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315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的刀杆为锥形,其底面中心为圆孔结构,刀杆的内圆孔固定顶杆,顶杆在圆孔内滑动;顶杆的左端穿过刀杆锥形顶端与刀头固定,顶杆的右端与第一内六角螺钉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内六角螺钉紧固顶杆;刀体为凹字形结构,刀体外套在刀杆的底端;第二内六角螺钉穿过工件与刀杆相连,紧固第二内六角螺钉实现刀杆的位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较深孔时,如果产生锥度,不需要停产,不需要调整床头箱;不需要大修或中修机床,仅由操作者采用机夹可调切削位置的刀杆,就可减小车孔锥度的方法。采用椎体刀杆,有利于提高刀杆强度。

A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taper of the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加工较深孔时,往往会产生锥度,如图1所示。产生锥度的原因很多,如机床主轴旋转轴线与机床导轨不平行;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扭曲);车刀刀杆刚性不足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停产几天,调整床头箱及大修或中修机床(钳工刮研导轨);想办法提高车刀刀杆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调整床头箱及大中修机床,由操作者采用机夹可调切削位置的刀杆,就可减小车孔锥度的方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在车床上加工时,工件作旋转运动,刀具不旋转,仅作纵向进给运动。在车床上采用车刀头车孔时,一般刀尖都处于水平位置。如图2(b)所示的A、B点。由于床身导轨磨损,床鞍轨迹与主轴旋转中心不平行,所以正、反走刀时会产生正、反锥度。如果将刀尖改在C点或D点位置进行车孔,经计算和实践证明,可减小甚至消除锥度。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包括刀头、顶杆、刀杆、第一内六角螺钉、刀体和第二内六角螺钉;所述的刀杆为锥形,其底面中心为圆孔结构,刀杆的内圆孔固定顶杆,顶杆在圆孔内滑动;顶杆的左端穿过刀杆锥形顶端与刀头固定,顶杆的右端与第一内六角螺钉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内六角螺钉紧固顶杆;刀体为凹字形结构,刀体外套在刀杆的底端,实现固定刀杆;第二内六角螺钉穿过刀体的侧壁与刀杆相连,通过紧固第二内六角螺钉实现刀杆的位置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内六角螺钉为两个,沿刀杆轴向固定。刀体可安装大小、长短不同的椎体刀杆,使之一体多用,可进行正、反切削。要改变切削点的起始位置,先松开第二内六角螺钉,少量转动锥度刀杆的角度位置,即改变切削点的位置,拧紧第二内六角螺钉,便可以切削加工。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方法是:利用可调整切削位置的刀杆,先用正刀在A点切削,车孔后用内径百分表测出两头差值,再用反刀在B点切削,再测出两头差值,比较与正刀车孔差值是否相等。经过两次试加工,即可检测出其锥度大小。此时可根据试切结果,在图2所示角度α区范围内转动锥度刀杆的角度位置,即改变切削点的位置进行试切,直到锥度小于规定的数值为止。调整到最佳位置后,在图2所示K处锥面上刻出标线,便于磨刀后重新装刀或下次定位时用。为什么改变刀尖切削点的位置可以减小车孔的锥度呢?如图3、图4所示,设A端面为孔的起始端面,角为导轨磨损后与机床主轴中心线的夹角,Y1表示刀尖在任意剖面上距主轴回转轴线的水平距离,X表示刀尖沿纵向与A端面的距离。设在A端面上刀尖调整的水平距离Y2=OB(见图4),若将刀尖调整刀D点进行切削,设D点距回转轴线的垂直距离为Z=DE,则由图4可知:Z=DE=ODsinθ=rsinθ=Y2sinθ当刀尖沿导轨进行纵向移动时,刀尖距回转轴线的距离时不变的,即Z是不变的。于是刀尖在任意剖面内距主轴回转轴线的距离为r为刀尖调到D点切削,并纵向移动X距离时孔径的大小。