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支架及后排座椅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67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02
一种安装支架及后排座椅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自搭接结构(2)包括构造为基本平板形状的自搭接本体(21)。利用该安装支架,可减少用户的操作,在人机可接受的范围内优化了后排座椅手柄的安装。同时该安装支架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满足后排座椅手柄的最大拉力;且尺寸小,重量轻,能够达到节省空间和节约制作成本的效果。

A mounting bracket and a rear seat mount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支架及后排座椅安装支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安装
,涉及座椅安装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对车辆要求的逐渐提高,用户希望车辆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车型都会有后排座椅放倒的需求。目前已经有很多车辆能够实现后排座椅放倒的需求,但是后排座椅放倒有很多限制,由于车内空间狭小以及人机工程等限制,座椅放倒手柄的安装位置只有很小的区域,而且侧围内板设计时考虑到材料利用率和冲压可行性等因素,不能直接在侧围内板上直接增加安装结构,会导致支架很大,而增加重量和成本,且刚度较低,因此只能通过额外的支架来安装座椅放倒手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及后排座椅安装支架,利用该安装支架,可减少用户的操作,在人机可接受的范围内优化了后排座椅手柄的安装。该安装支架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满足后排座椅手柄的最大拉力;且尺寸小,重量轻,达到节省空间和节约制作成本的效果。(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翻边结构与自搭接结构,自搭接结构包括构造为基本平板形状的自搭接本体。进一步的,翻边结构构造为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且第一翻边垂直自搭接本体的第一边;第二翻边垂直自搭接本体的第二边;第一边与第二边相邻。进一步的,安装支架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的一部分的设置于自搭接结构上;加强筋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翻边上。进一步的,加强筋的一部分将自搭接本体区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进一步的,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分别设置板材。进一步的,第一翻边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螺母和定位孔;安装螺母设置于第一翻边底部靠近自搭接结构的一侧;安装孔设置于第一翻边顶部远离自搭接结构的一侧;定位孔设置于第一翻边中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后排座椅安装支架,包括如上阐述的任一项的安装支架,其中翻边结构与后排座椅手柄连接;自搭接结构与汽车D柱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该安装支架与车身连接,保证了后排座椅手柄的安装,且该安装支架尺寸小,重量轻,达到节省空间和节约制作成本的效果;同时该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满足车身及后排座椅手柄的安装需求。同时利用该安装支架,可减少用户的操作,在人机可接受的范围内优化了后排座椅手柄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与后排座椅手柄连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翻边结构;2-自搭接结构;3-加强筋;4-后排座椅手柄;5-连接件;6-汽车D柱;7-自冲铆接螺钉;8-第三边;9-第一边;10-第二边;11-第一翻边;12-第二翻边;111-安装孔;112-安装螺母;113-定位孔;21-自搭接本体;22-板材;23-立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与后排座椅手柄连接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图2与图3进行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自搭接结构2包括构造为基本平板形状的自搭接本体21。简单地说,垂直连接的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成型为大体L形,这样的形状在其用于安装到车辆后排座椅杯托4(参见图3)与D柱6(参见图2)时,无需从汽车侧围内板上再增加额外的结构。请参照图3,在该示例中,适应于后排座椅手柄4的安装平面,安装支架主体为L型的竖直方向的翻边结构1的长度大于水平方向的自搭接结构2的长度。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该安装支架的翻边结构1和自搭接结构2的长度可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翻边结构1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自搭接结构2的长度,或者翻边结构1的长度等于自搭接结构2的长度。在一实施例中,翻边结构1构造为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12;且第一翻边11垂直自搭接本体21的第一边9;第二翻边12垂直自搭接本体21的第二边10;第一边9与第二边10相邻。考虑使用该安装支架的环境对支撑力的需求,在本申请的的应用环境下,后排座椅手柄4使用时需要的最大拉力为200N,为满足该拉力,设置第二翻边1以增加安装支架的强度。第一翻边11和第二翻边12均垂直于自搭接结构2。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12可由一块板材折叠成所示的彼此垂直的形状,应理解,该折叠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请参照图1,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12的共同边称为安装支架的第三边8,第一边9和第二边10与第三边8相互垂直,在本例中为方便说明而作为示例,将第三边8所在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而第一边9和第二边10所在的方向称为水平方向。如此,可以说翻边结构1设置在安装支架L形的竖直方向,自搭接结构2设置在安装支架主体L型的水平方向。作为示例,该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由一块板材形成,而该加强筋3可以是被形成在该板材上,然后该板材被折成为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其中,该翻边结构1的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12由一块板材折叠成所示的彼此垂直,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又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还包括加强筋3,用于增强本技术中安装支架的刚度。加强筋3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自搭接结构2上;加强筋3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翻边11上。在一种实施例中,该加强筋3是通过处理该自搭接结构2的自搭接本体21而形成的,是该本体21略向着第三边8的方向凸起。位于第一翻边11上的加强筋3可以类似于本体21上的加强筋3形成的方式形成或设置。关于加强筋3的位置,作为示例,其可位于自搭接本体21的中间位置,在此该中间位置可有一点误差。加强筋3将自搭接本体21区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分别设置板材22,在本例中,将靠近第二边10的板材部分作为第二部分的板材。可选地,参考图3,板材22的第一部分的边沿处朝着第三边8的方向设置有立面23,立面23的设置将使得该安装支架的整体支撑强度更大。此外,自搭接本体21上设置板材22将使得安装支架连接到D柱时连接面更为贴合、连接更为稳固。作为示例,自搭接本体21和板材2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采用高强度结构胶进行粘接。在一些情况下,如上文提到的“该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由一块板材形成”的示例中,板材22也由该整块板材折叠出来,应理解到,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对该板材进行一些其它处理以便能出现所需要的形状。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作为示例,自搭接结构2和汽车D柱6通过自冲铆接的方式连接。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还可采用高强度结构胶将自搭接结构2和汽车D柱6进行粘接。或自搭接结构2和汽车D柱6通过自冲铆接的方式连接的同时,使用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所述自搭接结构(2)包括构造为基本平板形状的自搭接本体(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翻边结构(1)与自搭接结构(2),所述自搭接结构(2)包括构造为基本平板形状的自搭接本体(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1)构造为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12);且所述第一翻边(11)垂直所述自搭接本体(21)的第一边(9);所述第二翻边(12)垂直所述自搭接本体(21)的第二边(10);所述第一边(9)与所述第二边(10)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自搭接本体(21)上;所述加强筋(3)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边(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亮余聪盛灏睿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