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02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包括好氧池A、好氧池B、厌氧配水池、厌氧出水池、水解酸化池和沉淀出水区,厌氧配水池内自底而上依次设有布水缓冲区、填料层和清水区,清水区顶部设有厌氧集水槽,厌氧集水槽一端连接有厌氧集水池,厌氧配水池设置在好氧池A一侧,好氧池A通过循环泵与布水缓冲区连接,好氧池B设置在厌氧配水池外侧,厌氧出水池设置在好氧池A和厌氧配水池之间,厌氧集水池和厌氧配水池均与厌氧出水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出水水质,使其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或者地表IV类水体标准,解决现有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占比重大、生化性差等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

A Biochemical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ail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电镀行业是耗水大户也是重污染行业,其废水水质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复杂的络合污染物、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工程应用,但是,针对有机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些污染物常用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化处理、生化处理。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除重金属等指标外,还显著提高了COD、氨氮、总氮等生化指标的排放限值,当前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用于电镀废水深度处理,提高出水水质,使其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或者地表IV类水体标准,解决现有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占比重大、生化性差等问题。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包括好氧池A、好氧池B、厌氧配水池、厌氧出水池、水解酸化池和沉淀出水区,所述厌氧配水池内自底而上依次设有厌氧缓冲区、填料层和厌氧清水区,所述厌氧清水区顶部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一端连接有集水池,所述厌氧配水池设置在好氧池A一侧,所述好氧池A通过循环泵与厌氧缓冲区连接,所述好氧池B设置在厌氧配水池外侧,所述厌氧出水池设置在好氧池A和厌氧配水池之间,所述厌氧集水池和厌氧配水池均与厌氧出水池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沉淀出水区并排设置在好氧池B一侧,所述好氧池B与水解酸化池连接,所述好氧池B与好氧池A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好氧池B与水解酸化池之间设有穿墙孔,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沉淀出水区之间设有穿墙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厌氧集水池和厌氧出水池之间设有穿墙孔,所述厌氧配水池与厌氧出水池之间设有穿墙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好氧池B和厌氧出水池之间设有穿墙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厌氧缓冲区内设有布水主管,所述布水主管与厌氧配水池的底部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布水主管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布水主管均匀分布在厌氧配水池底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厌氧配水池底部还设有排泥管。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高出水水质,使其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或者地表IV类水体标准,解决现有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占比重大、生化性差等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中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技术中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技术中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技术中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好氧池A;2、好氧池B;3、沉淀出水区;4、厌氧出水池;5、厌氧集水池;6、厌氧配水池;7、排泥管;8、布水主管;9、填料层;10、厌氧集水槽;11、水解酸化池;12、厌氧缓冲区;13、厌氧清水区;14、穿墙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包括好氧池A1、好氧池B2、厌氧配水池6、厌氧出水池4、好氧池B2、水解酸化池11和沉淀出水区3,所述厌氧配水池6内自底而上依次设有厌氧缓冲区12、填料层9和厌氧清水区13,所述厌氧清水区13顶部设有厌氧集水槽10,所述厌氧集水槽10一端连接有厌氧集水池5,所述厌氧配水池6设置在好氧池A1一侧,所述好氧池A1通过循环泵与厌氧缓冲区12连接,所述好氧池B2设置在厌氧配水池6外侧,所述厌氧出水池4设置在好氧池A1和厌氧配水池6之间,所述厌氧集水池5和厌氧配水池6均与厌氧出水池4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11和沉淀出水区3并排设置在好氧池B2同侧,所述好氧池B2与水解酸化池11连接,所述好氧池B2与好氧池A1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好氧池B2与水解酸化池11之间设有穿墙孔14,所述水解酸化池1与沉淀出水区3之间设有穿墙孔14。