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268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提供框架柱和钢板剪力墙,将框架柱相对安装至指定位置并在框架柱相对的侧部对应钢板剪力墙焊接连接板,于钢板剪力墙的侧部焊接与连接板相对应的第一夹板;提供框架梁,将所述钢板剪力墙焊接于所述框架梁的底部,进而吊运钢板剪力墙直至第一夹板与对应的连接板相抵;提供第一卡板,将第一卡板挡设于钢板剪力墙连接第一夹板的一侧并与对应的连接板;待框架梁与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将钢板剪力墙与框架柱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钢板剪力墙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变形或撕裂的问题,保证剪力墙只承受竖向荷载,且该方法不需要留后浇带,操作便捷,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tee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以其受力性能好,施工速度快,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采用钢结构筒体的工程通常采用钢板剪力墙结构,钢板剪力墙本身较薄,设计时钢板剪力墙仅承担竖向活荷载作用,而安装时由于周围的主体结构的施工或结构的不均匀容易出现沉降等现象,这些现象均会导致钢板剪力墙承受过多的竖向荷载,从而造成钢板剪力墙发生形变甚至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解决了钢板剪力墙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变形或撕裂的问题,通过在钢板剪力墙周围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将剪力墙与主体结构进行焊接,以保证剪力墙只承受竖向荷载,且该方法不需要留后浇带,操作便捷,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提供框架柱和钢板剪力墙,将框架柱相对安装至指定位置并在框架柱相对的侧部对应钢板剪力墙焊接连接板,于钢板剪力墙的侧部焊接与连接板相对应的第一夹板;S12.提供框架梁,将所述钢板剪力墙焊接于所述框架梁的底部,进而吊运钢板剪力墙直至第一夹板与对应的连接板相抵;S13.提供第一卡板,将第一卡板挡设于钢板剪力墙连接第一夹板的一侧并与对应的连接板焊接,通过第一卡板和连接板夹设钢板剪力墙;S14.待框架梁与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将钢板剪力墙与框架柱焊接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框架柱对应钢板剪力墙的侧部焊接连接板,并在钢板剪力墙对应的位置焊接第一夹板,通过将钢板剪力墙向两根框架柱之间平移直至第一夹板抵住连接板,进而在钢板剪力墙靠近第一夹板的一侧安装第一卡板,并将第一卡板的两端与框架柱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卡板和连接板限制了钢板剪力墙的水平移动,但钢板剪力墙在竖直方向依然能够上下移动,方便了结构梁的安装,在结构梁与结构柱安装完毕后再将第一夹板与连接板焊接连接,从而固定钢板剪力墙的位置,解决了钢板剪力墙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变形或撕裂的问题,通过在钢板剪力墙周围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将剪力墙与主体结构进行焊接,以保证剪力墙只承受竖向荷载,且该方法不需要留后浇带,操作便捷,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焊接连接板和第一夹板时,还包括:提供第二夹板,将第二夹板焊接于连接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侧,当第一夹板抵住连接板的一侧时,该连接板另一侧的第二夹板抵住钢板剪力墙对应的侧部。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提供第二卡板,将第二卡板焊接于该框架梁的顶部,且该第二卡板的长度小于钢板剪力墙的宽度;提供第三卡板,将第三卡板的一端与连接板焊接,将第三卡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板焊接,从而使得框架梁与框架柱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三卡板于第二卡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且该第三卡板焊接于连接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侧。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钢板剪力墙上的第一夹板抵住连接板时,还包括:于钢板剪力墙的两侧可拆卸地安装定位件,该定位件自钢板剪力墙的侧部凸伸至连接板的侧部,并对应夹设于连接板的两侧,以防止钢板剪力墙倾倒。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安装该定位件时,还包括:提供安装板,将该安装板垂直安装于钢板剪力墙靠近第一夹板的位置,提供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将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分别安装于安装板的顶部与底部,且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凸伸至连接板的侧部。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框架柱、框架梁、钢板剪力墙、第一夹板、连接板和第一卡板均由钢材制成。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钢板剪力墙的侧面均设有加劲肋。