、随楼梯50上表面升高而降低的墙体。在本技术中,楼梯50踏步段51的每阶踏步的高度、宽度可根据实际楼梯旋转形式合理设计,如图,每阶踏步的宽度可不同,通常为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逐渐变化,楼梯50的内、外旋转侧最终形成若干段圆弧形状。在实际设计中,楼梯50可设计为三跑式楼梯。在本技术中,隐藏式结构梁60是可水平、可倾斜且截面不规则的梁,其结构形状应根据其贯穿的楼梯部分的结构外轮廓适配设计,以使其可隐藏于楼梯50中,与楼梯50结合为一体。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的施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在第一层楼的地面上施工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包括地梁10;2)施工完成下侧墙20,其中:下侧墙20包括第一、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1、222、装饰薄墙体21、承重侧柱23和辅助承重柱100,辅助承重柱100设于所述下侧墙20的空腔墙内并向上延伸至第二层楼楼板,处于下侧墙20的辅助承重柱部分与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第一承重剪力墙体221之间通过边梁25连接固定;3)施工楼梯50,其中:施工楼梯50的上、下清水混凝土板54、53和中间的架空层55三层结构时,同步施工隐藏式结构梁60;隐藏式结构梁60架设在第二承重剪力墙体222与第一承重剪力墙体221之间以及辅助承重柱100与地梁10之间;隐藏式结构梁60用来支撑楼梯50,隐藏式结构梁60贯穿楼梯50并隐藏于楼梯中,与楼梯50结合为一体不外露;4)在楼梯50顶端架设与第二层楼的楼板41连接的层间结构梁40,层间结构梁40架设于下侧墙20的承重侧柱23与第一、第二层楼之间原本设置的建筑承重柱42之间,建筑承重柱42位于楼梯50顶端附近,楼梯50底端与第一层楼的地面联结,楼梯50顶端与第二层楼的层间结构梁40、楼板41联结;5)施工上侧墙30,其中:上侧墙30包括第三承重剪力墙体32和装饰薄墙体31;6)结束施工,即本技术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施工完成,下侧墙20的顶部与楼梯50的下表面齐平,上侧墙30的底部与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第一层楼通往第二层楼、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开敞旋转结构的楼梯,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的外旋转侧下面之间通过弧形下侧墙连接,楼梯的外旋转侧上面与弧形上侧墙连接,楼梯的内旋转侧悬挑设置,楼梯通过隐藏在楼梯内的隐藏式结构梁支撑,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下侧墙为空腔墙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第一层楼通往第二层楼、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开敞旋转结构的楼梯,第一层楼地面与楼梯的外旋转侧下面之间通过弧形下侧墙连接,楼梯的外旋转侧上面与弧形上侧墙连接,楼梯的内旋转侧悬挑设置,楼梯通过隐藏在楼梯内的隐藏式结构梁支撑,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下侧墙为空腔墙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隐藏式悬挑型开敞旋转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墙包括介于第一层楼地面与所述楼梯之间、从与所述楼梯顶端相对的位置沿所述楼梯的外旋转侧呈弧形延伸至所述楼梯底端的空腔墙,空腔墙包括两层装饰薄墙体,两层装饰薄墙体之间形成空腔,其中:与所述楼梯顶端相对应、位于内侧的装饰薄墙体由第一承重剪力墙体替代,与所述楼梯中部的一衔接平台相对应、位于内侧的装饰薄墙体由第二承重剪力墙体替代,空腔墙上与所述楼梯顶端相对的一端连接有承重侧柱,承重侧柱介于第一、第二层楼之间;所述上侧墙包括从所述楼梯底端沿所述楼梯的外旋转侧呈弧形延伸至所述楼梯顶端的空腔墙,空腔墙包括两层装饰薄墙体,两层装饰薄墙体之间形成空腔,其中: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映蔡文刚张红威吴亚东王成江陈思源王超崔佳欣吴强邢旺王秀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