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收集漏斗及吸收漏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42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及吸收漏斗组件,条形收集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的顶部为开口,底部与漏斗本体的延伸方向一致设有一收集管,漏斗本体通过连通缝隙与收集管连接,收集管侧壁上设有输出接头;吸收漏斗组件包括四个条形收集漏斗,条形收集漏斗皆连通至一用于与外部吸收装置连接的支路吸收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且安装操作方便,安装在密闭空间中的地面上后可以对弥散在空间中的大量纤维进行快速收集再利用,避免了生产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投入,由于纤维不会漂浮在空气中,避免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避免纤维进入自然环境中对生态造成破坏;收集过程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Strip collecting funnel and absorption funne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条形收集漏斗及吸收漏斗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及吸收漏斗组件,属于废物回收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纤维生产和使用大国,纤维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大量废纤维的产生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不仅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漂浮在空气中还会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污染,因此可以考虑对其进行集中回收,但是人工收集不易操作、效率较低。例如,在服装加工行业中羽绒回收也是纤维回收的一部分,因为在羽绒加工及装配生产线上存在着撒漏问题,以致造成生产线上空气中总是弥漫着羽绒,这些羽绒沉积到地面后如不及时清理,极易再次漂浮,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羽绒也易于和其他杂物混合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如将其直接埋藏在土层中,不仅对土壤层植物是致命危害,还会间接地、灾难性地威胁人类生存空间,暗藏火灾等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及吸收漏斗组件,结构简单,可以对纤维进行高效的回收,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不会危害人类健康或污染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的顶部为开口,底部与漏斗本体的延伸方向一致设有一收集管,漏斗本体通过连通缝隙与收集管连接,收集管侧壁上设有输出接头。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为长条形,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漏斗板,所述两块漏斗板通过加强筋板连接。加强筋板提升了连接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向上张开的夹角为116°,所述连通缝隙的宽度为12mm。经实际试验,采用该参数后纤维能顺利从沿漏斗本体壁面下滑并穿过连通缝隙进入收集管中被收集。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两端的挡板上覆盖设有维修板。当收集管发生堵塞导致系统运行故障时,打开维修板即可疏通收集管,方便快速维护。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吸收漏斗组件,包括四个上述的条形收集漏斗,每两个条形收集漏斗并列连接形成一个漏斗组,且通过输出接头共同连接至一分支管路;所述两个漏斗组相对设置,两个分支管路皆连通至一用于与外部吸收装置连接的支路吸收风道,外部吸收装置可以是风机。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收集漏斗的漏斗本体两端的顶部边缘设有角块。吸收漏斗组件设置在地面后可将一行走踏板两端分别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漏斗组的角块上,方便操作人员行走,对吸收漏斗组件进行维护。进一步的,每个漏斗组的两个条形收集漏斗之间设有一漏斗固定座,所述漏斗固定座从下方支撑起漏斗组。漏斗组通过漏斗固定座固定支撑,能够避免收集管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优选的,支路吸收风道上设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可自由控制支路吸收风道的打通和关闭,根据需要打开收集纤维。优选的,支路吸收风道通过多向连接头与外部吸收装置连接。具体使用时,可将多个本技术的吸收漏斗组件并排设置在有大量纤维的密闭空间的部分地面上,比如可以环绕设在用于安置纤维生产装备的机器固定座周围。再将各吸收漏斗组件的支路吸收风道连接至风机的主风道上,打开风机开始抽风,在各支路吸收风道和收集管中会产生负压,此时空气中的纤维会进入各个漏斗本体中,再穿过连通缝隙进入收集管中,经支路吸收风道进入主风道,从主风道出来后经风机的吸风口进入风机,最终被风机出风口的布袋收集起来。