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98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间隔设置在河道中,包括位于河道上游侧的第一坝体,下游侧的第三坝体以及位于第一坝体和第三坝体之间的第二坝体;第一坝体高于第三坝体,并且第二坝体高于第一坝体;第一坝体与第二坝体之间围成第一滤池,第二坝体与第三坝体之间围成第二滤池;第一滤池与第二滤池之间通过开设在第二坝体底部的连通孔相连通;第一滤池的底部、第二滤池的底部以及连通孔内设置填料过滤层,水流通过填料过滤层由第一滤池流入第二滤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河水在流过溢流堰时候,经填料过滤去除污染物,使流到下游的水更加清洁。

A delayed rainwater overflow we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改造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的过滤层。
技术介绍
在海绵城市生态建设中,对雨水及河水的处理是技术的关键所在,在河道及河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溢流堰,传统的溢流堰仅有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无法对水流起到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解决了传统的溢流堰无法对水流起到净化作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间隔设置在河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河道上游侧的第一坝体,下游侧的第三坝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坝体和所述第三坝体之间的第二坝体。所述第一坝体高于所述第三坝体,并且所述第二坝体高于所述第一坝体。所述第一坝体与所述第二坝体之间围成第一滤池,所述第二坝体与所述第三坝体之间围成第二滤池。所述第一滤池与所述第二滤池之间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坝体底部的连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滤池的底部、所述第二滤池的底部以及所述连通孔内设置填料过滤层,水流通过所述填料过滤层由所述第一滤池流入所述第二滤池。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填料过滤层由一个或多个砾石层、陶粒层、海蛎子壳层分层铺设而成。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填料过滤层设置4-7层。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第一滤池的一端设置排水池,所述排水池通过墙体与所述第一滤池分隔开,所述排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阀门。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排水管通向市政雨水井。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第二坝体的顶部呈锯齿状。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第一坝体、所述第二坝体、所述第三坝体的两端均连接在渠道挡墙上,所述渠道挡墙的底端固定在碎石基座上。上述延迟雨水溢流堰,优选方式下,所述渠道挡墙为石笼网箱。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雨水从第一滤池经填料层自上而下过滤,通过第二坝体底部连通孔后再第二滤池底部再经填料从下至上过滤,最后进入第二滤池中进而排到下游水体;期间雨水完成垂直性流动,经填料过滤去除污染物。同时通过控制排水管上的阀门可调蓄雨水,削减峰值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2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坝体的结构主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图中,100、延迟雨水溢流堰,101、河道,1、第一坝体,2、第二坝体,3、第三坝体,4、排水管,5、阀门,7、填料过滤层,8、排水池,9、渠道挡墙,10、碎石基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100,间隔设置在河道101中;如图2所示,延迟雨水溢流堰100包括位于所述河道101上游侧的第一坝体1,下游侧的第三坝体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坝体1和所述第三坝体3之间的第二坝体2。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坝体1高于所述第三坝体3,并且所述第二坝体2高于所述第一坝体1。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坝体1与所述第二坝体2之间围成第一滤池1a,所述第二坝体2与所述第三坝体3之间围成第二滤池2a。所述第一滤池1a与所述第二滤池2a之间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坝体2底部的连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滤池1a的底部、所述第二滤池2a的底部以及所述连通孔内设置填料过滤层7,水流通过所述填料过滤层7由所述第一滤池1a流入所述第二滤池2a;所述填料过滤层7由一个或多个砾石层、陶粒层、海蛎子壳层分层铺设而成;所述填料过滤层7设置4-7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滤池1a的一端设置排水池8,所述排水池8通过墙体与所述第一滤池1a分隔开,所述排水池8的底部设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上设置阀门5。所述排水管4通向市政雨水井。如图3、图5所示,所述第二坝体2的顶部呈锯齿状,当雨水水量较大时,第一滤池1a中的水直接从第二坝体2顶部的锯齿状结构溢流到第二滤池2a中,锯齿状结构的顶部能起到一个过滤较大的杂质(如树枝)的作用。所述第一坝体1、所述第二坝体2、所述第三坝体3的两端均连接在渠道挡墙9上,所述渠道挡墙9的底端固定在碎石基座10上,所述渠道挡墙9为石笼网箱。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雨水从第一滤池1a经填料层自上而下过滤,通过第二坝体2底部连通孔后再第二滤池2a底部再经填料从下至上过滤,最后进入第二滤池2a中进而排到下游水体;期间雨水完成垂直性流动,经填料过滤去除污染物。当雨水水量较大时,河水漫过第二坝体2的顶端,从所述第二坝体2顶端的锯齿状结构流入到第二滤池2a中,第二坝体2顶部的锯齿状结构能够起到一个过滤较大杂质的作用。在雨量较大时,河水流入到排水池8中,管理者可通过打开阀门5,将排水池8中的水排放到市政雨水井中,以此来减小洪涝灾害。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100),间隔设置在河道(101)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河道(101)上游侧的第一坝体(1),下游侧的第三坝体(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坝体(1)和所述第三坝体(3)之间的第二坝体(2);所述第一坝体(1)高于所述第三坝体(3),并且所述第二坝体(2)高于所述第一坝体(1);所述第一坝体(1)与所述第二坝体(2)之间围成第一滤池(1a),所述第二坝体(2)与所述第三坝体(3)之间围成第二滤池(2a);所述第一滤池(1a)与所述第二滤池(2a)之间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坝体(2)底部的连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滤池(1a)的底部、所述第二滤池(2a)的底部以及所述连通孔内设置填料过滤层(7),水流通过所述填料过滤层(7)由所述第一滤池(1a)流入所述第二滤池(2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100),间隔设置在河道(101)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河道(101)上游侧的第一坝体(1),下游侧的第三坝体(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坝体(1)和所述第三坝体(3)之间的第二坝体(2);所述第一坝体(1)高于所述第三坝体(3),并且所述第二坝体(2)高于所述第一坝体(1);所述第一坝体(1)与所述第二坝体(2)之间围成第一滤池(1a),所述第二坝体(2)与所述第三坝体(3)之间围成第二滤池(2a);所述第一滤池(1a)与所述第二滤池(2a)之间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坝体(2)底部的连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滤池(1a)的底部、所述第二滤池(2a)的底部以及所述连通孔内设置填料过滤层(7),水流通过所述填料过滤层(7)由所述第一滤池(1a)流入所述第二滤池(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延迟雨水溢流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过滤层(7)由一个或多个砾石层、陶粒层、海蛎子壳层分层铺设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淼高增博刘双刘艳芦赟丁晓琳付航那嘉文孙业明刘烨李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六环景观辽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