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94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在烘干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在烘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与烘干箱内的转轴相连,在转轴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和第三打散装置,在转轴下方设有用于接收添加剂的接收座,接收座的上表面由中心向边缘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接收座内设有加热装置,在烘干箱的侧壁与接收座的相对处设有出料口,在烘干箱外位于出料口处设有接料箱。混凝土添加剂经过烘干箱内的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可以将其充分打散,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上通孔大小的设计可以让添加剂更加缓慢的通过第三打散装置,使得添加剂可以充分烘干,增加有效烘干面积和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A Drying Device for Concrete Additi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膨胀剂用来配制膨胀混凝土(包括补偿收缩混凝土和自应力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补偿混凝土干缩和密实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渗性作用,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于防水和抗裂两个方面,现在使用较多的场合是配制高等级防水混凝土和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混凝土膨胀剂在生产过程中,烘干盘内承载的物料具有一定的厚度,烘干过程中,位于外表面的物料烘干较为彻底,但是位于中央的物料由于膨胀剂传热速率慢,加热不均匀,中央物料往往烘干速率很低,需要人工翻转物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电能。因此,研发一种可以快速、均匀烘干的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在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烘干箱内的转轴相连,在所述转轴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和第三打散装置,所述第一打散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杆,所述第二打散装置包括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桨叶活动安装在所述搅拌桨上,所述第三打散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烘干板组,每组所述烘干板组包括一块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烘干板和一块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烘干板,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内设有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上设有用于添加剂通过的通孔,在所述转轴下方设有用于接收添加剂的接收座,所述接收座的上表面由中心向边缘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接收座内设有加热装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与接收座的相对处设有出料口,在所述烘干箱外位于出料口处设有接料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干板上的通孔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依次变大,所述第二烘干板上的通孔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依次变小。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上通孔大小的设计可以让添加剂更加缓慢的通过第三打散装置,使得添加剂可以充分烘干。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与搅拌杆平行设置,所述桨叶垂直设置在搅拌桨上。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座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所述出料口与接收座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的外侧设有金属毛边,金属毛边的边缘紧贴烘干箱的内壁。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箱外包裹有保温材料,防止热量向外散发。进一步的,在所述搅拌桨的两端安装有限位块,防止桨叶脱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干板与转轴夹角为120-135度,所述第二烘干板与转轴夹角为30-45度。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箱为底部开口的圆形箱体。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座内的加热装置位于接收座内顶壁上。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混凝土添加剂经过烘干箱内的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可以将其充分打散,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上通孔大小的设计可以让添加剂更加缓慢的通过第三打散装置,使得添加剂可以充分烘干,接收座内设有加热装置,可以增加添加剂的有效烘干面积和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烘干板上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烘干箱;2、进料口;3、电机;4、转轴;5、搅拌杆;6、搅拌桨;7、限位块;8、桨叶;9、第一烘干板;10、第二烘干板;11、加热装置;12、通孔;13、接收座;14、出料口;15、接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外包裹有保温材料,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所述烘干箱1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烘干箱1为底部开口的圆形箱体。在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至少有一个。在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与烘干箱1内的转轴4相连,在所述转轴4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和第三打散装置,所述第一打散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转轴4上的搅拌杆5,所述第二打散装置包括设置在转轴4上的搅拌桨6,在所述搅拌桨6的两端安装有限位块7,防止桨叶8脱落。桨叶8活动安装在所述搅拌桨6上,所述搅拌桨6与搅拌杆5平行设置,所述桨叶8垂直设置在搅拌桨6上。所述搅拌桨6、搅拌杆5均通过高压热焊方式固定在转轴4上。所述第三打散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烘干板组,每组所述烘干板组包括一块由转轴4向烘干箱1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烘干板9和一块由转轴4向烘干箱1方向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烘干板10,所述第一烘干板9和第二烘干板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烘干板9与转轴4夹角为120-135度,所述第二烘干板10与转轴4夹角为30-45度。所述第一烘干板9和第二烘干板10的外侧设有金属毛边,金属毛边的边缘紧贴烘干箱1的内壁。在所述第一烘干板9和第二烘干板10内设有加热装置11,所述加热装置11为电加热片。在所述第一烘干板9和第二烘干板10上设有用于添加剂通过的通孔12,所述第一烘干板9上的通孔12由转轴4向烘干箱1方向依次变大,所述第二烘干板10上的通孔12由转轴4向烘干箱1方向依次变小。第一烘干板9和第二烘干板10上通孔12大小的设计可以让添加剂更加缓慢的通过第三打散装置,使得添加剂可以充分烘干。在所述转轴4下方设有用于接收添加剂的接收座13,所述接收座13的上表面由中心向边缘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接收座13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在所述接收座13内设有加热装置11,所述加热装置11为电加热片。所述接收座13内的加热装置11位于接收座13内顶壁上。在所述烘干箱1的侧壁与接收座13的相对处设有出料口14,所述出料口14与接收座13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一致,在所述烘干箱1外位于出料口14处设有接料箱15。所述烘干箱1、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和第三打散装置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为:凝土添加剂从烘干箱1顶部的进料口2进入到烘干箱,打开电机3,转轴4转动,添加剂经过烘干箱1内的第一打散装置,可以将添加剂打散,然后经过第二打散装置,掉落下来的添加剂带动搅拌桨6上的桨叶8转动,可以将添加剂充分打散,第一烘干板9和第二烘干板10上通孔12大小的设计可以让添加剂更加缓慢的通过第三打散装置,使得添加剂可以充分烘干,增加添加剂的有效烘干面积和烘干时间,烘干后的添加剂经过接收座13落入到烘干箱1外的接料箱15内。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在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烘干箱内的转轴相连,在所述转轴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和第三打散装置,所述第一打散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杆,所述第二打散装置包括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桨叶活动安装在所述搅拌桨上,所述第三打散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烘干板组,每组所述烘干板组包括一块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烘干板和一块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烘干板,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内设有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上设有通孔,在所述转轴的下方设有接收座,所述接收座的上表面由中心向边缘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接收座内设有加热装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与接收座的相对处设有出料口,在所述烘干箱外位于出料口处设有接料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在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烘干箱内的转轴相连,在所述转轴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打散装置、第二打散装置和第三打散装置,所述第一打散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杆,所述第二打散装置包括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桨叶活动安装在所述搅拌桨上,所述第三打散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烘干板组,每组所述烘干板组包括一块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烘干板和一块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烘干板,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内设有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上设有通孔,在所述转轴的下方设有接收座,所述接收座的上表面由中心向边缘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接收座内设有加热装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与接收座的相对处设有出料口,在所述烘干箱外位于出料口处设有接料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板上的通孔由转轴向烘干箱方向依次变大,所述第二烘干板上的通孔由转轴向烘干箱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晋鑫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