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本燕专利>正文

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80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箱体内衬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第一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本体,第一边框本体具有第一隔板插孔,第二边框板具有第二边框本体,第二边框本体具有第二隔板插孔;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隔板本体、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本体的两端;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与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置物缺口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由于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所以待运输的物品能够卡入置物缺口中,使得物品放置稳定。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

A kind of inner lining component and logistics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
技术介绍
物流箱又叫做周转箱,在物流过程中,物流箱作为待运输的物品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普通物流箱为固定框式结构,包括箱体和箱体内衬组件,箱体内衬组件固定放置在箱体中。箱体内衬组件用于放置待运输的物品。这种物流箱在空箱时占用空间大,空箱运输和贮存的成本较高。为降低传统物流箱的空箱运输和贮存的成本,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可拆卸并且可折叠的物流箱,如专利CN201610454833.4所记载。这种物流箱的箱体内衬组件由多个隔板相互交叉形成,隔板在箱体内限定出物品的置放空间。在空箱状态下,这种物流箱的箱体内衬组件可从箱体内拆下,并且能够折叠以减少体积。然而,专利CN201610454833.4的箱体内衬组件的结构强度不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并且物品放置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内衬组件,该箱体内衬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物品放置稳定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箱,该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的箱体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所述第一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本体,所述第一边框本体具有第一隔板插孔,所述第二边框板具有第二边框本体,所述第二边框本体具有第二隔板插孔;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隔板本体、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所述第一隔板插片和所述第二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二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所述置物缺口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板和第四边框板;所述第一边框板还具有第一边框插片和第二边框插片,所述第一边框插片和所述第二边框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边框板还具有第三边框插片和第四边框插片,所述第三边框插片和所述第四边框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框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三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插孔和第二边框插孔;所述第四边框板具有第三边框插孔和第四边框插孔;所述第一边框插片和所述第三边框插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插孔和所述第二边框插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边框插片和所述第四边框插片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插孔和所述第四边框插孔插接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具有第二隔板本体;所述第一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相互交叉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还具有第三隔板插片和第四隔板插片,所述第三隔板插片和所述第四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三边框板还具有第三隔板插孔,所述第四边框板还具有第四隔板插孔;所述第三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三隔板插孔插接配合,所述第四隔板插片与所述第四隔板插孔插接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还具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与所述第二缺口槽互相卡入;其中,所述第一缺口槽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下边缘,所述置物缺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上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板互相平行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隔板互相平行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所述第一隔板插孔的所述第一隔板插片沿第一方向弯折,并且插入所述第二隔板插孔的所述第二隔板插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为环绕所述箱体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折后的所述第一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一边框板焊接,弯折后的所述第二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二边框板焊接。为实现所述目的物流箱,包括箱体,所述物流箱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箱体内衬组件,所述箱体内衬组件放置在所述箱体中。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的箱体中,包括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第一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本体,第一边框本体具有第一隔板插孔,第二边框板具有第二边框本体,第二边框本体具有第二隔板插孔;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隔板本体、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本体的两端;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与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置物缺口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因为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与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所以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组成的箱体内衬组件能够折叠,其中,第一边框板能够与第一隔板本体的一侧相抵,第二边框板能够与第一隔板本体的另一侧相抵。此外,由于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的设置,箱体内衬组件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并且由于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所以待运输的物品能够卡入置物缺口中,使得物品放置稳定。本技术提供的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显示了第三边框板和第四边框板;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显示了第二隔板;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本体与第二隔板本体相互交叉连接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数量均为多个;图1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示意图,显示了待运输的物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900)的箱体(900a)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衬组件(900b)包括第一隔板(11)、第一边框板(21)和第二边框板(22);所述第一边框板(21)具有第一边框本体(210),所述第一边框本体(210)具有第一隔板插孔(210a),所述第二边框板(22)具有第二边框本体(220),所述第二边框本体(220)具有第二隔板插孔(220a);所述第一隔板(11)具有第一隔板本体(110)、第一隔板插片(111)和第二隔板插片(112),所述第一隔板插片(111)和所述第二隔板插片(11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两端;所述第一隔板插片(111)与所述第一隔板插孔(210a)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二隔板插片(112)与所述第二隔板插孔(220a)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隔板本体(110)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110b),所述置物缺口(110b)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8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900)的箱体(900a)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衬组件(900b)包括第一隔板(11)、第一边框板(21)和第二边框板(22);所述第一边框板(21)具有第一边框本体(210),所述第一边框本体(210)具有第一隔板插孔(210a),所述第二边框板(22)具有第二边框本体(220),所述第二边框本体(220)具有第二隔板插孔(220a);所述第一隔板(11)具有第一隔板本体(110)、第一隔板插片(111)和第二隔板插片(112),所述第一隔板插片(111)和所述第二隔板插片(11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两端;所述第一隔板插片(111)与所述第一隔板插孔(210a)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二隔板插片(112)与所述第二隔板插孔(220a)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隔板本体(110)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110b),所述置物缺口(110b)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8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衬组件(900b)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板(23)和第四边框板(24);所述第一边框板(21)还具有第一边框插片(211)和第二边框插片(212),所述第一边框插片(211)和所述第二边框插片(21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本体(210)的两端;所述第二边框板(22)还具有第三边框插片(221)和第四边框插片(222),所述第三边框插片(221)和所述第四边框插片(22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框本体(220)的两端;所述第三边框板(23)具有第一边框插孔(23b)和第二边框插孔(23c);所述第四边框板(24)具有第三边框插孔(24b)和第四边框插孔(24c);所述第一边框插片(211)和所述第三边框插片(221)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插孔(23b)和所述第二边框插孔(23c)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边框插片(212)和所述第四边框插片(222)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插孔(24b)和所述第四边框插孔(24c)插接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衬组件(900b)还包括第二隔板(12);所述第二隔板(12)具有第二隔板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燕丁培红
申请(专利权)人:王本燕丁培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