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11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进行连接的电路保护单元,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受控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受控单元包括开关、与开关进行连接的二极管、与二极管进行连接的第四电阻,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进行连接、负极与开关进行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连接简单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

A Detection Circuit for Distribution Control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
本技术属于配电控制箱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厂发展越来快,越来越多的工厂往智能化车间的方向发展,随着智能化车间的逐渐发展带来的工厂用电量增多,而且每部分都需要用电表检测和控制,电表的数量较多、随着智能化车间的逐渐增多,在这些车间中使用配电柜来对电表进行集中,便于观测电表的变化情况,同时配电柜中通常装有数量较多的用于观测不同位置且种类不同的电表。但是,在配电箱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配电控制箱一般安装在车间的外侧或者车间内较为空旷的位置,才能便于员工对控制箱进行检测和控制,不过配电控制箱可能会受到人为破坏,造成配电控制箱内部的电表无法正常工作造成工厂损失,为生产带来不便,升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需要对配电控制箱进行监测、避免配电控制箱受到人为损坏,而且控制电路比较复杂、不利于安装和连接。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特在提供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用于解决配电控制箱无法检测、电路安装较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控制箱无法检测、电路安装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进行连接的电路保护单元,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受控单元,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受控单元包括开关、与开关进行连接的二极管、与二极管进行连接的第四电阻,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进行连接、负极与开关进行连接,第四电阻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控制单元和电路保护单元均接地,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不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单元为光电耦合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接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第一电阻进行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路保护单元包括电容、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阻。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电容的负极进行连接、负极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进行连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容的正极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进行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阻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稳压二极管采用ZMM5240B型号,二极管采用IN4148型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光电耦合器采用LTV-357T型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容采用电容量为0.1μF的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采用阻值相同的电阻。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在配电箱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配电控制箱一般安装在车间的外侧或者车间内较为空旷的位置,员工无法实时对配电控制箱进行检测和控制,带来的配电控制箱可能会受到人为破坏的问题;2、能更好监测配电控制箱不会受到人为损坏为生产带来不便,避免造成升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3、电路的连接和安装较为渐变,便于在配电控制箱中使用,利于员工根据电路的提示对配电控制箱进行检查;4、电路元件较为常见、且成本较低,更好的对配电控制箱进行监测,利于在工厂内大规模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VCC1-第一电源输入端;VCC2-第二电源输入端;S1-控制单元;S2-电路保护电路;S3-受控单元;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VT1-二极管;VT2-稳压二极管;C-电容;K1-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与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进行连接的控制单元S1,与控制单元S1进行连接的电路保护单元S2,与电路保护单元S2进行连接的第二电源输入端VCC2,与电路保护单元S2进行连接的受控单元S3,控制单元S1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进行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VCC2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路保护单元S2进行连接,受控单元S3包括开关K1、与开关K1进行连接的二极管VT1、与二极管VT1进行连接的第四电阻R4,二极管VT1的正极与第四电阻R4进行连接、负极与开关K1进行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与二极管VT1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路保护单元S2进行连接,控制单元S1和电路保护单元S2均接地,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与第二电源输入端VCC2的输入电压不同。控制单元S1为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与电路保护单元S2进行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电路保护单元S2进行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接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第一电阻R1进行连接。电路保护单元S2包括电容C、稳压二极管VT2和第二电阻R2。稳压二极管VT2的正极与电容C的负极进行连接、负极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进行连接,稳压二极管VT2的负极接地。电容C的正极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进行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VT2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T2的正极进行连接。稳压二极管VT2采用ZMM5240B型号,二极管VT1采用IN4148型号。光电耦合器采用LTV-357T型号。电容C采用电容C量为0.1μF的电容C,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采用阻值相同的电阻,第二电源输入端VCC2的输入电压为5V,大于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的电压,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与外部单片机进行连接,单片机为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为3.3V的电压,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一千欧姆,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一千欧姆,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4.7千欧,第四电阻的阻值为一千欧姆。该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控制电路的外部连接一单片机-核心板STM32,核心板连接在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外部,为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提供3.3V的电压、略小于第二电源输入端VCC2的电压5V,使得整个电路可以正常工作,控制单元S1即光电耦合器LTV-357T,对从第一电源输入端VCC1输入的电源起到控制作用,使得电流在光电耦合器LTV-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进行连接的电路保护单元,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受控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受控单元包括开关、与开关进行连接的二极管、与二极管进行连接的第四电阻,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进行连接、负极与开关进行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电路保护单元均接地,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进行连接的电路保护单元,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的受控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受控单元包括开关、与开关进行连接的二极管、与二极管进行连接的第四电阻,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进行连接、负极与开关进行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电路保护单元均接地,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光电耦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控制箱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电路保护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第一电阻进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为胜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冠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