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021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17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位于该衬底上的发光器件层;该发光器件层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光学增强层。所述光学增强层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且包括与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不同光学增强单元,以增强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本申请通过在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设置不同的光学增强单元,对发光单元发出的红、绿、及蓝色光线同步调节,改善OLED器件的光色,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

Display panel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具有轻薄、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大、色域宽、亮度高和功耗低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继液晶显示器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在现有的OLED器件的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发光层设置于全反射和半反射结构之间形成微腔效应,以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但对于不同颜色的光,在微腔效应内的增强效应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改善OLED器件的光色,降低OLED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改善现有OLED器件发光的光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S10、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阳极层;S20、在所述阳极层形成发光层;S30、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阴极层;S40、在所述阴极层上形成封装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形成光学增强层,所述光学增强层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以增强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光学增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光学增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光学增强层包括第一光学增强单元、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及第三光学增强单元;所述第一光学增强单元、所述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及所述第三光学增强单元的材料各不相同。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器件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封装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层、阴极层、及位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的发光层与光学增强层,所述光学增强层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以增强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光学增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光学增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光学增强层包括第一光学增强单元、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及第三光学增强单元;所述第一光学增强单元、所述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及所述第三光学增强单元的材料各不相同。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有益效果: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位于该衬底上的发光器件层;该发光器件层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光学增强层。所述光学增强层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且包括与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不同光学增强单元,以增强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本申请通过在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设置不同的光学增强单元,对发光单元发出的红、绿、及蓝色光线同步调节,改善OLED器件的光色,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步骤图;图2A~2D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工艺步骤图;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100制作方法的步骤图。请参阅图2A~2D,图2A~2D为本申请显示面板100制作方法的工艺步骤图。所述显示面板100制作方法包括:S10、提供一衬底1010,在所述衬底10上形成阳极层20;请参阅图2A,所述衬底10可以为阵列基板。所述衬底10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基板的原材料可以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树脂基板等中的一种。当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时,所述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PI(聚酰亚胺)。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单元。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可以为蚀刻阻挡层型、背沟道蚀刻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本实施例具体没有限制。本申请以顶栅薄膜晶体管型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可以包括:遮光层、缓冲层、有源层、栅绝缘层、栅极、间绝缘层、源漏极、钝化层及平坦层。所述阳极层20形成于所述平坦层上。所述阳极层20通过图案化处理形成多个阳极。如图2A,所述阳极层20包括第一阳极201、第二阳极202及第三阳极203。所述阳极层20主要用于提供吸收电子的空穴。S20、在所述阳极层20形成发光层30;请参阅图2B,所述发光层30被像素定义层(未画出)分割成多个发光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3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301、第二发光单元302及第三发光单元30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01位于所述第一阳极201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202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0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203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0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2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03为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0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2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03对应的发光单元颜色相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01可以为红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2可以为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03可以为蓝色发光单元。S30、在所述发光层30上形成阴极层40;请参阅图2B,所述阴极层40覆盖所述发光层30。所述阴极层40用于提供被所述空穴吸收的电子。S40、在所述阴极层40上形成封装层50;请参阅图2B,所述封装层50可以为薄膜封装层50,主要用于阻水阻氧,防止外部水汽对有机发光层30的侵蚀。所述封装层50可以由至少一有机层与至少一无机层交错层叠而成。有机层通常位于所述封装层50的中间,无机层位于所述封装层50的两侧,将有机层包裹在中间。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制作方法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阳极层20与所述阴极层40之间形成光学增强层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增强层60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以增强所述发光层30的发光效率。当所述显示面板100为顶发光的OLED器件时,所述阳极层20可以为透明或非透明电极。若所述阳极层20为透明电极,则在所述阳极层20与衬底10之间还设置有反射层,将发光层30产生的光线从顶部反射出去。若所述阳极层20为非透明电极,则所述阳极层20则作为反射层将将发光层30产生的光线从顶部反射出去。所述阴极层40可以为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阳极层;S20、在所述阳极层形成发光层;S30、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阴极层;S40、在所述阴极层上形成封装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形成光学增强层,所述光学增强层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以增强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阳极层;S20、在所述阳极层形成发光层;S30、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阴极层;S40、在所述阴极层上形成封装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形成光学增强层,所述光学增强层为三维浮雕光栅结构,以增强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增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增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增强层包括第一光学增强单元、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及第三光学增强单元;所述第一光学增强单元、所述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及所述第三光学增强单元的材料各不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增强单元对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