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夹板和第一卡板与钢板剪力墙焊接的转角位置均形成有倒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整体安装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钢板剪力墙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钢板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部分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A部分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B部分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定位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框架柱对应钢板剪力墙的侧部焊接连接板,并在钢板剪力墙对应的位置焊接第一夹板,通过将钢板剪力墙向两根框架柱之间平移直至第一夹板抵住连接板,进而在钢板剪力墙靠近第一夹板的一侧安装第一卡板,并将第一卡板的两端与框架柱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卡板和连接板限制了钢板剪力墙的水平移动,但钢板剪力墙在竖直方向依然能够上下移动,方便了结构梁的安装,在结构梁与结构柱安装完毕后再将第一夹板与连接板焊接连接,从而固定钢板剪力墙的位置,解决了钢板剪力墙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变形或撕裂的问题,通过在钢板剪力墙周围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将剪力墙与主体结构进行焊接,以保证剪力墙只承受竖向荷载,且该方法不需要留后浇带,操作便捷,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整体安装结构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图3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执行步骤S11.提供框架柱11和钢板剪力墙13,将框架柱11相对安装至指定位置并在框架柱11相对的侧部对应钢板剪力墙13焊接连接板111,于钢板剪力墙13的侧部焊接与连接板111相对应的第一夹板131;接着执行步骤S12执行步骤S12.提供框架梁12,将钢板剪力墙13焊接于框架梁12的底部,进而吊运钢板剪力墙13和框架梁12直至第一夹板131与对应的连接板111相抵,将框架梁12与钢板剪力墙13焊接后再安装可以避免后期通过仰焊的方式焊接钢板剪力墙13,减小施工难度;接着执行步骤S13执行步骤S13.提供第一卡板112,将第一卡板112挡设于钢板剪力墙13连接第一夹板131的一侧并与对应的连接板111焊接,通过第一夹板131与连接板111架设钢板剪力墙13;接着执行步骤S14执行步骤S14.待框架梁12与框架柱11施工完毕后,将第一夹板131与连接板111焊接连接,将第一卡板112与钢板剪力墙13对应焊接连接,使得钢板剪力墙13与框架柱11固定连接。较佳地,该框架柱11、框架梁12、钢板剪力墙13、第一夹板131、连接板111和第一卡板112均由钢材制成,以便于焊接施工。又佳地,该第一卡板112设置于钢板剪力墙13靠近底部的位置。具体的,该钢板剪力墙13的侧面均设置有加劲肋133,以加强钢板剪力墙13的结构强度。又佳地,该第一夹板131和第一卡板112与钢板剪力墙13焊接的转角位置均形成有倒角,倒角的设置能够分散钢板剪力墙13角部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使得钢板剪力墙13的角部产生撕裂等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3所示,于框架柱11和钢板剪力墙13上分别焊接连接板111和第一夹板131时,还包括:提供第二夹板1111,将第二夹板1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1.提供框架柱和钢板剪力墙,将所述框架柱相对安装至指定位置并在所述框架柱相对的侧部对应所述钢板剪力墙焊接连接板,于所述钢板剪力墙的侧部焊接与所述连接板相对应的第一夹板;S12.提供框架梁,将所述钢板剪力墙焊接于所述框架梁的底部,进而吊运所述钢板剪力墙和所述框架梁直至所述第一夹板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相抵;S13.提供第一卡板,将所述第一卡板挡设于所述钢板剪力墙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并与对应的连接板焊接,通过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连接板夹设所述钢板剪力墙;S14.待所述框架梁与所述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将所述钢板剪力墙与所述框架柱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1.提供框架柱和钢板剪力墙,将所述框架柱相对安装至指定位置并在所述框架柱相对的侧部对应所述钢板剪力墙焊接连接板,于所述钢板剪力墙的侧部焊接与所述连接板相对应的第一夹板;S12.提供框架梁,将所述钢板剪力墙焊接于所述框架梁的底部,进而吊运所述钢板剪力墙和所述框架梁直至所述第一夹板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相抵;S13.提供第一卡板,将所述第一卡板挡设于所述钢板剪力墙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并与对应的连接板焊接,通过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连接板夹设所述钢板剪力墙;S14.待所述框架梁与所述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将所述钢板剪力墙与所述框架柱焊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夹板时,还包括:提供第二夹板,将所述第二夹板焊接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夹板抵住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时,所述连接板另一侧的第二夹板抵住所述钢板剪力墙对应的侧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第二卡板,将所述第二卡板焊接于所述框架梁的顶部,且所述第二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钢板剪力墙的宽度;提供第三卡板,将所述第三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焊接,将所述第三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板焊接,从而使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本鑫任合仕刘瑞军朱迪田昆刘朋朋赵阳叶章鹏李志龙吕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