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019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包括框架、风管、油箱,所述风管通过连接件与框架连接,框架的顶部设有螺钉安装的油箱,框架的底部设有贯穿框架的固定锚,所述风管的前部焊接有进风管,进风管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阀门通过胶管与油箱的底部连接,油箱的顶部通过胶管与第三阀门连接,第三阀门开设在风管的前部,风管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阀门,风管的末端开设有第五阀门,连接管焊接在风管上,连接管上设有法兰连接的第六阀门,所述风管上镶嵌有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在同一垂直线上,且第二磁铁镶嵌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固定锚能对框架进行固定,防止发生倾倒的情况。

A Pre-siphon Pressure Air Discharge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风源过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掘进迎头风源过滤器对细小杂质过滤不掉,压风不润滑,对风钻、锚杆钻机损害很大,而且风钻、锚杆钻的噪音大,造成风钻、锚杆钻机的维修次数增多,维修费用提高,风钻、锚杆钻机的使用寿命缩短。目前过滤器过滤除杂比较复杂,除杂前,必须先关掉过滤器上级风源阀门,然后放风,等风压全部释放后,拆过滤器的卡兰,抽出过滤器的过滤芯,清洗,清洗后用扎扣捆好过滤网,用卡兰卡好过滤芯,然后用卡兰固定在4寸的管子上,再去送风,最后连接迎头风的分路器,过滤器整个除杂过程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包括框架、风管、油箱,所述风管通过连接件与框架连接,框架的顶部设有螺钉安装的油箱,框架的底部设有贯穿框架的固定锚,所述风管的前部焊接有进风管,进风管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阀门通过胶管与油箱的底部连接,油箱的顶部通过胶管与第三阀门连接,第三阀门开设在风管的前部,风管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阀门,风管的末端开设有第五阀门,连接管焊接在风管上,连接管上设有法兰连接的第六阀门,所述风管上镶嵌有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在同一垂直线上,且第二磁铁镶嵌在框架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极性相同。优选的,所述风管的内部末端安装有过滤器。优选的,所述框架采用不锈钢制成,框架的底部设有螺钉安装的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设计合理;在进行使用时将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六阀门,小部分风进入油箱内,油箱内的油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油雾,从油箱经第三阀门后气压降低在虹吸的作用下使油雾与风管内的主风流混合后再进行过滤,风经油雾化、过滤后适合锚杆钻机使用;当需要对过滤网进行排污操作时,将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六阀门关闭,利用胶管将第一阀门与第五阀门连通,同时打开第四阀门,从第一阀门处向其中注入高压风,过滤网在高压风的作用下将污物排出;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极性相同,从而相斥避免风管与框架发生碰撞造成损坏;固定锚能对框架进行固定避免框架发生倾倒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的风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的框架倒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的风管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3所示,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包括框架5、风管6、油箱1,所述风管6通过连接件与框架5连接,框架5的顶部设有螺钉安装的油箱1,框架5的底部设有贯穿框架5的固定锚4,框架采用不锈钢制成,框架的底部设有螺钉安装的万向轮,所述风管6的前部焊接有进风管3,进风管3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3通过胶管2与油箱1的底部连接,油箱1的顶部通过胶管2与第三阀门11连接,第三阀门11开设在风管6的前部,风管6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阀门8,风管6的末端开设有第五阀门9,风管的内部末端安装有过滤器,连接管焊接在风管6上,连接管上设有法兰连接的第六阀门10,所述风管6上镶嵌有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14与第一磁铁7在同一垂直线上,且第二磁铁14镶嵌在框架5上,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极性相同。本技术工作原理:在进行使用时将第四阀门8、第五阀门9关闭,打开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1、第六阀门10,小部分风进入油箱1内,油箱内的油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油雾,从油箱1经第三阀门11后气压降低在虹吸的作用下使油雾与风管6内的主风流混合后再进行过滤,风经油雾化、过滤后适合锚杆钻机使用,当需要对过滤网进行排污操作时,将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1、第六阀门10关闭,利用胶管将第一阀门13与第五阀门15连通,同时打开第四阀门8,从第一阀门13处向其中注入高压风,过滤网在高压风的作用下将污物排出。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包括框架(5)、风管(6)、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6)通过连接件与框架(5)连接,框架(5)的顶部设有螺钉安装的油箱(1),框架(5)的底部设有贯穿框架(5)的固定锚(4),所述风管(6)的前部焊接有进风管(3),进风管(3)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3)通过胶管(2)与油箱(1)的底部连接,油箱(1)的顶部通过胶管(2)与第三阀门(11)连接,第三阀门(11)开设在风管(6)的前部,风管(6)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阀门(8),风管(6)的末端开设有第五阀门(9),连接管焊接在风管(6)上,连接管上设有法兰连接的第六阀门(10),所述风管(6)上镶嵌有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14)与第一磁铁(7)在同一垂直线上,且第二磁铁(14)镶嵌在框架(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虹吸式压风排污过滤器,包括框架(5)、风管(6)、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6)通过连接件与框架(5)连接,框架(5)的顶部设有螺钉安装的油箱(1),框架(5)的底部设有贯穿框架(5)的固定锚(4),所述风管(6)的前部焊接有进风管(3),进风管(3)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3)通过胶管(2)与油箱(1)的底部连接,油箱(1)的顶部通过胶管(2)与第三阀门(11)连接,第三阀门(11)开设在风管(6)的前部,风管(6)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阀门(8),风管(6)的末端开设有第五阀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郭仁光张宗国伊正红彭浩张宗凯刘虎朱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庄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