所述厌氧集水池5和厌氧出水池4之间设有穿墙孔14,所述厌氧配水池6与厌氧出水池4之间设有穿墙孔14。所述好氧池B2和厌氧出水池4之间设有穿墙孔14。所述厌氧缓冲区12内设有布水主管8,所述布水主管8与厌氧配水池6的底部连接。所述布水主管8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布水主管8均匀分布在厌氧配水池6底部。所述厌氧配水池6底部设有排泥管7。本技术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将进水量400~600m3/d,进水指标COD100~300mg/L,总磷10~30mg/L,氨氮10~20mg/L,总氮100~200mg/L,pH6~9。污水经过提升泵输送进入好氧池A1,在池内污水与悬浮填料中的微生物接触,池底均匀设置多组曝气管,在曝气的作用下微生物将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同时水中的有机物被异氧菌降解,cod降低的同时微生物得以生长繁殖;污水经过好氧池A1曝气处理的污水,自流进入厌氧配水池6;污水在厌氧配水池6内由内循环泵通过布水主管8输送进入厌氧配水池6底部,厌氧配水池6体底部设有若干排泥管7,用于定期排走厌氧配水池6的剩余污泥;污水自下而上逐步经过厌氧缓冲区12、填料层9(污泥填料层9其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充满填料和活性炭的固定化滤床,床上的填料和活性炭长满大量微生物,污水从底部重力分布进入,经过滤层时与微生物接触,在厌氧及缺氧状态下发生反硝化反应,硝态氮从添加的碳源中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氮气,因此总氮得以去除)、厌氧清水区13、厌氧集水槽10(集水槽10主要是为了均匀集水);接下来污水从厌氧集水槽10进入厌氧集水池5,再由厌氧集水池5自流进入厌氧出水池4;厌氧出水池4内的污水大部分回流至厌氧配水池6进行下一轮循环,剩余部分自流到好氧池B2进一步处理;污水在好氧池B2再次进行硝化反应,好氧池B2内悬浮很多填料,在曝气的条件下填料中的微生物将好氧池A1内未硝化的氨氮氧化,为后续进一步反消化脱氮提供硝酸根。同时,为提高系统处理效率,池内的好氧混合液部分再由提升泵输送回流进入好氧池A1;污水经过好氧池B2处理后再进入水解酸化池11,池内悬浮的填料在搅拌条件下呈悬浮流化状态,加入碳源后微生物迅速硝化水中的氧,使得池内呈缺氧状态,微生物进行第二次反硝化反应,将好氧池B2内剩余的硝态氮转化成氮气;最后,污水自水解酸化池11自流进入沉淀出水区3,在沉淀出水区3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和助凝剂后,清水指标COD≦30mg/L,总磷≦0.3mg/L,氨氮≦1.5mg/L,总氮≦1.5mg/L,pH6~9,随后清水排放。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池A(1)、好氧池B(2)、厌氧配水池(6)、厌氧出水池(4)、水解酸化池(11)和沉淀出水区(3),所述厌氧配水池(6)自底部而上依次设有厌氧缓冲区(12)、填料层(9)和厌氧清水区(13),所述厌氧清水区(13)顶部设有厌氧集水槽(10),所述厌氧集水槽(10)一端连接有厌氧集水池(5),所述厌氧配水池(6)设置在好氧池A(1)一侧,所述好氧池A(1)通过循环泵与厌氧缓冲区(12)连接,所述好氧池B(2)设置在厌氧配水池(6)外侧,所述厌氧出水池(4)设置在好氧池A(1)和厌氧配水池(6)之间,所述厌氧集水池(5)和厌氧配水池(6)均与厌氧出水池(4)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11)和沉淀出水区(3)并排设置在好氧池B(2)一侧,所述好氧池B(2)与水解酸化池(11)连接,所述好氧池B(2)与好氧池A(1)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好氧池B(2)与水解酸化池(11)之间设有穿墙孔(14),所述水解酸化池(11)与沉淀出水区(3)之间设有穿墙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池A(1)、好氧池B(2)、厌氧配水池(6)、厌氧出水池(4)、水解酸化池(11)和沉淀出水区(3),所述厌氧配水池(6)自底部而上依次设有厌氧缓冲区(12)、填料层(9)和厌氧清水区(13),所述厌氧清水区(13)顶部设有厌氧集水槽(10),所述厌氧集水槽(10)一端连接有厌氧集水池(5),所述厌氧配水池(6)设置在好氧池A(1)一侧,所述好氧池A(1)通过循环泵与厌氧缓冲区(12)连接,所述好氧池B(2)设置在厌氧配水池(6)外侧,所述厌氧出水池(4)设置在好氧池A(1)和厌氧配水池(6)之间,所述厌氧集水池(5)和厌氧配水池(6)均与厌氧出水池(4)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11)和沉淀出水区(3)并排设置在好氧池B(2)一侧,所述好氧池B(2)与水解酸化池(11)连接,所述好氧池B(2)与好氧池A(1)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好氧池B(2)与水解酸化池(11)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明马亮李海洋刘兵王旭平周童赵蒋双隆崔兵郭明静
申请(专利权)人:舒城联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