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604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及下磨砂层;所述上磨砂层底端与下磨砂层上端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及基材层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且相邻两防静电层之间设粘接层;所述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下磨砂层、防静电层及粘接层复合成型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板强度高、防静电效果好、耐高温及耐磨性好。

An Antistatic Composite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复合板材领域,尤其是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
技术介绍
复合板材指的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板材,因为一般单一的板材无法满足具体的使用需求和条件,就会通过其它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性能,复合板材的原理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自身性能的缺点;实际上,针对与不同材质的板材,复合板材的概念和制作方法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以金属复合板材、木塑复合板材和玻璃钢复合板材等板材为主。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具有高速信息处理功能的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运用于电子工业中的各种复合板材,作为电子产品的基础材料,已成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可靠性能伴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被发掘、被重视,与其他电子组件一起成为PCB和终端厂商提升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现有中,复合板材有以下不足:一是,已有复合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太硬,难以加工,费时伤刀,以至于生产效率低下;二是,现有中的复合板防静电效果差,复合板在热态和升温持续280℃使用过程中,防静电指数正常是105-109,复合板材能正常使用5000次左右,而当使用次数3000次后,复合板材会出现一定的老化,防静电指数会偏大,防静电指数则会上升至1012。因此,市场亟需一种防静电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复合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该复合板强度高、防静电效果好、耐高温及耐磨性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及下磨砂层;所述上磨砂层底端与下磨砂层上端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及基材层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且相邻两防静电层之间设粘接层;所述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下磨砂层、防静电层及粘接层复合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板厚度为3.2~150mm,所述上磨砂层和下磨砂层厚度均为0.7~50mm,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的厚度均为0.2~14m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6mm~48mm,每一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1~2mm,每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1~1.5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防静电层为防静电石墨粉固化的层状结构,且每一层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8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层为聚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4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均为酚醛树脂增强层或聚苯并咪唑增强层,且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的厚度为8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粘接层为玻纤毡粘接层,每一粘接层的厚度为1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磨砂层和下磨砂层均为聚醚酰亚胺树脂磨砂层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磨砂层,所述上磨砂层和下磨砂层的厚度均为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复合板通过在各基层上粘接防静电层,使的本技术的复合防静电效果好,在多次使用后其防静电指数还能处在设定的防静电指数范围内;同时,本技术的复合板通过基材层、第一增强层、第二增强层及上、下磨砂层配合粘接层的粘接作用,以及基材层、第一增强层、第二增强层及上、下磨砂层和粘结层本身结构稳定、高强度的特性,使得成型后的产品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优良的成型加工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复合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复合板剖面示意图。图中,1.上磨砂层,2.第二增强层,3.第一增强层,4.基材层,5.下磨砂层,6.粘接层,7.防静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图1-2示意了本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磨砂层1、第二增强层2、第一增强层3、基材层4及下磨砂层5;所述上磨砂层1底端与下磨砂层上端5通过粘接层6粘接防静电层7,第二增强层2、第一增强层3及基材层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粘接层6粘接防静电层7,且相邻两防静电层7之间设粘接层6;所述上磨砂层1、第二增强层2、第一增强层3、基材层4、下磨砂层5、防静电层7及粘接层6复合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板厚度为3.2~150mm,所述上磨砂层1和下磨砂层5厚度均为0.7~50mm,所述第一增强层3和第二增强层2的厚度均为0.2~14mm,所述基材层4的厚度为0.6mm~48mm,每一防静电层7的厚度为0.1~2mm,每一粘接层6的厚度为0.1~1.5mm。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防静电层7为防静电石墨粉固化的层状结构,且每一层防静电层7的厚度为0.8mm;所述基材层4为聚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材层,所述基材层4的厚度为45mm;所述第一增强层3和第二增强层2均为酚醛树脂增强层或聚苯并咪唑增强层,且所述第一增强层3和第二增强层2的厚度为8mm;所述粘接层6为玻纤毡粘接层,每一粘接层6的厚度为1mm;所述上磨砂层1和下磨砂层5均为聚醚酰亚胺树脂磨砂层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磨砂层,所述上磨砂层1和下磨砂层5的厚度均为10mm。本实施例的复合板通过在各基层上粘接防静电层,使的实施例的复合防静电效果好,在多次使用后其防静电指数还能处在设定的防静电指数范围内;同时,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及下磨砂层;所述上磨砂层底端与下磨砂层上端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及基材层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且相邻两防静电层之间设粘接层;所述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下磨砂层、防静电层及粘接层复合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板厚度为3.2~150mm,所述上磨砂层和下磨砂层厚度均为0.7~50mm,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的厚度均为0.2~14m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6mm~48mm,每一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1~2mm,每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1~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及下磨砂层;所述上磨砂层底端与下磨砂层上端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及基材层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粘接层粘接防静电层,且相邻两防静电层之间设粘接层;所述上磨砂层、第二增强层、第一增强层、基材层、下磨砂层、防静电层及粘接层复合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板厚度为3.2~150mm,所述上磨砂层和下磨砂层厚度均为0.7~50mm,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的厚度均为0.2~14m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6mm~48mm,每一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1~2mm,每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1~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三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诺方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