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061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29
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盐池、折流槽、前反应槽、回流管、风管、增压泵、空气压缩机;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均沿着折流槽内的液体通道铺设于折流槽的内底部,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平行设置,所述回流管和风管均为中空管道,在所述中空管道的底部管体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液管连接,所述风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液管与前反应槽的出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折流槽底部沉积盐泥,增加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检修时清理盐泥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

A production system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
本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以原盐为原料,但由于地域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原盐中杂质含量大,导致溶解后的盐水中含泥量大。在离子膜烧碱工艺中,盐水从化盐池流出,经过折流槽并加入精制剂后流入下一道工序,在经过折流槽时,盐水属于自压输送,其中的泥容易在此发生自然沉降。随着生产连续运行,折流槽底部沉积的盐泥越来越多,会导致折流槽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最终会影响盐水工序的连续稳定运行。因此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停产清理折流槽底部积泥,由于盐泥成分较复杂,清理难度大,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职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沉泥的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盐池、折流槽、前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流管、风管、增压泵、空气压缩机;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均沿着折流槽内的液体通道铺设于折流槽的内底部,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平行设置,所述回流管和风管均为中空管道,在所述中空管道的底部管体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液管连接,所述风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液管与前反应槽的出液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风管、增压泵的出液管以及增压泵的进液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均呈长城状。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的出液管分为两段管体,其中一段管体与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另外一段管体与回流管的管壁连接,两段管体上均设有控制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通过增加的回流管、风管、增压泵、空气压缩机,使得离子膜烧碱系统具有防沉泥功能,在离子膜烧碱系统连续生产的过程中,将盐水中的盐泥带往后续处理工序处理,防止其在折流槽底部沉积,杜绝折流槽流通面积减小的问题,增加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检修时清理盐泥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回流管与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盐池1、折流槽2、前反应槽3、回流管4、风管5、增压泵6、空气压缩机;回流管4与风管5均沿着折流槽内的液体通道铺设于整个折流槽2的内底部,回流管4与风管5平行设置,回流管和风管均为中空管道,在该中空管道的底部管体上均匀设有通孔7,回流管4的一端与增压泵6的出液管连接,风管5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的出风口连接;增压泵6的进液管与前反应槽2的出液口连接。风管、增压泵的出液管以及增压泵的进液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8。回流管与风管均呈长城状。增压泵为两个。增压泵的出液管分为两段管体,第一段管体9与回流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段管体10与回流管的管壁连接,两段管体上均设有控制阀门8。在生产过程中,增压泵6将前反应槽2中的盐水增压后输送至回流管4,带压盐水通过回流管底部通孔喷射出来,与风管5吹出的压缩空气一并对前反应槽内的盐水起搅拌作用,防止盐泥在折流槽底部沉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都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盐池、折流槽、前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流管、风管、增压泵、空气压缩机;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均沿着折流槽内的液体通道铺设于折流槽的内底部,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平行设置,所述回流管和风管均为中空管道,在所述中空管道的底部管体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液管连接,所述风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液管与前反应槽的出液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盐池、折流槽、前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流管、风管、增压泵、空气压缩机;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均沿着折流槽内的液体通道铺设于折流槽的内底部,所述回流管与风管平行设置,所述回流管和风管均为中空管道,在所述中空管道的底部管体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液管连接,所述风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液管与前反应槽的出液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得强路八智苏青天迟建善忠芳马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