本技术结构简洁,且安装操作方便,安装在密闭空间中的地面上后可以对弥散在空间中的大量纤维进行快速收集再利用,避免了生产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投入,由于纤维不会漂浮在空气中,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避免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由于直接收集处理,不会进入自然环境中对生态造成破坏;收集过程安全,不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本技术的纤维回收后再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具有现实的环保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条形收集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条形收集漏斗的断面剖视图;图3是吸收漏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吸收漏斗组件的俯视图;图5是多个吸收漏斗组件组装后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漏斗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2.主风道,31.漏斗本体,311.漏斗板,312.加强筋板,313.挡板,314.维修板,32.连通缝隙,33.收集管,33a.输出接头,34.分支管路,35.漏斗固定座,351.等腰梯形板,352.立柱,353.底板,354.调节螺栓,4.支路风道,41.多向连接头,315.角块,6.电磁阀,7.行走踏板,11.机器定位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包括漏斗本体31,所述漏斗本体31的顶部为开口,底部与漏斗本体31的延伸方向一致设有一收集管33,漏斗本体31通过连通缝隙32与收集管33连接,收集管33侧壁上设有输出接头33a。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31为长条形,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漏斗板311,所述两块漏斗板311通过加强筋板312连接。加强筋板312提升了连接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31向上张开的夹角为116°,所述连通缝隙32的宽度为12mm。经实际试验,采用该参数后纤维能顺利从沿漏斗本体31壁面下滑并穿过连通缝隙32进入收集管33中被收集。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31两端的挡板313上覆盖设有维修板314。当收集管33发生堵塞导致系统运行故障时,打开维修板314即可疏通收集管33,方便快速维护。吸收漏斗组件可以包括四个上述的条形收集漏斗,每两个条形收集漏斗并列连接形成一个漏斗组,且通过输出接头33a共同连接至一分支管路34;所述两个漏斗组相对设置,两个分支管路34皆连通至一用于与外部吸收装置连接的支路吸收风道4。外部吸收装置可以是风机1。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收集漏斗的漏斗本体31两端的顶部边缘设有角块315。吸收漏斗组件设置在地面后可将一行走踏板7两端分别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漏斗组的角块315上,方便操作人员行走,对吸收漏斗组件进行维护。进一步的,每个漏斗组的两个条形收集漏斗之间设有一漏斗固定座35,所述漏斗固定座35从下方支撑起漏斗组。图6是漏斗固定座35的一个示例,该漏斗固定座35顶部为与两个漏斗本体31连接部位的形状相配合的等腰梯形板351,等腰梯形板351由立柱352支撑,且立柱352设在悬空的底板353上,所述底板353通过调节螺栓354固定在地面上。漏斗组通过漏斗固定座35固定支撑,能够避免收集管3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优选的,支路吸收风道4上设有电磁阀6。通过电磁阀6可自由控制支路吸收风道4的打通和关闭,根据需要打开收集纤维。优选的,支路吸收风道4通过多向连接头41与外部吸收装置如风机1连接。具体使用时,可将多个本技术的吸收漏斗组件并排设置在有大量纤维的密闭空间的部分地面上,比如可以环绕设在用于安置纤维生产装备的机器固定座10周围。再将各吸收漏斗组件的支路吸收风道4连接至风机1的主风道2上,打开风机1开始抽风,在各支路吸收风道4和收集管33中会产生负压,此时空气中的纤维会进入各个漏斗本体31中,再穿过连通缝隙32进入收集管33中,经支路吸收风道4进入主风道2,从主风道2出来后经风机1的吸风口进入风机1,最终被风机1出风口的布袋收集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本体(31),所述漏斗本体(31)的顶部为开口,底部与漏斗本体(31)的延伸方向一致设有一收集管(33),漏斗本体(31)通过连通缝隙(32)与收集管(33)连接,收集管(33)侧壁上设有输出接头(33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形收集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本体(31),所述漏斗本体(31)的顶部为开口,底部与漏斗本体(31)的延伸方向一致设有一收集管(33),漏斗本体(31)通过连通缝隙(32)与收集管(33)连接,收集管(33)侧壁上设有输出接头(33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收集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31)为长条形,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漏斗板(311),所述两块漏斗板(311)通过加强筋板(3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收集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31)向上张开的夹角为116°,所述连通缝隙(32)的宽度为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收集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31)两端的挡板(313)上覆盖设有维修板(314)。5.一种吸收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坤欧鹤张建国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弗瑞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