当θ角为任意值时,孔的锥角可由下式求出:当θ等于零度时,cosθ最大,根号内值最小,而值最大,即所以当θ为其他任意值时,值都会变小,即所以,只要改变刀尖的切削位置,就能减小甚至消除锥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这种方法加工较深孔时,如果产生锥度,不需要停产,不需要调整床头箱;不需要大修或中修机床(钳工刮研导轨),仅由操作者采用机夹可调切削位置的刀杆,就可减小车孔锥度的方法。采用椎体刀杆,有利于提高刀杆强度。此外,椎体刀杆头部可制作得稍小些,加大刀杆与孔的间隙,有利于排屑。一把刀体可安装大小、长短不同的椎体刀杆,使之一体多用,可进行正、反切削。用正刀在C点进行粗车或半精车,用反刀在D点精车,避免切屑堆积在前刀面上,有利于排屑,因而克服了切屑划伤已加工表面的弊端,同时也提高了精车刀寿命,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附图1为车孔的锥度示意图。附图2(a)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附图2(b)为本技术的整体左视图。附图3为刀尖纵向运动轨迹图。附图4为在A端上刀尖的回转轨迹图。图中:1工件;2刀头;3顶杆;4刀杆;5第一内六角螺钉;6刀体;7第二内六角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包括刀头2、顶杆3、刀杆4、第一内六角螺钉5、刀体6和第二内六角螺钉7。所述的刀杆4为锥形,其底面中心为中空结构,刀杆4的内中空结构固定顶杆3,顶杆3的左端与刀头2固定,顶杆3的右端与第一内六角螺钉5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内六角螺钉5紧固顶杆3。刀体6为凹字形结构,刀体6凹口外套刀杆4的底端。第二内六角螺钉7穿过刀体6的侧壁与刀杆4相连,通过紧固二个第二内六角螺钉7实现刀杆4的位置固定。要改变切削点的起始位置,先松开二个内六角螺钉7,少量转动锥度刀杆4的角度位置,即改变切削点的位置,拧紧二个内六角螺钉7,便可以切削加工。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方法是:利用可调整切削位置的刀杆4,先用正刀在A点切削,车孔后用内径百分表测出两头差值,再用反刀在B点切削,再测出两头差值,比较与正刀车孔差值是否相等。经过两次试加工,即可检测出其锥度大小。此时可根据试切结果,在图2(b)所示角度α区范围内转动锥度刀杆的角度位置,即改变切削点的位置进行试切,直到锥度小于规定的数值为止。调整到最佳位置后,在图2(b)所示K处锥面上刻出标线,便于磨刀后重新装刀或下次定位时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2)、顶杆(3)、刀杆(4)、第一内六角螺钉(5)、刀体(6)和第二内六角螺钉(7);所述的刀杆(4)为锥形,其底面中心为圆孔结构,刀杆(4)的内圆孔固定顶杆(3),顶杆(3)在圆孔内滑动;顶杆(3)的左端穿过刀杆(4)锥形顶端与刀头(2)固定,顶杆(3)的右端与第一内六角螺钉(5)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内六角螺钉(5)紧固顶杆(3);刀体(6)为凹字形结构,刀体(6)外套在刀杆(4)的底端;第二内六角螺钉(7)穿过刀体(6)的侧壁与刀杆(4)相连,通过紧固第二内六角螺钉(7)实现刀杆(4)的位置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车孔锥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2)、顶杆(3)、刀杆(4)、第一内六角螺钉(5)、刀体(6)和第二内六角螺钉(7);所述的刀杆(4)为锥形,其底面中心为圆孔结构,刀杆(4)的内圆孔固定顶杆(3),顶杆(3)在圆孔内滑动;顶杆(3)的左端穿过刀杆(4)锥形顶端与刀头(2)固定,顶杆(3)的右端与第一内六角螺钉(5)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内六角螺钉(5)紧固顶杆(3);刀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徐嘉乐姚素芹俞浩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